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鵬勇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物理教學在進一步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同時更加深入地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為學生物理技能和人文素養的顯著提升提供基本的條件。結合這樣的情況,本文重點分析當前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等相關內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夠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 傳統文化 滲透分析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8.029
在初中教育階段,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使其充分掌握和切實應用相關的物理知識內容,有針對性地解決相關的問題,這樣才能使其物理學習能力得到顯著增強。與此同時,在實際的物理教學過程中,也要著重關注傳統文化的滲透和融合,以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而這也充分體現出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創設全新的教學思路,深入探究和融合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及時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以此促進初中物理教學和中華傳統文化實現有機結合,進而為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和日后的成長提供巨大的幫助。
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初中物理教師在物理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方面也在進一步改進和創新,拓展全新的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融入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內容,這樣能夠使物理教學呈現出全新的效率和質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從而在增強自身物理知識、物理素養的同時,在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等方面得到顯著提升,為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夯實基礎。
同時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樣能夠為教學活動提供必要的改革途徑,有著十分顯著的現實意義,使學生在解題思路等方面更加開闊,進而充分利用傳統文化的相關思維和模式來學習物理知識,并對其進行深入廣泛的應用,使其在物理解題和生活實踐中體現出相對應的物理原理和知識。由此可見,在初中物理教學課堂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教學活動改革創新的有效途徑,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隨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進一步深入挖掘和充分的利用,使相關內容和物理的知識點實現更加緊密的結合,這樣能夠使物理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進一步豐富,確保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富有內涵,這樣能夠讓學生更積極有效地融入其中,對其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巨大的幫助。
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涉及特別多的內容,知識面十分廣泛,不僅有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還有音樂戲曲,建筑藝術等,而此類傳統文化內容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緊密聯系,同時其中也包含著眾多的物理知識,而這樣的包羅萬象的內容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深入融合和滲透,能夠呈現出更為豐富多彩的教學特色。因此在兩者進行融合的過程中,要著重關注傳統文化的發展特點,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物理教學規律而提出和落實相對應的融合策略。具體來說,兩者融合滲透的教學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聲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聲學教學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傳統部分,在聲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材的具體知識點而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這樣可以使教學內容進一步豐富,使課堂教學更富有趣味性和深刻性,使學生及教師之間的互動和聯系更加緊密,讓學生能夠在充分掌握相關物理知識的同時,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和深刻內涵有更深入的認知和理解。
例如,在針對該部分知識進行教學之前,教師可以查找相關資料,進一步有效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對于傳統文化作品中所涉及的物理聲學知識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然后讓學生進行相對應的預習。《夢溪筆談》的相關內容中就針對行軍打仗的過程進行了記載,每一個士兵都利用牛皮制造的箭筒作為枕頭,枕著入睡,通過這樣的方法,在敵人突然襲擊的時候,就可以在第一時間聽到馬蹄聲。教師針對這樣的軍事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然后和學生進行互動分享,并設置相對應的問題情境:這樣的故事蘊含著怎樣的物理學知識和聲學知識呢?進一步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思考和討論相關問題,然后根據課本知識的內容讓學生積極發現這個故事所蘊含的聲學知識。通過歷史故事引領學生進行自主研究,展開想象,這樣能夠使其更深刻理解古人的智慧,同時對于物理學的相關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有更大的學習興趣,進而積極探究自主發現,在生活實踐中也找到更多的與之相對應的內容。
2.在物理光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內容
在物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光學內容也十分重要,在光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有效融入相對應的傳統文化知識。例如,在具體教學之前,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相對應的光學知識和現象,然后在課上對于具體的現象進行深入的剖析和講解,在其中可以有針對性的引用《月下獨酌》中的名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進行教學,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針對書中所描繪的景象通過視頻呈現的形式向學生進行展示,然后引領學生對于這類現象進行深入思考和討論,把握其中所蘊含的物理光學知識。著重分析詩句中“對影成三人”的深刻內涵,里面指的是明月、詩人和影子,其中影子形成主要是因為光的直線傳播,當月光照射到李白的身上,會呈現出光的反射,而在李白身后無法照射的地方,就會形成一片黑暗區域,這個黑暗區域所呈現出的就是影子。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傳統文化巧妙地應用,這樣能夠針對初中物理學的光學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以此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傳統文化有更大的學習熱情,為其人文素養的提升也提供必要保障,從而實現雙贏。
3.在力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
在初中力學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有效融入相對應的傳統文化內容,例如,滲透相對應的文化典故等,曹沖稱象就是典型的代表,教師可以通過其中所蘊含的水的浮力的相關物理知識進行相對應的教學活動,在初中的物理考試過程中也經常出現與水流相關的試題。因此,在針對這類知識點和物理原理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引用曹沖稱象的知識,與此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引用“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來滲透和傳播傳統文化思想,這也是老子《道德經》中的名言,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在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水的性質會有更加清晰明確的認知和深刻的了解。當學生對于水有深厚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講解與水相關的物理學知識和內容,要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探究,這樣能夠呈現出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4.傳統文化在熱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物理熱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更有效地融入相對應的傳統文化內容,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準備與之相對應的教具,針對學生的眼界和視野進行有效開拓,例如,可以有針對性的應用“省油燈——夾瓷盞”教學工具,這是古代傳統的科技工藝品,在很多的古裝影視劇中有比較高的出現頻率,很多學生對這樣的工具也比較熟悉。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全面細致地講解這種工具的制作材料,然后引領和啟發學生對其中所涉及的熱學知識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省油燈是怎樣實現省油的效果的呢?這和物理學的相關知識有什么聯系呢?從夾瓷盞的制作工藝中,學生們能夠進一步明確省油燈為什么省油,主要是因為在它的夾層中加入了冷水,結合物理熱傳導的知識和相關原理,通過冷水降溫的方式和物理熱傳導知識,利用冷水降低油的溫度避免油溫過高而快速蒸發,以此呈現出良好的省油的效果。
總而言之,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需要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價值和內涵,使其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呈現出應有的作用和效能,進一步挖掘學生的興趣點,使其能夠積極有效地融入課程教學過程中來,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提升物理素養和人文素養,進而為其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基本條件。
參考文獻:
[1] 王朝泰《初中物理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探索和實踐》,《中學物理》2017年第12期。
[2] 鐘小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分析》,《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年第4期。
[3] 王志勇《傳統文化在物理教學中的滲透》,《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