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香
摘 要: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思想與文化精髓,將其滲透到高中語文教育中,對于學生的素質發展與語文知識有著重要的教學價值。高中正值學生“三觀”養成的關鍵階段,基于此,高中語文教師應正確地認識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創新對學生的語文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從中學習到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與文化素養,使學生能夠朝著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習方向良好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 傳統文化 滲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12
中華傳統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而從語文課程教學本質來說,語文是開展文化教育的重要教學載體,是我國傳統文化文章的匯總體現,將傳統文化知識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是確保語文教育實效性的重要前提。讓高中生從語文課堂中,共同學習語文知識與傳統文化知識,才能使學生真正走入語文與文化的世界中,深化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與認知,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與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積極思考如何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教學保障。
一、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現狀
1.學生缺乏自主意識
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才是發現與獲取知識的主體,但是在現今的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由于教師一直在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學,使得學生難以形成自主意識,仍舊只能跟隨教師被動地學習語文知識,這就導致學生難以真正學會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知識,非常不利于學生素質的養成,以及語文學習與發展。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若教師一直沿用這種單向灌輸的教學方式,將會限制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所學習到的語文知識與文化知識,將會停留在概念化知識的表面,無法從深度學習中獲得更深層次的學習見解,那么高中語文教育會流于形式,就失去了實際對學生教育教學的意義。因此,教師急需改變這種傳統的單一教學方式,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2.教師的教學觀念過于片面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由于教師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教學觀念過于片面,片面地認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是開展語文教育的最終教學目標。實際上開展語文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與文化素養,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與身心健康成長提供保證。但是教師卻一直難以轉變教學觀念,不僅在教學中一直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注重讓學生將語文與文化知識背誦記憶,滿足學生的考試需求,還片面地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是否好好學習的標準。這導致教師難以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努力,學生更難以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同樣會產生把學生成績放在首位的不良學習思想,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學習效果,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素質發展與語文發展,這是語文教師急需解決的重要不良教學問題。
二、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1.完善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高中語文教師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完善學生優良文化中優良習慣的方式,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育中,使學生既能豐富對文化知識的積累,還能形成良好的文化認知與習慣,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下去,促使學生語文學習的良好發展。而為有效培養學生的優良學習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抽出短暫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或是讓學生每天誦讀一篇課外國學經典,或是讓學生媒體輪流在黑板上寫名言警句,幫助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知,使學生能夠逐步掌握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將其轉化為屬于自己的學習習慣與文化積累知識。以此讓高中生能夠真正認識到傳統文化學習的重要性,主動且積極地投入到文化學習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與文化學習能力,促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使其能朝著正確的方向良好發展。
舉例來說,在學習《勸學》這一課時,教師先為學生介紹本篇課文的寫作背景與作者,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其中的文化知識,形成對課文閱讀的濃厚學習興趣,并使學生能從閱讀中初步品味其中的傳統文化知識與思想,加深對課文知識的理解。之后,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之間開展文化交流與課文辨析活動,使學生能夠深入到課文中發掘其中的文化思想,使學生之間能夠進行深層次的文化學習交流,形成對其中為何要學習的文化知識深刻理解。最后,使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與學習效果。
2.緊密結合教材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識,將傳統文化有效地滲透到語文教育中,確保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效果,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與學習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應創新對學生的語文教學方式,運用向學生提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度思考課文中的傳統文化知識,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出語文學習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語文學習的個性化發展。而且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文化品讀時間,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與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深化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并使得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開展有效的學習交流,強化學生的思維品質與文化素養,促使學生語文學習的長遠發展。
舉例來說,在學習《師說》這一課時,教師先向學生提出核心性的文化學習問題,如“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具有什么現實意義?”啟發學生對課文的深度思考,使學生能夠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之后,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使學生能夠自主發現、分析與掌握課文中的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與自主學習能力。而教師應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學生相應的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學生謙虛好學的風氣,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與語文學習效果。
3.利用網絡為學生帶來課外資源
課本中的文化教學內容是有限,若一直讓高中生只學習課本中的文化知識,將會限制高中生的文化視野,使學生難以獲得更高層次的學習發展,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為學生帶來課外的文化學習資源,為學生文化學習的有效性提供良好的保障。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根據高中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認知水平,為學生選擇符合其閱讀的課外書籍,讓學生在課外通過網絡閱讀書籍,或者讓學生到圖書館中閱讀書籍,使學生能夠一步步加強對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與認知,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量。由此,使得高中生能夠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與語文學習能力,并使教師能夠實現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獲得良好的學習發展。
舉例來說,在學習《過秦論》這節課時,教師先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播放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原因的分析視頻,以及相關的歷史時事視頻,使學生能夠從直觀的視頻中,深度了解其中的傳統文化知識,幫助學生降低學習的難度。之后,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高效地掌握本篇課文知識與文化思想,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與民族精神。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在課后運用互聯網,學習《過秦論》有上、中、下三篇,以及《史記·魏世家》的課后作業,使學生能夠在課外豐富文化學識,拓展文化視野,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與文化素養,加快學生語文發展的步伐。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確保學生語文學習的實效性,可以確保學生綜合素養的良好養成,可以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與長遠發展。所以高中語文教師應深刻認識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結合高中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傳統文化真正滲透到語文教育中,使學生能夠不斷強化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從而促使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將其培養為時代所需的高素質語文人才。
參考文獻:
[1] 傅增強《多措并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學周刊》2019年第10期。
[2] 田應成《傳統文化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體驗式教學》,《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年第3期。
[3] 李西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教學的融合途徑探索》,《赤子》2017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