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小雯,王 婷,周 娜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0000)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這就要求所有的課程都擔負起教書育人的職責,圍繞立德樹人的中心任務,守好自己的“責任田”,打造“百花齊放”的全局育人局面。混合式教學(Blended Learning)是在信息時代伴隨教學經驗不斷積累和教學方式逐步變革而產生的,它將傳統面授教學(Face-to-face Learning)與網絡在線學習(Online Learning)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自主學習和教授學習相融合的教學模式[2]。本研究將課程思政恰當地融入混合式教學模式,并將該模式應用于我校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急救護理學的教學中,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校護理學院2018級6個班300名護理二年級專科生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組3個班150人,對照組3個班150人,年齡為(19.2±0.82)歲,其中男生30名(10%),女生270名(90%)。兩組學生均已完成基礎醫學課程、基礎護理學等課程的學習,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兩組學生基礎課程相同,年齡及以往所學專業科目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學生均已簽訂知情同意書,對該教學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適合開展教學改革。
1.2.1 教學方法 我校專科護理專業的急救護理學在第4學期開課,共32學時,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在課堂內采用多媒體形式,以教師講授為主,結合課后布置作業完成教學。實驗組學生以智慧職教云課堂為平臺實施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課題組在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構建了三階段混合式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分為3個階段:(1)課前導學(線上學習)。學生在課前使用手機或電腦在智慧職教云課堂學習微視頻、動畫,完成課前預習。這部分充分考慮融入課程思政的理念,上傳以敘事醫學為主的視頻,如《急診室的故事》《手術兩百年》《人間世》。(2)課中研學(線下學習)。急救護理學結合崗位需求,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將教學內容整合為院前救護、院內急救—急診科救護、重癥監護室救護3個項目。對教學內容進行主題設計,挖掘隱性思政資源。如在院前急救模塊設計主題為《災難發生——我們與您同在》《守護生命的紅線——心肺腦復蘇》。院內急救急診科的救護設計《生命有痛,有你真好——急診科的故事》,教學設計的過程就是讓教師有意識地將“育德”的目標融入課程目標中,設計的結果是學生在設計好的課程平臺中潤物無聲地受到教育。同時,教師根據云課堂后臺數據了解學生共性問題,針對共性問題進行面對面講解,逐一突破重、難點。在操作課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3)課后練學(線上學習)。課后,教師在平臺上布置作業,學生完成作業,鞏固學習效果,并上傳觀看視頻后的感想。
1.2.2 考核方案 成績總評包括兩部分,其中形成性評價占20%,對照組按照平時課堂表現及平時作業情況評分。期中操作考核占30%,兩組實踐考核評分標準一致,期末理論考試占50%,兩組試卷的題型、難度、考試時間均相同。
1.2.3 護生自主學習能力量表 采用中國醫科大學張喜琰的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量表進行測評[3],該量表共有學習動機、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合作能力和信息素質4個維度30個條目。該量表內容效度采用兩輪專家咨詢,各維度與總量表之間的相關性良好:0.589~0.841,總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數:0.822 3,各維度 Cronbach’s α 系數:0.635 5 ~0.786 2,總量表分半信度:0.788 3,各維度分半信度:0.667 6~0.772 2,表明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適用于本次研究的人群。將本量表在卷星上發布,有效回收率100%。
1.2.4 教學滿意度調查 在查閱文獻和專家咨詢的基礎上編制教學滿意度問卷,包括教學形式、課堂氛圍、師生互動、學習效果4個維度,共9個條目,均為正向陳述,采用Likert 5級評分制,即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分別賦值 5分、4分、3分、2分、1分,總分為9~45分,總分超過36分視為滿意。教學滿意度問卷學期結束后在問卷星上發布,有效回收率100%。
1.2.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人數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考核成績明顯更高(P<0.01),見表 1。
表1 兩組學生專業課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專業課成績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P<0.01
組別n實驗組對照組t 150 150成績84.11±0.30*80.68±0.21 8.581
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自主學習能力各維度得分明顯更高(P<0.01),見表 2。
表2 兩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P<0.01
實驗組32.82±3.9*43.26±4.5*22.45±4.2*23.56±3.6*維度t學習動機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合作能力信息素質對照組29.69±3.6 38.57±3.1 20.26±0.9 21.43±4.0 3.495 4.318 7.560 9.056
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得分明顯更高(P<0.01),見表 3。
表3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比較(±s,分)

表3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P<0.01
組別n實驗組對照組t 150 150滿意度得分40.51±2.18*35.00±2.46 15.200
“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特征,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領域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成為各個領域新的增長點[4]。在課程改革領域,“互聯網+課程思政”模式建構也有積極的觀念基礎、實踐基礎和技術基礎,課程思政不能套用傳統課堂的話語體系,而是要建立新的價值引導范式,形成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的新形式。“互聯網+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模式為高職院校解決教學面臨的種種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決路徑。急救護理學課時較少,教學內容多,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成為教學亟待解決的難點。混合式教學模式很好地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借助云課堂提供的私播課平臺,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課中根據學生的問題集中講解,課后復習、交流和討論,使教與學的時間、空間、內容都由課內充分延伸到課外,緩解了課堂教學的壓力,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成績優于對照組(P<0.01),這與楊浩等[5]將混合式教學應用于急救醫學的研究結果一致。原因是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指除常規課堂講授外,將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相結合,將所授內容通過課前、課中、課后進行全面和系統的聯系,學習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拿出手機即可全程回顧所學內容,實現全程式教學。網絡教學平臺提供了大量真實素材(操作視頻、動畫等),學生通過對畫面的形象感知而非對語言描述的抽象想象來學習知識,有助于學習者更為迅速地理解學習內容,通過主動觀察、分析、理解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面對面教學通過溝通交流、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幫助學習者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實現學習內容的融會貫通,擴展學習的思維和視野,在有限的時間內理解、掌握更多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習的效率[6]。
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很難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學習也較為被動。混合式教學可以結合線上資源進行課前、課后的學習與鞏固,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與費洪新等[7]將該模式用于病理學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因為學生在學習中需要課前在網絡平臺自行預習,學習相關章節知識,遇到困難首先得自行解決,這就促使學生查閱資料,同時課堂上教師觀察和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在課堂內完成知識的建構和內化。該研究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其結論可供高職院校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活動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