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娟
摘要:城市空間與社會有非常緊密的關系,人們不僅僅是生活在空間之中,也生活在社會之中。因此空間與社會之間是很難分離的關系。但長時間以來,受學科柵欄的局限,對于空間的思考一直有所欠缺,在城市規劃、地理學等空間科學當中,并沒有成熟的社會思想,進而對空間的內涵無法全面的詮釋。本文就對城市空間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對社會學視角下中國城市的規劃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社會學;城市空間;空間規劃
城市空間研究是新城市學中較為重要的研究項目之一,也是重要的研究對象。列斐伏爾是當代具有公信力的新城市社會學奠基思想大師,其不僅在城市空間社會學中對工業化與城市化這兩者進行了分析,還探討了兩者之間的分別和關系,進而總結出城市空間屬于資本主義的產物一說,而全球化的實質就是城市化。在1980年西方人研究出了空間轉向,這也讓人們非常的重視的這個課題,成為了研究的熱點項目,還獲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為當代的城市空間研究拓寬了思路和角度,也推進了城市規劃學科的持續發展。
一、傳統空間的闡述
精神空間論,其被視為人類心靈的范圍,還有一種說法是精神的產物。主要是以語言、圖像、文字來主觀的對世界進行想象。較為常知的就如:勒·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詹明信的認知地圖概念等。“真實”的空間總是受到想象和構思空間的攻擊,圖像和再現總是對“現實”的安排和界定進行轉變[1]。由于認識論的理想化和唯心主義,才對這樣的認知論有周到和出色的再現現實。其實就是這樣的理想化認知,才滋生了霸權,這也是很多“后”字理論強烈批判的緣故之一。
物質空間論,在19世紀左右曾經非常的盛行物質空間論,這種空間輪主要是受到了實證主義和科學主義的影響而形成。物質空間論認為通過科學和理性的角度認知客觀物質世界,空間的形式科學也是由此而生。這樣的空間研究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外在的心理、社會和物理的過程中,進行空間的尋找解釋。二是對于表象的描繪,其主要是經驗描述性的空間研究,如遙感技術、GIS等。因此,可以看出,這樣的認知論是從社會性和歷史性再到空間的形態和實踐,對于意識、理性、社會性的決定和影響沒有足夠的認知。
二、社會學研究中的空間轉向
關于福柯關于空間的研究,在1984年《不同空間的正文與上下文》中提出在19世紀之前的西方思想史與時間主題一直處于一個相互糾纏的狀態。而在福柯對現代空間的研究之中,較為的重視現代都市建筑,對于都市建筑中的一系列機構、制度、互聯網、生活方式等組成的權利網絡系統[2]。福柯在對特定空間的分析中揭示了現代社會發展的內部本質,對于現代社會發展有一定的開創性。所以,也為當代的城市研究者打下了基礎,也為其提供了重要的城市空間研究脈絡。
列斐伏爾關于空間的研究,它對于空間的思考做出了一個開拓性的貢獻。列斐伏爾在1974年出版了對空間和城市的重要思考,并進行非常重要的分析,糾正了傳統社會政治理論對于空間的其中對于傳統社會政治理論對空間認知,并將其作為總要的核心開展研究。其當中的內容充滿著各類的社會關系,將空間表征、實踐和表征的空間試圖聯系起來,進而構成了空間性。他的研究對于空間的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發意義,不僅僅是啟示了現代性研究的空間,還是較早為全球性理論研究奠定基礎的思想大師。
三、社會學視角下的城市空間規劃
(一)加強城市規劃空間探究
空間性是指人類在空間與社會進程中相互的作用進而體現出來的空間特性,主要是在活動和形式兩個方面。城市規劃是對于空間的研究學科,但是更多的重視與城市空間的物質性。在第一空間和空間實踐中,這種空間認知論的局限性延續至今,其影響力不容小覷。在近年來,經濟、政治、社會和生態等學科與城市規劃相互的交叉和借鑒,導致了空間意識在規劃中漸漸的失去了話語權。進而引發了城市規劃的本體討論。只有立足于空間和社會過程,將社會中出現的一系列空間性作為城市規劃研究的核心,拓寬空間思維,進而思考城市規劃的實踐和發展,從能夠充分的促進城市規劃的發展。
(二)重視城市空間與社會復雜過程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中國好多的城市只是一味的追求經濟空間的增長,對人們日常生活的空間關注度降低,抽象空間替代生活空間的現象非常的普遍。在復雜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空間不僅生產了復雜的社會關系,還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器皿”,不公平的空間讓社會的兩極發展更加的嚴重。而且現今的城市空間成為了競相追逐的重要資源,如城市中心地段的房地產和地段等,這些在城市空間中都占據了非常有利的資源。而社會中的弱視群體則逐漸的被邊緣化到不利的位置,讓空間的分異變得更加的嚴重,也增加了更大的社會兩極化。以上這些復雜的社會空間變化,對于城市規劃師的視野和研究提出了要求,規劃師要將社會公平與多元、空間平衡和土地的專注等聯系在一起,加以研究和確定,進而在空間規劃中充分的體現出來[3]。所以,要拓寬眼界,在對其進行績效分析和評價當中不要只是看到經濟效益,還要對社會多元價值和社會目標更加廣泛的關注,這是我國和諧社會和城市建設的一種中心體現。
(三)注重城市規劃和權利
在城市空間的生成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利益沖突和力量沖突,它們之間相互的作用,在福柯知識一權力一空間當中,空間生產和空間蘊涵有著復雜的權利關系。在城市空間資源配置中,城市規劃是一種手段,與政治和權利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城市規劃師要注重城市建設中的權利運作研究,并關注邊緣化群體下生活中如何維護自身的權利;現目前的社區建設與小區居民的生活利益息息相關,而且城市規劃師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結語:綜上,社會學視角下的城市空間,需要城市規劃與社會背景密切的聯系。在目前的城市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對城市空間的局限有一定的關系。在我國的城市規劃中,想要擺脫物質形態為主導的境地,就需要對社會背景中的城市空間問題有效的解決,進而將中國城市建設成具有特色城市規劃理論的城市空間。
參考文獻
[1]劉少杰.以實踐為基礎的當代空間社會學[J].社會科學輯刊,2019,240(01):25-30+211.
[2]張品.社會空間:城市社會學研究的一種新視角[J]. 理論與現代化,2018,253(05):117-122.
[3]李雪英,孔令龍.當代城市空間拓展機制與規劃對策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5(0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