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宇
摘 要: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環境問題不斷涌現。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生態保護,降低環境成本,實現低碳經濟,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企業作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動力,如何有效控制環境成本并實現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是目前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立足于低碳經濟背景,研究PDCA循環下的環境成本控制方法,為企業提供有效思路。
關鍵詞:低碳;PDCA循環;環境成本控制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21-007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426.21? ? ? ? 文獻標志碼:A
為了有效控制生產經營成本和提升企業社會形象,企業紛紛加強環保力度,積極實施環境成本控制,有效控制生產經營各環節的資源消耗。然而,由于傳統環境管理成本控制存在指標評價體系不健全、成本分配準則不完善等問題,加之部分企業內外部環境成本轉化動力不足,導致無法完全發揮環境成本控制的作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我國企業要面對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還需要有效應對逐漸增強的環保壓力,迫切需要更為有效的環境成本控制方法以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PDCA循環將質量管理分為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4個階段,要求對各項工作開展計劃制定、實施及效果檢查,然后將成功的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其中,P指初始階段,為環境成本控制循環確定標準、目標及構成;D是針對計劃的實施,這個過程需要有專門的環境成本控制中心負責對整體工作統一部署和規劃,且與生產部門等其他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對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成本問題進行全面分析,通過工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員的分析,從企業整體高度開展工作部署;C是對前期工作的檢測和診斷,找出偏差或差異的原因;A是從控制思想和控制手段兩方面對環境成本過高的問題進行有效控制。
企業樹立牢固的環保成本最小化意識,能夠幫助企業最大限度循環利用資源,節約成本,利用控制手段整合內外資源,建立共享性循環資源平臺,實現協同共贏。PDCA循環能夠將管理活動各環節緊密聯系,實現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程控制,對于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把環境成本控制與PDCA循環結合,對企業進行全面、系統的環境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 企業環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1.1? ? 控制思想落后
目前,許多企業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是迫于國家政策壓力才實施環境成本控制。對于環境成本控制的目標,多數企業也沒有形成全面的認識。幾乎每個企業都存在環境成本控制不力的問題,只要企業的污染行為不受到社會的嚴厲處罰,污染行為仍將繼續,造成大量環境成本轉嫁給社會。環境污染由來已久,目前大多數企業仍未改變傳統觀念,依舊存在末端治理、事后處理的思想,多是針對已發生的環境成本進行事后控制。這樣雖然短期內確認的成本較低或者披露信息良好,但從長期來看弊大于利。因此,企業要立足于長遠,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最大化[1]。
1.2? ? 控制范圍狹窄
由于企業目前的環保意識只是被動滿足最低環境法規要求,因此僅將環境成本控制局限于末端治理,即在污染發生后,企業設法予以清除,并把各種支出計入環境成本。這種滯后性的控制效果不明顯,在生產工藝流程緊張的情況下,環境成本控制的空間不大。環境成本的特點決定了其應該是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控制。全過程控制體現于企業要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內進行有效控制。
1.3? ? 系統控制缺乏反饋性
環境成本控制的獨特性決定其有別于傳統的成本控制。因此,選擇正確的控制方法至關重要。針對環境成本控制,企業要將其納入自身的長期戰略發展當中,融入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達到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最佳的目標,企業需要關注成本效益原則,對重點問題進行控制并逐步改善。因此,有效的循環反饋機制便尤為重要。然而目前多數企業尚未采用循環性反饋控制系統,使環境成本的控制缺乏漸進性和持續性[2]。
2? ? PDCA循環下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思路
2.1? ? 明確環境成本控制的戰略定位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得短期經濟效益增長,已不適合企業的持續發展。企業應將環保意識滲透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從戰略高度來確定環境成本控制目標。
2.2? ? 擴大環境成本控制范圍
