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竟男
摘 要: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在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必須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基因,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滲透力。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話語權 路徑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3.016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人文思想和立德樹人的資源,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要從組織實施和條件保障兩方面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從理論、踐行和創新三個方面全面深入地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從明確使命和責任擔當兩方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引導力。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基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各個層面詮釋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通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等話語闡發了理性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觀點引導人們崇尚團結互助;“協和萬邦”“德莫大于和”展示了愛好和平的胸懷;“君子求諸己”“不怨天,不尤人”表達了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民族精神的主要內容是一定民族文化創造出來的并成為該民族文化思想基礎的東西。中華民族精神作為經由歷史變遷凝練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最能凝聚力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影響力與感染力。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可以讓大學生更加真切地體會到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動力,體會到中華民族精神強盛的生命力,從而更加認同中國制度和道路。從這個意義上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族精神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建設提供了基本動力。
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種德性文化,彰顯著重人倫善德,重和諧共生,重入世進取,重民本社稷的人文思想,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種培養和完善大學生人格的教育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和精神體現了人文關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目標上都體現了人文關懷,因此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式話語表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路徑分析
1.從組織實施和條件保障兩方面,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組織、實施、督促、協調機制。目前,教育主管部門尚未出臺相關的綱領性文件,高校領導層尚未對此有足夠的重視,高校內部缺少一個統一的規劃,以致無法將宣傳部門、團委、學生處、馬克思主義學院及其他學院統籌凝聚起來形成強大合力。此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出現家庭、學校、社會脫節現象,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針對上述困境,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形成教育合力。各高校黨委要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在黨委領導下開展工作,宣傳部、各職能部門、學院教工、教輔單位、黨團組織、輔導員等共同參與,協同作戰、同向同行。此外還要在政策支持、師資培訓、資金投入、場地供給等方面給予保障。
2.從理論、踐行和創新三個方面,全面深入地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寶庫,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形成中國智慧、凝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聲音、匯聚中國力量,才能建立起中國特色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并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話語權。然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偏向宏大敘事,缺乏接地氣的中國式話語體系,這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構建不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不夠強,說服力和感染力也有待提升。為此,高校要通過理論闡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內容概括和內涵拓展,講足說清,闡發透徹,讓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上展現出時代價值,將其影響力直觀地表達出來,使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要通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效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的言行中,讓學生在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自覺聯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從而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話語權;要通過創新性發展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時代特質,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從而增強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夯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文化根基。
3.從明確使命和責任擔當兩方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引導力。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應當明確教育使命,既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立德樹人。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快形成融日常教育、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浸潤于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結構框架,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增強其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感染力和滲透力,實現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建設中的價值實現。同時,教育主體更要以自身良好的品德和言行為教育客體做好真善美的榜樣,要把這種責任擔當融入自己的教育角色中,通過對自己職業的高度認同感和榮譽感加以體現,正所謂“身教”重于“言傳”。為此,教育主體首先要學習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然后才能引導思想政治教育客體認知和領會,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向行動力的轉化,在“有為”的教育實踐中彰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有位”。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建設不可或缺的動力,它以其蘊含的獨特思維方式、價值理念、行為規則等為中華民族精神與生命的綿延提供了充足的力量,而其厚重的沉淀、雋永包容的文化內容又演變為當今社會發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包容、開放和創新原則,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魅力,以此夯實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話語權;積極開展日常教育關懷與課堂教學工作,營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濃厚氛圍;努力構建各學科共同發力、各部門協同工作、全體教育者同向奮斗的“大思政”格局,即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遵循知行合一教育理念,以知為線,以行為徑,構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行模式,用實踐體現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
參考文獻:
[1] 金元浦、譚好哲、陸學明《中國文化概論》,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2] 張岱年、程宜山《中國文化與文化論爭》,北京,中國人民學出版社,1990年。
[3] 王東莉《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參照意義》,《浙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2期。
[4] 王丹《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大連日報》2012年。
[5] 杜建書、李昌永《黃訓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系》,《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年第4期。
[6] 樊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制與社會》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