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明


摘要:數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數學活動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關鍵詞:數形結合;模型思想;轉化思想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觀看一段視頻影片---有關數學家高斯小時候課堂學習“解決從1+2+3+。。。+100”的故事。
師:今天我們就探究解決一個相關的數學問題---三角點陣點數和的探究問題。引出課題。
二、探究新知
活動一:出示三角點陣圖形
1、學生觀察圖形特征,
2、完成表格的分析信息。(表1:各行點數和的統計,表2前n行點數和的統計)
意圖:通過觀察圖形完成表格,培養學生利用表格分析問題的能力。
生1:敘述結果:1、2、3、...、n。
3、繼續觀察圖形,完成表2
生2:展示結果依次:
師:好,那么前n行點數和如何表示呢?
生:1+2+3+4+......+n
師:好,由特殊到一般,我們可以類比上面幾行的結果表示得出前n行的點數和的表示,在此基礎上,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生1:前4行共有10個點,那么前10行共有多少個點?前20行呢?
生2:300個點是前多少行的點數和?生3:300個點是第幾行,第幾個點?生4:這個圖形的探究問題能否與三角形的面積聯系到一起呢?
師:大家提出的問題都非常有代表性,很有想法。尤其是最后一位同學,能夠大膽的猜想:點數和的問題與三角形的面積關系。同時我們把這四位同學的問題板書到黑板上,稍后我們逐一取解決它們。
如何表示三角點陣前n行的點數和的問題,大家能否從一開始視頻中小高斯的計算方法給我們一些啟發呢?---(類比思想)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猜想、證明過程。(選生代表板演并敘述思路)
生:有特殊到一般,借助首尾相加的方法,歸納出:
師:非常好。師板書.大家通過將圖形問題轉化為數列問題,從數列的角度分析找出規律。在這個過程中滲透了數學上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問題:我們能否從“形”的角度去考慮呢?
師提示:之前我們在研究幾何問題如四邊形的相關問題,常常會轉化成三角形的問題去解決,在今天的這個圖形-三角點陣的問題,能否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去嘗試解決呢?
師:很好,兩位同學的思路都很好,所求的點數和應該是(每一行的點數和×行數)的一半。
從圖形的角度分析實際上和數的角度本質上是一致的。不論哪一種方法,我們應該從中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
2.動腦思考,解決問題
在此基礎上回顧大家提出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小組交流)
上述問題我們將它們分成兩類吧,第一類是直接利用點數和公式計算點數和;第二類是通過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模型)解決點數和的存在性問題。(抽生板演:問題300個點是前幾行的點數和?)
師:追問:600個點呢?學生獨立完成。
3、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活動經驗
回顧探究三角點陣前n行點數和的規律以及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的過程,你積累了哪些數學活動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下:學生交流
4.拓展延伸:點數依次換為 2,4,6,…,2n,…?前 n 行的點數和能是 600 嗎?試用一元二次方程說明道理.
師:在此基礎上你還能想到什么樣的問題來解決一下呢?
生:變式:若將點數依次換為1、3、5、7、...呢?
師:很好,能通過變式來進一步解決與之相關的問題,能夠舉一反三。
三、鞏固練習(正六邊形點陣問題)
四:課時小結
意圖:本環節通過反思總結,將知識上升為經驗,促進思維的再次生長。
五、數學思考
1、挖掘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研究“從哪里來?怎樣來?到哪里去?怎樣去”等研究性問題。
2、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教師引導學生在知識的遷移中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延伸性。
3、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活動,出示問題后,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思考,通過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小問題,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問題,在提問時,生4提出的與三角形面積有關的問題,偏離了方向,但是能夠大膽的思考,將知識聯系在一起,雖然想法不太成熟,但是能激發學生的思維。
參考文獻
[1]由兩個等差數列的公共項組成的新數列問題[J]. 史正.?中學數學雜志. 2014(01)
[2]中學數學兩種思維結合學習論【M】溫寒江。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