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慧,馬舒偉,錢旭武,姜雨辰,周淑寧,徐 磊
(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浙江 寧波 315100)
隨著時代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與此同時,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現代教學中,且越來越被學生所接受。信息化教學模式與傳統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信息化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充分發揮自身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對當前所學知識進行意義建構并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由過去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教學過程由過去的教師“一言堂”轉變為教師通過情景創設、問題探究、協商學習等環節開展教學;媒體作用也由過去作為教師講解工具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探索、意義建構、解決實際問題的認知工具,學生用此來查詢學習所需資料、搜索相關信息、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
中成藥學是中藥學專業的必修課,開設這門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問病薦藥的能力。由于這門課的專業性強,專業術語多,教學內容抽象且枯燥難懂,學生難以準確理解掌握。鑒于這些特點,擬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深入淺出為學生講解各個知識點,從而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問病薦藥能力。本文以感冒為例,就如何采用信息技術改進中成藥學教學進行探索。
高職類學生與大學本科學生相比,學習基礎略差一些,學習能力相對較弱,但這并不表明他們的智商較本科學生有很大差異,只是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找到更適合他們的方法。通過多年一線教學觀察,筆者發現高職類學生的學習有以下特點。
高職類學生自我約束力較弱,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習積極性較高,而對于枯燥的內容學習效率較低。因此高職類院校教師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注意結合社會實際,明確學習知識的效用,加強實踐教學。同時,高職類學生對實踐性環節的學習興趣明顯高于理論課程的學習,因此,高職類院校教師應該通過加強實踐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職類學生學習動機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1)自尊心、進取心和不甘落后。(2)為自己今后能有一份好工作,多掙點錢以使自己和父母能生活得好一些。有些學習困難的高職類學生,他們往往存在以往學習成績不突出,學習動力不足,對自己學習能力有所懷疑,對待學習持得過且過態度。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他們對于未來就業崗位的認識。
高職類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強的職業定向性,特別是藥學類專業學生,他們在進校之初,就已經基本明白將來的就業方向和工作崗位,并據此學習基礎課、中藥學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與中學階段的學習相比,高職類學生的學習具有更多自主權,學習方式具有多樣性,學習具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學習內容也有一定可選擇性。
高職類學生對學習方法重視程度不夠,進入學校學習后,對高職高專的學習活動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教師應根據專業知識的特點傳授相應的學習方法,特別是信息化時代,學生都是“手機控”,喜歡直觀新穎的圖片和視頻學習方式,青睞體驗式學習,教師應利用好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學會采用各種新的方法進行專業知識學習。
中成藥這門課程的內容是按病種分類介紹常用中成藥,尤其是非處方藥應用知識的一門學科。通過本課程學習,要求學生掌握辨病、辨證,中成藥的處方組成、功能主治及使用注意等專業知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學習之初對這門課有很高的學習興趣,但時間久了,就會發現這門課的知識枯燥難學,特別是辨證特點案例分析,學生難以準確把握。久而久之,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就會有所懷疑,繼而學習處于疲憊狀態,動力明顯不足[1-3]。
以感冒[4-5]為例:本單元知識目標:掌握感冒的定義、證型,熟悉每種證型對應的常用中成藥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等。能力目標:能夠對感冒進行問診并判斷證型;能夠推薦合適的中成藥,并結合藥品說明書提供用藥指導,實現概念和實物的對接。態度目標:培養科學嚴謹、安全合理用藥及團隊協作意識。本單元教學重點:感冒的辨證分型、用藥方案制定及用藥指導。教學難點:區分風寒與風熱感冒。本單元知識學習特點:感冒為常見病,然而要培養問病薦藥技能僅僅靠課堂講授,學生并不能真正掌握,特別是區分風寒與風熱感冒,單純的文字表述難以準確傳遞信息,而在教學過程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則可以使這一現象有所改觀。
通過梳理學生應該掌握或了解的學習內容,列出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的內容。再在此基礎上,合理選用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教學手段,科學設計整個教學。
(1)講授法和討論法結合:采用翻轉課堂模式,以導學案為基礎,以藍墨云班課平臺為支撐,有效整合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實現課堂內外一體化、線上線下一體化。具體過程:理論視頻學習—接受任務—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給出方案—模擬演練匯報—全班討論—教師總結點評。(2)直觀演示法:準備感冒類中成藥實物供學生觀摩閱讀。(3)任務驅動法:任務引領,情景模擬,分組合作式完成學習,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結合教學所需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采用情景模擬,地點設在模擬藥店。實物展示:感冒常用中成藥。教學資源:相關教學課件、微課視頻等。

表1 信息化教學過程
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等為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帶來重大機遇,以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終端正在成為教師開展課堂互動、反饋、激勵和評價的必備利器,“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開始普及流行,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是擺在當代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筆者通過利用信息化手段,對中成藥學教學進行了改革,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以“感冒”為例):首先,這一教改在教學流程設計上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通過臨床用藥錯誤案例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從理論課中尋求答案,進而學會如何對感冒問病薦藥,區分常見的風寒和風熱感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成就感。其次,鼓勵學生積極交流互相學習,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學會協作學習,共同提高。再次,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線上線下自由學習,符合學生學習特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任何一項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前進過程中都會出現新的問題,例如在教改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線上學習自制力不強,敷衍了事,課堂演練不夠嚴肅認真,這些都要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探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并建立更有效的學習督促機制,從而使教學改革適應學生學習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此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