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萍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思政課教學相融合,能提升思政課堂的趣味性,增強學生愛國及文化自信的意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進一步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本文以中職思政課堂教學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為切入點,進一步提出具體的實踐措施,旨在全面提高中職思政課教學的效率及質量。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職思政課 教學實踐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8.027
中職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性教學任務,而思想政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性課程。中職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其工作職責為向社會輸入高素質的勞動者及復合型技能人才。再者中職院校學生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個人素質、家庭環境及社會環境等,其行為習慣、認知能力、道德水平及思想境界等方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當代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現代職業核心能力的要求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此外,中職思政課程對中職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的影響深遠,尤其是其教學內容與中華傳統文化之間聯系密切。鑒于此,本文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思政課教學”進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一、中職思政課教學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1.符合時代建設的要求
中職教育承擔著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高素質勞動者及技術技能人才的工作職責。中職學生是新形勢下時代改革的建設者,勢必需要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力度,側重于培養其工匠精神、愛國主義、專業技能及專業知識,促使其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及技術技能人才,方可為服務于社會提供夯實基礎。因此,中職學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培養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不僅能陶冶道德情操,更能規范言行舉止,掌握與人溝通交往的技巧,進一步提升及完善自我,真正意義上做到外化于行、內化于心。
2.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
由于互聯網廣泛傳播,促使西方文化持續沖擊年輕一代的思想,一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喪失主導地位則失去意識形態控制方面的主動權及話語權。中職學生普遍為15至18歲的青少年人群,其好奇心強烈且思想可塑性大,處于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形成及塑造的關鍵階段,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遭遇西方思想腐蝕及反動文化滲透,尤其是互聯網對于青少年群體的影響持續深化,再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導致學生出現思想道德規范、價值標準、民族觀念及政治信仰的偏差及混亂。因此,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思政課程相融合,是培養新時代專業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中職思政課教學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點分析
思想政治教學是中職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將中職思政課程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能大幅度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融入及實踐途徑,能增強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及道德素養,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總結起來,具體融入要點如下:
1.引入中華優秀文化內容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相關中職思政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盡量于校本教材中增加適量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內容。以《職業道德與法律》為例,引入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包括《禮記》及《論語》,利用中華文化喚醒學生對職業道德及法律意識的心靈層面感召;以《哲學與人生》中理想信念與意志責任為例,引入禮記部分內容,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視為聯系密切的系統性整體,論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間的關系,甚至可穿插實例予以證明,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課程中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互滲透,有助于創設和諧良好的思政課堂氛圍,取得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
2.引導學生誦讀國學經典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中職思政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前10分鐘時間的作用,鼓勵學生誦讀與思政課程相關的優秀傳統文化讀物,例如:《千字文》《道德經》《菜根譚》《論語》《詩經》等,使學生于具體誦讀期間切身感受中華經典文學的魅力,增強記憶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國學水平及文化素養。同時,將誦讀國學經典與學生日常學習及生活相結合,不止拘泥于思政課堂,更可拓展至其他課堂,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達到樹立理想及堅定信念的目標。此外,誦讀經典能將其成為個體素質的組成部分,大大提高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合理運用現代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相關中職思政教師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系統化設計課程的方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課程教學相融合,促使崗前教育、成長教育及養成教育貫穿于教學過程始終,充分發揮其潛移默化及言傳身教的作用。例如:每一堂課前,明確要求學生誦讀中華經典古文及詩詞,撰寫讀書心得,將其納入思政課程考核的日常成績,并且每周日晚上班主任可組織學生討論及分享讀書心得體會,靈活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促使思政課程與傳統文化相結合,以達到浸潤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目標。同時,利用互聯網搜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故事或神話,對比引導學生形成優良的傳統美德,調動學生思政學習的興趣及熱情,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水平。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培養中職院校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具有顯著價值作用。因此,相關中職院校秉持“實事求是”的教學原則,將其與思政課程相結合,根據中職學生群體的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拓展多種教學路徑,豐富教學內容,改變原有的教學評價模式,并提升教師個人教學科研水平,以此保證思政課程順利、有序地開展,進一步促進中職思政課程教學工作效率及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思政教育的思考》,《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年第1期。
[2] 張麗梅《以案促思,以例導學——探析案例教學法在中職思政教學中的運用》,《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0年第12期。
[3] 王蘭歡《基于微課的中職思政課程教學實效提升策略》,《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年第3期。
[4] 田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探索》,《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