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教師家庭的廖虹霞,從小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著憧憬。1992年,正值豆蔻年華的她,在面臨高中與中師之間的志愿徘徊時,毅然決然選擇了中師。母親對她說:“女兒啊,選擇了教師,就會像我一樣,每天早出晚歸,辛苦勞累?!本司苏f:“孩子,走上教師這條路,就會像你舅舅一樣,選擇平凡?!钡魏缦家廊粓远ǖ乇硎荆骸澳赣H、舅舅,我看到你們的付出,也看到你們教書育人的收獲。也許我可能會平凡,但我不會為這份事業選擇平淡?!?/p>
中師畢業后,廖虹霞被分配到豐都縣南天湖中學任教。別過父母與親人,這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踏上了巍峨崎嶇的山路。學校里,住的是三片瓦房,教室漏水、小路泥濘、燈光昏暗、蚊蟲“肆虐”、“冬涼夏暖”……面對種種,廖虹霞也想過放棄,但看到校園里光腳的學生滿身泥濘卻笑容質樸,看到他們課堂上發亮的眼神、在昏暗燈光下側身寫作業的認真勁兒,她逐漸“消逝”的情懷重新被點燃。
廖虹霞深知,作為一名新手鄉村教師,只有勤勤懇懇、富有創新意識,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面對新的教學知識和教學技能的挑戰,她利用業余時間一邊教、一邊學、一邊問。她每天要批改180多本作業,還要備課,時間不夠只有利用午休和放學后挑燈夜戰。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學年下來,她所帶的兩個班成績在全鎮名列前茅。學生不僅成績進步顯著,連最叛逆的學生也被她管理得服服帖帖,學生上課隨意下位、不做作業的現象沒有了,孩子們喜歡廖老師,喜歡上了英語課。
五年的堅守與辛勤付出,為廖虹霞換來“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青年”等榮譽。2000年3月,為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嗷嗷待哺的女兒,廖虹霞來到了離豐都城區稍近的包鸞中學。雖然離家更近,照顧家人的時間更多,但廖虹霞沒有忘記肩上的責任。
在廖虹霞的課上,學生對她是“又怕又愛”?!芭隆笔且驗樗龑W生要求嚴格,可以有一次犯錯的機會,但是同樣的錯誤決不允許再犯;而“愛”是因為她總是對學生真心付出,即便不做班主任,也會對學生關愛有加。
開學前幾天,正當她忙于學校里的各種開學事物,有個今年考上大學的孩子專程來看望她。“當時她看我忙,就說‘廖媽媽,我想抱抱你,怕耽誤我工作她很快就離開了?!边@短暫卻足夠溫暖的一個擁抱把廖虹霞拉回到自己帶她的那三年,她說:“這個孩子家里特別貧困,還有兩個妹妹,跟著70多歲的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總資產不超過5000元。但是她特別懂事、好學?!睂Υ@樣的學生,廖虹霞也正如孩子們的“媽媽”一樣,真心關愛,真情付出。每年教師節、過年前后,也總會有她的“孩子”回來看望她這位“廖媽媽”,暢談當年的趣事。每當孩子們離去,廖虹霞臉上總是掛滿了“落寞”,但心里卻充滿了“雞血”,為著這些可愛的學生,為著自己的夢想,一定要在教書育人這條路上一走到底。
新學期伊始,在教學樓道、操場中央、學生寢室,時常都能看見廖虹霞“忙碌而單薄”的身影。一切都如她踏上三尺講臺時的初心:教師這個職業不能榮華,也不富貴,但能兼濟桃李;惟愿大家以夢為馬,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