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英 謝冰欣


摘 要:基于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以雙高計劃10所院校為例,在調查其創新創業教育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并總結其成功經驗,以期為其他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增強高職大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提供借鑒。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高職院校;雙高計劃
1.高職院校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據人社部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各高校畢業人數合計達874萬,創歷史新高。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加之受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特別是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求職將面臨更加復雜和困難的局面,一些尚未落實工作的畢業生更是焦慮重重。這進一步反映出高職院校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尤為重要。
創新創業教育是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而產生的新的教育思路。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從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和中長期教育發展目標出發,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的表述。[1]新時期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打造“雙創”升級版,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與傳統學科教育相比,雙創教育是一種全新的、顛覆性的教育理念,對高校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具有深遠而重要的意義。鑒于雙創教育可以提供理論教育、實踐平臺以及拓寬就業途徑,因此,依據時代發展的需求和服務地方經濟的要求,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迫在眉睫。
2.雙高計劃10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雙高計劃”)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為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職業學校和骨干專業(群)而采取的重大決策建設工程,亦是推進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決策。2019年12月10日,教育部、財政部公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名單》,正式公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高校及建設專業名單,首批“雙高計劃”建設名單共計197所,其中高水平學校建設高校56所(A檔10所、B檔20所、C檔26所),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高校141所(A檔26所、B檔59所、C檔56所)。為向高水平院校看齊,本次調研以高水平學校建設高校A檔的10所高職院校為重點,分別從硬件建設、制度建設、教學指導、創業設計類競賽情況(近五年)這四個維度入手,進行分析,學習其好的經驗做法,以為其他高職院校提供借鑒。
2.1雙高計劃10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硬件建設
從硬件設施來看,這十所高職院校都有較大的建設規模,并有充分的教學和實踐基地建設規劃。根據調研結果,簡單列表如下:
2.2雙高計劃10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制度建設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創新創業制度建設方面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鑒。校內專門建立創新創業與就業指導處,設立創新創業學院。提出“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雙創課程與大賽”,“雙創教育與就業教育”,“雙創教育與文化建設融合”的“四融合”雙創實踐教學理念,構建“自我認知—商機識別—大賽引領—項目孵化—企業運作”的“五遞進”實踐目標體系,成功得到團中央的支持,形成中國青年創業社區(濟南站),輻射全省。[2]
另外,無錫職業技術學院也先后出臺《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項目實施辦法》《創新創業獎助學金評選辦法》等,為學生提升參加創新創業教育積極性給予了極大支持。
一是實行學分制與學分銀行制度。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將學生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成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等課堂學習,建立創新創業檔案和成績單。[3]
二是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學生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
三是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完善學生評價制度。
四是制定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政策,學校規定獲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總學分2/3以上的學生,可申請先就業、創業,并可以通過申請免修、參加學校組織的考試等方式獲得學分,以取得畢業資格。
2.3雙高計劃10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學指導
