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怡
摘? ?要: 大學生藝術團是高校藝術教育不可或缺的陣地,發揮引領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觀念、培養深厚的民族情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為大學生藝術團的建設提供思想保證,另一方面大學生藝術團強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由于認識不足和資源配套不到位等,目前某些大學生藝術團存在作品思想性不突出、教師管理制度不完善、藝術作品創新程度不足等問題,制約了大學生藝術團的發展及作用的發揮。為促使大學生藝術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應該從多方面著手,充分發揮大學生藝術團以美引真、以美導善的作用,為深化實踐育人工作提供新的著力點。
關鍵詞: 大學生藝術團? ?思想政治教育? ?美育? ?團學活動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了文藝工作座談會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1]具體到高校美育工作,強調重視美育在校園文化中的獨特價值和意義,“要更加注重以文化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2](420)。2017年6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制定、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進一步要求“強化文化育人,努力在校園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建設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發揮團學組織優勢,圍繞學術科技、文化藝術、公益服務等主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將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正確發揮學生社團的應有作用”。大學生藝術團是在高校團委指導下,由具有藝術特長和喜愛文藝的大學生組成的旨在開展藝術實踐和群眾性文藝活動的學生團體,以學生社團的組織形式存在。作為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承載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及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氛圍的重任,而且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斷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高校加強大學生藝術團建設的必要性
當代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伴隨著消費主義的興起、大眾文化的成長,文化的變遷逐步影響大學生的方方面面。大學生的精神生活豐富,不吝于進行文化消費,有接受審美教育的欲求,除了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拓寬知識面外,更多的是基于個人趣味、釋放壓力、跟風從眾等。他們一方面追求實用主義,另一方面往往被社交平臺、短視頻、網絡游戲等包圍,面臨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脆弱、責任感低、協作能力差等問題。在黨的十九大思想引導下,高校素質教育全面啟動。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大學生藝術團通過實踐體驗的方式實現育人,具有以美啟德、以美引真和文化創新等功能,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
1.以美啟德。
美育的概念最早由席勒提出,他認為:“有促進健康的教育,有促進認識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還有促進鑒賞力和美的教育。這最后一種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我們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盡可能和諧。”[3](19)席勒的美學觀點基于康德哲學發展而來,康德認為美具有道德屬性:“美是道德的象征,并且也只有回顧這一層(這對每個人是自然的,也要求著每個人作為義務),美使人愉快并提出人人同意的要求,在這樣的場合人的心情同時感覺到一定程度的醇化和昂揚,超越著單純對于感官印象的愉快感受,別的價值也按照著它的判斷力的類似規準被評價著?!盵4](201)大學生藝術團是通過校園文化藝術的先進性和高雅性、育人對象選擇的合理性、展演方法和手段的科學性共同實現的,通過音樂、光影、表演內容和舞臺藝術的感染力,學生具有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美學觀,在真與善、知與行、外在與內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架設通達的橋梁,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達到以美啟德、以美育人。
2.以美引真。
