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勉
【摘 要】小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時期,而小學科學教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所以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可以科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重點問題。通過對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可以有效的激發小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并使小學生學會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問題用科學的眼光探索世界,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基于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培養進行闡述,從激發學生興趣、進行科學實踐、結合生活,解決生活問題三個方面提出幾個策略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科學素養;意義;策略
小學是對學生科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養十分重要,關系到學生今后的發展,加強小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小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小學生的科學教學課堂的教學內容是生活中的科學常識,對小學生進行科學素質培養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方式和培養他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熱情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科學素養培養的意義
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對小學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當前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在不斷地改變,新的知識在不斷的出現所以一個人獲得知識的能力就是十分重要的。在現在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已經不再適用,我們需要加強對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當下的教育不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是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對培養創造性人才有重要的意義。教育事業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現代的社會環境對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課堂教學的改革需要教師們的努力,如何將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加入對小學生教學當中是教師們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在對小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是改變學生被動學習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一個有效途徑。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主要推動力,國民的科學素養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社會的發展程度,為了更好的利用社會資源必須提高人的科學素養。因此在教育中尤其是小學教育中對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養是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小學科學教學是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一個有效方式,小學生的好奇心強烈并且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對小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不僅能滿足學生 好奇心更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解放小學生的天性,為小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培養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成長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的重要途徑。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靈活運用教材,激發學生興趣
在小學對小學生進行教育時要發揚寓教于樂的教育方法。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我們的小學科學教育的課堂中,為了達到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需要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小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小學科學教育的課堂中,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讓小學生投入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教學效率。在對小學生進行科學教育時,教師不但要鍛煉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要鍛煉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將手中的教育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和運用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對小學生的教學效率。小學的科學教育要重點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材的使用上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師可以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元素來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各個知識環節,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學的探究活動中,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教師重點培養小學生的科學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的進行科學的探索。在對小學生進行科學教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幫助學生形成發散性的思維。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時,可以通過提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提問來引導學生,擴展學生的思維。當學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被激發后教師就可以輕松的進行教學,教師在“物質發生什么變化”的課上進行提問,問水、冰、水汽之間有什么關系?他們是受到了什么影響才發生變化的?等等,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例子來了解科學,并通過問題幫助學生進行思考。
(二)進行科學實踐幫助學生培養科學素養
在小學的科學教學中要注重實踐,通過實踐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實踐幫助小學生更深刻的了解科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欲以及對科學的興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小學生往往是教育的被動一方,教師所教授的知識被學生死記硬背,學生進行程式化的學習沒有探究的機會,不經過科學實踐學生的知識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對學生的科學素質的培養。隨著教育事業的進步和改革,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教育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科學探究和科學創造,在小學的科學教學工作中可以進行多種主題活動,教師可以安排進行主題活動讓小學生在主題活動中有效的開展小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素養。
例如,在實踐中對學生進行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師舉辦科學課探究活動幫助小學生進行科學的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和科學實驗的結合來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和對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養。比如進行觀察洋蔥的實驗,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告訴學生實驗的步驟,讓學生自由的分配任務,有的學生負責切片有的學生負責器械有的學生負責觀察。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通過實踐可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并加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三)結合生活,解決生活問題
小學的科學教育內容很多都是生活中的科學常識,在對小學生進行科學教育時要結合生活進行教育。小學生可以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小學生學習知識后的成就感,增強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以小學生能否通過在科學教育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來衡量小學科學教育課堂的教學水平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小學生的身心發育不成熟過于深奧的問題小學生無法理解,生活中的科學文化知識就是比較適合小學生學習的,通過對生活中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起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學習的橋梁,讓學生通過學習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獲得成就感,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光和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師的燈熄滅打開一個手電筒,讓學生可以看到光,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教師通過用手電筒進行手影的表演,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影,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可以教導學生火的燃燒需要氧氣,讓學生了解炒菜時通過蓋上鍋蓋可以滅火。
小學是教育的啟蒙階段,對小學生的知識教導重點是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小學科學教學是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來提高小學科學的學習效率。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注重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強小學生的整體素質教育,讓小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可以有效的解決。通過實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探究經驗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江蘇省泰州興化市周莊中心小學,江蘇 泰州 22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