末端治理思想已經付出慘重代價,很多企業逐漸意識到環境成本控制空間越狹小,越要付出更大的環境成本。因此,要把控制端口前移,從源頭進行把控。這樣不僅能生產出適用消費需求的環保產品來增強市場競爭力,還能有效對環境成本與效益進行衡量,有助于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2.3? ? 建立具有反饋機制的環境成本控制系統
環境成本控制本身具有復雜性、長期性和系統性等特點。企業可以結合PDCA循環理論,對環境成本控制進行計劃制定、實施、效果檢查和處理反饋,將環境成本控制活動各個環節有效聯系起來,及時有效地解決每次反饋的問題,從而逐步優化環境成本控制。
此外,要呼吁全員參與到反饋機制當中,包括企業員工和社會公眾,共同為環境成本控制系統反饋機制的有效運行提供保障[3]。
3? ? 利用PDCA循環控制企業環境成本的優勢
3.1? ? 與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相統一
環境成本控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間斷、持續進行,貫穿企業整個生產運營過程當中。環境成本控制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其必將與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目標結合在一起,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下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PDCA可以在每次循環中有針對性地對環境成本控制進行改進,實現長久控制。
3.2? ? 契合環境成本控制的系統性需求
針對環境成本控制復雜性和長期性特點,PDCA循環作為一種控制系統框架,兼具全局性和和循序漸進性,具有明顯的優勢。PDCA循環從長期和系統的角度,對環境成本進行詳細規范及可持續的改進,避免短期和片面行為[4]。
此外,在立足整體的基礎上,對各個控制點也要有詳細的方案,細化到循環系統的每一個環節和組成部分,實現循序漸進式的改進,達到全局一致的效果。
3.3? ? 適用于持續改進的反饋性控制
要實現對環境成本的有效控制,除了核算和分析外,還要有及時、持續反饋以不斷改進。在PDCA循環的檢查和處理階段,可以對計劃和執行的實施效果進行檢測,及時發現問題并反饋與改進。因此,企業進行環境成本控制的每個循環都優于上一個循環,保證了環境成本控制的系統性與持續性。
3.4? ? 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
PDCA循環使環境成本控制在每一次循環中都能針對未解決或已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優化,針對性地找到控制方向與解決辦法,同時也利于總結成功經驗。循環中的不斷改進將提升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水平,提高環境資源利用率,從而降低企業環境成本,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 ? PDCA循環下環境成本控制系統的保障措施
4.1? ? 提高企業環保意識
一方面,企業要構建環境友好型企業文化,增強企業員工環保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被動遵守環保規章制度。主觀意識的環保行為更有利于員工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規范行為,提高環保措施的執行與改進效果[5]。
另一方面,企業要構建循環型企業文化,提高部門之間、員工之間的協作效率,降低信息傳遞障礙造成的不必要成本[6-7]。
4.2? ? 構建匹配PDCA循環的組織結構
基于PDCA循環系統的長久性和持續性,企業對環境成本的控制應當建立戰略分析型組織結構。與傳統預防性組織結構不同,戰略分析型組織結構適應社會公眾和市場對環境保護的需求,著力于實施綠色設計、開發綠色產品、清潔生產和廢棄物利用等環保措施。同時,企業還要成立專門的環境成本控制責任中心,統籌負責處理日常環境成本的核算、分析和控制等工作。成本責任中心的建立有利于各成本控制部門之間的協作與信息傳遞,可以監督各部門是否按照制定的環境標準、清潔生產標準來執行,及時發現問題并反饋解決,實現環境成本控制工作高效實施。
此外,管理層環保意識的強弱是戰略分析型組織結構能否可行的關鍵。管理層較積極的環保態度會加大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力度,從而增強各部門和員工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有利于協助組織結構的成功構建和組織工作的順利進行。
4.3? ? 培養環境成本PDCA循環控制的專業人才
要想在企業中順利應用PDCA循環,需要企業有相對應的專業人才,使人員與技術匹配。因此,企業要把人才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對員工進行全面系統的專業培訓,并針對培訓效果進行測驗,同時配合適當的懲罰機制,激發員工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此外,相關人員也要提高自我意識,改變傳統觀念,積極接受進步思想,主動及時更新專業知識,了解政策動態與環境法規,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學,陳興鵬.循環經濟理論研究綜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204-208.
[2]肖序,熊菲.環境管理會計的PDCA循環研究[J].會計研究,2015(4):62-69.
[3]張彤,葉艷麗,王志亮.企業環境行為研究綜述[J].財會通訊,2018(30):49-51.
[4]童玲.基于PDCA循環的企業環境管理會計優化分析[J].財會通訊,2020(11):172-176.
[5]楊潔.基于PDCA循環的內部控制有效性綜合評價[J].會計研究,201(4):82-87.
[6]曹書民,杜清玲.PDCA循環在企業績效管理系統中的運用[J].價值工程,2008(6):109-112.
[7]徐文彪.PDCA循環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制造技術與機床,2006(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