大學生藝術團活動不僅要培養大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更要提高大學生分辨善惡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美似乎在打開人對世界的看法,經過長期的美的陶冶,會在不知不覺之中,突然感到不良的丑惡的東西是不可容忍的,讓美把惡擠出去,這是教育的規律之一?!贝髮W生藝術團開展的校園藝術活動不同于流行文化、大眾藝術與娛樂性活動,具有自身的原則與使命。作為高校共青團委員會指導下的學生組織,大學生藝術團活動應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社會主義主流先進文化,在內容上吸引人,在思想上引導人,在理論上說服人,發揮示范導向作用。隨著校園文化建設整體的發展和進步,大學生藝術團活動形式逐步由單一的文藝節目表演發展為具有德育和美育功能的素質教育活動,活動形式逐步由單一的文藝節目表演發展為具有德育和美育功能的素質教育活動。大學生藝術團通過精心編排,將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社會主義文化主旋律、黨和學校的方針政策等融入適宜的節目內容和載體中,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引導力和感染力,通過一系列專場文藝活動和藝術展演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人生理想,確立成長成才方向,最終發揮以美引真、以美導善的作用。
3.文化創新。
創新是人類的創造性活動,是人類自覺能動性的集中體現?!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學校要加強實踐活動環節,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強化學生的文化主體意識和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學生藝術團作為高校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當前新情況、新實際出發,通過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自覺破除大學生群體中的落后觀念和主觀偏見,樹立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當代大學生新觀念。如三下鄉中的“大學生文藝下鄉”活動從形式上拓展和豐富了文藝與基層的聯系;大學生藝術團員參與組織藝術活動,做好藝術與國家政策、學校規章的宣傳銜接,體現了大學生藝術團的宣傳方式的轉變;通過創新的節目表演、文藝展演和豐富的專場演出等,實現大學生藝術團創新創意形式的改進。大學生藝術團通過創新表演展現的情感是血肉肌理,貫穿始終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是骨骼框架。大學生藝術團的文化創新活動不僅能發揮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形成良好學風、培養創新意識等良性作用,更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滿層次、富有生機。
二、制約大學生藝術團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發揮的因素
1.藝術團作品思想性不突出。
從宏觀來看,高校對大學生藝術團作用的認識還存在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大學生藝術團的美育、引導、示范及創新功能,對藝術活動的思想性重視不夠。從微觀來看,大學生尚處于學習成長階段,選擇作品視野不夠開闊,難免存在作品主題不突出、思想升華不夠、陣地性不強和藝術性不足等問題。因此,高校在指導大學生藝術團發展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中心思想,重視大學生藝術團以美啟德、以美引真的功能,面向時代要求及大學生群體需求,豐富時代內涵,提高藝術團作品的藝術素養和思想高度。
2.指導教師管理制度不完善。
“學生藝術團應該是由具有一定藝術水平、熱愛藝術和沒有基礎但渴望藝術熏陶的學生共同組成的,實行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的自我管理”[5]。但由于我國藝術教育在高校起步普遍較晚,對于藝術團指導教師的選拔、培養和管理方面,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體系。大學生藝術團的指導教師一般身兼第一課堂課程教學工作或者學生管理工作,高校對指導教師的考核與監督往往側重于此,對藝術指導工作的出勤率、藝術排練合理性、教師教學實效性等藝術教學工作量缺乏相應的監督鼓勵機制,并且在薪資薪酬制度、績效鼓勵機制等方面的配套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未能充分調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
3.藝術作品創新程度不足。
近年來,大學生藝術作品方興未艾、百花齊放,以“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大型校園文藝演出、“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等為代表的藝術展演形式,受到了廣大青年學生的喜愛,成為展示大學生奮發進取精神風貌的重要平臺。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學生藝術團排練的作品仍停留在重排獲獎作品和模仿經典節目的階段,缺少契合本校發展現狀和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實際題材的作品,缺乏原創性,創新程度不足。
三、加強高校大學生藝術團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
1.更新美育觀念,提高重視程度。
在我國當代教育中“重科學教育、輕人文教育”的現象較為普遍,教育的實用性和工具性得到長足發展,人文性卻相對淡化,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已難以適應現代行業對人才質量的需求。高校黨政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必須更新美育觀念、提高思想重視,為大學生藝術團發揮作用提供保障。首先,統籌資源,將大學生藝術團工作納入學生培養計劃,配套藝術教育專項經費,通過集中財力、突出重點的方式支持大學生藝術及其相關項目,建設及維護藝術場地場館,扶持和資助公益文化活動,推動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等。其次,優化舉措,加強對指導教師的選拔、聘用、管理和考核工作,制定和完善藝術團指導教師管理辦法,根據藝術教學的特點與實際,配套相應的職稱評定政策和獎懲機制,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作用。最后,完善大學生藝術團組織框架,明確團內崗位職責,壓實管理責任,健全考核機制,在發揮好大學生藝術團積極作用的基礎上,探索健康高效的管理機制與運行模式,破解藝術團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難題。
