張祥明
摘要: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情緒不穩定,班主任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工作中運用溝通技巧和端正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改正不足之處,促使學生改掉不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時刻注重管理自我,逐漸增強學生的約束力和自我控制力。此外,教師還應重視從細節著手,及時發現學生不文明的舉止,盡快落實德育教育策略,也可以通過開展勞動活動、奉獻愛心的活動,滲透德育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和正確的三觀,從而做好班主任德育工作。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
一、前言
過去,高中班主任在工作過程中運用的教育方式不恰當,致使學生產生叛逆心理,學生不積極承認錯誤,不主動改掉壞習慣,難以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從而發現學生經常打斷別人發言,以及打打鬧鬧,不自覺遵守班級管理規定,不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針對這一現狀,以下文章提出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滲透的途徑,必然會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意義
高中學生成長和學習中表現出的行為舉止、言談,能夠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缺點,以及有無不良的行為習慣,如果班主任過于注重完成教學工作,而忽視德育教育,會導致學生行為不規范、沒有禮貌,并且,經常與同學打鬧,很容易引發打架事件,不僅影響學生之間的友誼,還破壞班級秩序,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班主任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發展,高中班主任應高度重視開展德育教育,在教育學生時,應認識到一味地批評,很容易傷害學生自尊心,給學生留下心理陰影,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應以柔和的語氣講明道理,并告訴學生舉止不文明會給同學留下不好的印象,直接影響人際關系,使學生在班主任的引導下,嚴格要求自我,同時向品學兼優的學生學習,從而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以及改變自私的性格、消除極端的想法,促進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此外,班主任應自覺遵守規定,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擾亂課堂秩序,可見,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三、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途徑
(一)溝通中滲透德育教育
高中班主任進行德育工作時,應多與學生溝通,班主任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找學生談話,并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說出內心的想法、遇到的困難等等,促使學生消除畏懼感,從而敞開心扉與班主任溝通,不斷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此外,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中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思想狀態、心情、學習情況等等,明確具體情況后,應落實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做到從實際出發,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并告訴學生消極的情緒會導致心態不好,過于計較成績高低,而忽視改進學習方法,也會致使自己止步不前,始終不進步,易產生抵觸感、失落感,并且,不自信、懷疑、孤僻,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應以良好的心態面對一切,如果一味地患得患失,將很難取得進步,學生清楚不良情緒帶來的影響后,主動接受德育教育,耐心聽班主任講道理以及表述如何緩解壓力、排解憂愁,逐漸增強學生的受挫能力和抗壓能力。此外,學生思想觀念有所轉變,不再固執己見,認真聽取班主任提出建議,改變錯誤的想法,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可見,溝通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說明溝通在班主任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二)抓住細節引導學生改正錯誤
當前,高中班主任應明確工作中要想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需抓住細節,當發現學生課堂上經常不舉手就發言的情況時,應立即提醒學生舉手表述想法,并告訴學生隨意打斷別人發言,是不禮貌的行為,從細節中了解學生行為舉止,及時糾正,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使學生自覺舉手,時刻管理自我,做到遵守班級管理制度,同時懂得尊重、有禮貌、謙遜等等。說明抓住細節是班主任的工作要點,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因而,班主任必須從點滴小事中總結得出學生是否講文明、講衛生,充分了解學生品格、行為、性格、習慣等,清楚之后,才能根據不同的學生,落實不同的德育教育方式,體現出教育方式具有針對性的特點,應依據不同的個體,運用不用的教育方法。如:開展教學工作時,幾名學生總是交頭接耳,不認真聽課,嚴重影響其他學生學習,班主任從這一細節當中,指導學生改正不好的習慣,告訴學生擾亂課堂秩序,難以形成良好的班風,鼓勵學生改正,起到激勵的作用,促進學生課堂上積極表現自我,舉手發言,并做到嚴格約束自我,不隨意說話,不與同學打打鬧鬧,促進學生行為舉止文明、有禮,同時使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得以增強,始終嚴格要求自我,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好班級,勢必會收取較好的管理效果和教育效果。
(三)開展勞動活動和奉獻愛心活動
現階段,高中班主任應清楚教育的重要性,并了解素質教育的意義非凡,在工作中應更加注重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德育工作過程中班主任應創新教育方式,通過開展奉獻愛心的活動,調動學生積極為貧困山區的學生捐款,奉獻自己的愛心,培養學生愛心的同時,使學生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勞動活動,帶領學生打掃班級以及清理操場上的垃圾,使學生在勞動中感受到辛苦,從而懂得尊重勞動成果,做到不隨意吐痰、亂扔垃圾,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進行德育教育時,不僅要運用恰當的教育方式,還應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在不同的活動中使學生都能夠接受教育,從而使學生更加主動改變自身不好的習慣和行為,促進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
四、總結
總之,高中班主任為了做好本職工作,必須先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時刻考慮學生的感受,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并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觀念不正確,耐心地引導和教育。除此之外,班主任應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勞動活動、奉獻愛心的活動。同時,善于抓住細節,從而教育學生積極進取、力爭上游、勇于克服困難等等,對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效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必然會提升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安偉.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實效性問題探析[J].學周刊,2016,32(32):17-18.
[2]崔潔.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實效性問題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32).
[3]孫智杰,陳亮.淺談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德育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4(35):21-21.
[4]張立堯.高中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工作方法探討[J].科技信息,2011(30):338-338.
[5]段楓.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方法進行探討[J].散文百家(下),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