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棟柱
摘 要 隨著政府“放管服”政策的推行實施以及煙草行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商業企業地市單位的零售戶數量也在持續增加。在相對固定的人力資源前提下,送貨員需要不斷增加送貨任務量,這給國家局要求的“送貨到戶”的執行帶來了很大的風險。這樣的背景再加上行業監管要求的升級,給內部專賣管理監督部門的日常監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本文就提高送貨到戶監管效率為出發點,提出一種以預警驅動的監管模式,并對該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 高質量發展 送貨到戶 預警驅動 日常監管
一、前言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當前煙草行業行政許可管理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具體體現在優化辦證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實現辦證“零跑腿”等多個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卷煙零售許可證的辦理接近“零門檻”,只要符合基本條件,又不屬于煙草專賣法的黑名單,即可申請并且確保拿到卷煙零售許可證。這是煙草行業地市單位零售戶數量持續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送貨到戶,是煙草行業對卷煙規范經營要求的一部分,把零售戶訂購的卷煙送到零售戶實際經營地址,當面簽收卷煙,以防發生其他不規范經營的行為,嚴防內部人員為非煙外流提供便利。而廣東省局更是明確提出,必須嚴格按照既定的送貨線路和配送任務單送貨到戶,嚴禁各崗位人員參與任何組織或個人提出的集中送貨、調換貨、串貨等違規行為,確保100%配送到戶(經批準備案的特殊送貨除外)。
根據廣東省局對送貨到戶的監管要求,地市單位的縣(區)局內管部門在送貨到戶的監管方面,需要達到如下要求:縣(區)局內管部門每兩周抽取一條轄區卷煙配送線路進行檢查(不少于15個零售戶),各條線路至少每年跟車送貨一次;每月至少抽查一次連鎖性質門店的卷煙配送情況;每月至少抽查一次指定代送、約定取貨零售客戶的卷煙配送情況。
二、送貨到戶監管的現狀
(一)人工監管方式
目前對于“送貨到戶”的監管手段,全省各地市企業大多是以蹲點、跟車送貨和中途截停為主。廣州市的零售戶非常多,目前已經接近5萬。一個送貨員一天要給近100個零售戶送貨,外區的送貨員每天送貨數量甚至超過了100個零售戶。
蹲點式的守株待兔埋伏只能對非常少量零售戶的送貨行為進行監管,并且不保證能碰到“兔子”,如果送貨員在其他零售戶不按要求送貨,基本不能監管。跟車送貨,采用跟蹤車輛、尾隨送貨以及中途截停現場檢查的檢查方式,成本大,需要專車跟蹤,廣州市局有100多條送貨線路和眾多送貨車輛,而對于有限的內管人員來說,是很難做到較高的監管覆蓋率的。以上兩者都無法確保監管工作的完全到位。
(二)技術監管手段
1.智能調度和監控系統。廣州市局已經在前些年上線了物流智能調度和監控系統,又叫GIS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旨在規劃智能送貨線路,減少路上的花費時間,提高送貨效率;除此之外,還可以定位車輛的實時位置,確保車輛與送貨員、駕駛員的安全;同時也配備了視頻監控系統,在車廂內部、車后門開門處以及駕駛艙裝有3個專門的攝像頭,對車廂內卷煙的裝載存放、送貨員的送貨行為進行視頻監控監管。由于受到網絡帶寬的限制,該智能調度系統的運行是以車輛定位為主,進行實時的視頻監控,主要依靠車載攝像頭連接的硬盤存放為主。而核心的智能送貨線路規劃功能,則由于廣州市復雜的城市道路以及送貨部門希望讓零售戶歸屬于相對固定送貨線路而暫時未能發揮更大作用。
2.到貨確認終端。送貨員工作智能終端安裝了一個“送貨員移動辦公平臺”APP,在送貨員出發送貨前,可以用它獲取當日送貨員需要送貨的零售戶列表,而已經收到卷煙的零售戶,則可以在送貨員的工作智能終端進行到貨確認操作。該工作智能終端需要零售戶的配合與操作,這樣才能確保送貨員送貨到戶的實施。
經了解,全省大多地市企業不存在技術監管手段,僅僅是依靠人工監管,這就讓送貨到戶的監管存在形式化的可能。
(三)不規范送貨的危害
廣州市局在送貨業務外包的執行中,出現過承辦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送貨員不規范送貨的行為。承辦送貨業務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送貨員對“貼心服務”的要求未必能盡心完成,可能留下風險。集中送貨行為,更是對非煙外流帶來重重隱患,如若有內部人員參與,則會對公司遵紀守法的執行方面造成更大的破壞,嚴重的會追究個人刑事責任。
基于潛在的重大危害,根據內部專賣管理監督工作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本文提出以預警驅動的監管模式,對送貨到戶進行科技監督。
三、以預警驅動監管的探討
(一)需要的技術基礎
利用預警驅動的送貨到戶監管,需要在物流智能調度和監控系統(或者其他類似的GIS系統)提供如下前提功能:
1.送貨員的終端。每個送貨員需手持一個裝有“送貨員移動辦公平臺”APP的終端,出發送貨前要下載當日送貨任務列表,還要有裝車信息等常規功能。在送貨到戶后利用終端進行到貨確認,如果信號不好,則會進行堆棧隊列存儲信息,在終端的信號恢復后,到貨確認信息將自動補發,同時后臺系統獲取基本的時間和零售戶信息之外,還要獲取終端的定位坐標信息。
2. GIS系統的額外功能。在GIS系統服務器端接收“送貨員移動辦公平臺”APP發送過來的確認信息,實現歸檔功能。并且重要的是,APP還有預警計算模塊,可以根據內部專賣管理監督人員的需求與設置的閥值,計算是否需要產生預警,達到用預警驅動的監管效果。
至于GIS系統最常碰到的最優路線規劃的問題,則不是本文重點。
(二)預警計算模塊實現的功能
1.識別行車軌跡偏離預定送貨線路。如若地市企業使用的GIS系統是已啟用送貨線路智能規劃,則利用衛星定位的技術,記錄行車軌跡和坐標,計算是否偏離預定路線。這需要采用一種基于路線上用經緯度表示的點和寬度來表示路線的區域,然后通過計算車載終端所在位置點到路線的垂直距離,并且在其中納入球面曲線的因素,進而判斷終端是否偏離路線區域的方法[1]。另外,還要考慮衛星信號接收和反應的時間以及對車輛定位采集的延遲,這對車輛的行駛速度有一定的限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