2.加強思想建設,發揮導向作用。
我黨歷來強調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學生藝術團的建設應該服務于大學生群體的健康成長、助力于高校整體校園文化建設,融思想性、教育性和藝術性于一體。首先,高校應切實加強藝術團指導教師的思想建設,鼓勵教師積極將美育融入思政課堂,引導學生明是非、知善惡、識美丑,發揮以美輔德的作用,將立德樹人貫穿藝術指導的全過程。其次,要加強藝術團團員的思想建設,負責指導大學生藝術團的團委教師應主抓團內黨、團支部建設及思想政治工作,促進黨建工作、共青團建設與藝術團建設相融合,將高校專業建設和黨員教育納入藝術團建設中,讓大學生藝術團真正發揮“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戰斗堡壘作用。最后,要重視藝術團作品的思想性,改變普通藝術團重藝術特色輕教育意義的固有模式,不斷打磨作品的思想內涵,針對不同時間節點排練富有針對性和時代性的藝術作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作品創作實踐中,推進融入式教學和嵌入式教育,實現育人方式個性化。
3.整合校內外資源,提升藝術團影響力。
大學生藝術團作為校學生會副主席單位,應充分發揮藝術團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凝聚力和輻射作用。合理利用學院廣播站、微信公眾號、藝術云課堂等新媒體平臺,對外及時發布大學生藝術團相關資訊和新聞,暢通聯系渠道,共享藝術學習資料包括名師講堂、藝術培訓和藝術展覽等,分享藝術生活信息如美育專題欄目、藝術公益講座和高校藝術展演連線等,不僅能加大對大學生藝術團活動的宣傳力度,而且要整合藝術資源擴大藝術團在校園美育領域的影響力。另外,大學生藝術團還應積極與校外藝術資源進行交流融合,提升藝術團在校外的影響力。一是要積極組織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滿足學生觀演需求,拓寬藝術團成員的視野,接觸前沿藝術形式,啟發演出風格思路,學習高效組織流程,提高藝術修養。二是要努力提高藝術團作品質量,讓藝術團有更多優秀作品走出去,積極建立藝術團社會實踐基地,經常性地舉辦集訓、培訓等,選送團員外出參加大師課程和專業講座等,讓大學生藝術團更多地走出學校,走向社會,下農村、進企業、入學校、到廣場,通過舞臺實踐磨煉專業、激活團隊活力。以規范求創新,以創新促發展,走出一條以藝育人、能力與素質并重的特色化發展之路,力求成為學校展示大學生素質教育成果的特色窗口。
4.創新活動形式,充實思政教育內容。
校園文化發展環境的變化,要求大學生藝術團在發展的觀念、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勇于創新,體現時代性?!拔覀兩畹男聲r代,人民群眾對生活的新追求,對文藝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力推進文藝題材、題材、形式、手段的充分發展,才能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作品,不斷增強文藝的時代感和吸引力”[6](756)。習近平指出:“優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態、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陽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頂天立地又要鋪天蓋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就是優秀作品?!盵7]豐富大學生藝術團的藝術活動形式,提高趣味性和普及型,能夠使美育活動真正落到實處、“接接地氣”,讓藝術團活動及其帶來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應不僅局限于內部,還融入大學生生活中,引導大學生主動求知、探索和實踐,切實發揮好大學生藝術團的啟迪和創新作用。另外,還可以進一步豐富大學生藝術團的實踐形式和創作形式,包括演出、比賽、講座、影視、展覽、采風創作等藝術形式,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多層次需求。最后,大學生藝術團出品的藝術作品應堅持精益求精,將基礎訓練與節目成品排練相結合,篩選升級優秀節目,打造長效化、系列化的校園藝術品牌,如“五四”專場文藝演出、校園主旋律系列比賽等,讓藝術品牌活動長期地、持續地在青年學生中發揮思想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N].人民日報,2014-10-16.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德]席勒.美育書簡(中德雙語版)[M].徐恒醇,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4][德]康德.批判力判斷[M].宗白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5]來晶,孫大鵬.獨立學院學生藝術團建設與管理模式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0(S1).
[6]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7]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10月15日)[N].人民日報,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