經調研,這10所高職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上開展了創新創業教學指導。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近年來組織教師參加創新創業師資培訓60余人次;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業指導》公選課160余人;學生參加創新創業訓練營累計200余人次,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周人數達千人;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指導34個團隊,評選出12名學生參加“第一桶金”課程指導。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要求學生有不低于2學分的創新創業必修學分;創建“導師制項目課程”,以“師傅授徒”方式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創建“開源創新學院”,每年挑選各專業群優秀拔尖學生組建“創新班”,實施小班化小學。建立融通識課程、隱性課程、專業教學和技能訓練于一體的“四位一體”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金華職業技術學院2011年11月成立創業學院,2016年10月實體化運行創業學院,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和行業企業創業導師團,下設辦公室、就業創業教學研究部、眾創空間運營管理部3個部門,統籌全校創業教育、競賽、指導、實踐、孵化扶持等工作。學院設立創業基礎課程組,推進“創業+專業+企業”的創新創業“三師”團隊建設,校內專兼任教師231人,其中二級創業咨詢師7人、三級咨詢師28人,并組建了近100人規模的創新創業導師庫;開展啟航、領航、遠航三個體系的班級建設,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和探索。“啟航班”的教學實踐重心在創業基礎知識普及及能力提升,主要是大一為主的全覆蓋教學行政班和能力主題培訓班,諸如:校內創業市集、農產品電商、貝騰創業培訓、創二代思想培訓等;“領航班”的教學實踐重心在創業課程模塊教學和創業實踐經歷,主要是以大二為主的創業輔修專業班和專業創業實驗班,諸如:中小企業經營與管理輔修班,各學院開展的機電工程創新班、經管新經濟青年領軍班、農學院果蔬栽培老板班、金義電子商務創業班等等,“遠航班”教學實踐重心在創業課程體系培養和項目孵化,主要是以大三為主的2+1實驗班和其他綜合創業實驗班。
2.4雙高計劃10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競賽情況(近五年)
2015年起,教育部牽頭發起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現已成為國內最高級別的創新創業類賽事之一。經過五年的激烈角逐,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取得良好成效。[4]特別是從第五屆起,將職教賽道單獨分離出來之后,獲獎的高職院校數量較之前劇增,成果也更加豐富。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獲獎次數:7次)、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獲獎次數:4次)、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獲獎次數:3次)這三所院校在近五年的“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成果較為突出,這與他們多年來積極進行創新創業教學改革、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措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除“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之外,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的創新創業類比賽還有許多,各省、市也在積極舉辦這類比賽,鼓勵學生創新思維,積極創業。其中,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和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在省市級創新創業類比賽中收獲頗豐,取得多項大獎。這也足以證明其在創新創業教育上的投入。
3雙高計劃10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典范——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走在全國前列,成果突出的。以“五維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重心在教育、路徑在分層、目標在萬眾、核心在創新、關鍵在實踐)為引領,搭建了“四會兩賽三聯盟”雙創交流平臺和“創新型社團—創客中心—學生創意創業園”雙創實踐平臺,打造深圳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全球技術技能人才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以及創新型人才和企業家培養的成長搖籃,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5]
在制度建設方面,建立創業啟蒙教育、創業預科教育、創業職業教育和創業實踐教育四個層次的創業教育體系。
創新創業硬件建設方面,2009年3月,藝術設計學院成立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下設工學坊、形象設計工作室、景初工學坊、雜草叢生廣告策劃工作室。2012年9月,成立創業學院,負責全校創業教育的組織協調和管理、教學工作,從全校大三學生中選拔“創業種子選手”,進入創業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考核合格后將獲得工商企業管理輔修專業證書和深圳市政府認可的創業培訓合格證。建設學生創意創業園、IT創客中心、電子精英創客空間等16個創業實踐基地,總面積5431平方米,形成從創業苗圃到孵化器一體化的創業實踐教育系統。
競賽及獎勵制度方面,建成“創業計劃大賽”、“科技創新大賽”、“創意集市”等18項創業品牌活動。開展創新工程,每兩年舉辦一次。和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共同協辦首屆“發明杯”大賽。
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方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設立“愛迪生創新獎”,在創新工作中突出科技創新、教學創新學生創新教育及國際化四個方面。機電工程學院以培養創新型高職教育人才和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為工作重點,學院圍繞教學改革,自主創新,國際化和“培優、名師、亮點”等三大工程,全面啟動學院的創新工程。經濟管理學院在學生創新教育方面開展“問號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新型思考的能力。
創業實踐及獎勵制度方面,2005年,制定《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工程暨“挑戰杯”管理暫行規定》,2010年進行修訂,將創新工程專項基金提升到100萬元。2006年3月28日制訂了《關于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2006年一號文件精神建設創新型大學的實施意見》。2009年,設立“大學生創業百萬資助基金”,籌建校園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發布《關于加強大學生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大學生創意創業園。成為深圳市人社局面向全市初創企業創業培訓課程大綱的編制單位,獲評深圳市創業帶動就業孵化基地。2016年1月印發《關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辦法(試行)》,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專項基金,每年投入四個“100萬”用于扶持學生創業項目的實施:100萬元用于扶持各類學生創業項目;100萬元用于創意創業園運行維持;100萬元用于創新工程建設,鼓勵學生踴躍開展科技創新活動;100萬元用于技能大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國家、省市等各級技能比賽。
創新創業文化建設方面,2016年,聯合團市委發起首屆深圳大學生創新創業交流會。2017年,聯合柴火創客空間,主辦maker faire Shenzhen 2017活動。2001年起,每年舉辦一屆科技文化節,組織“能工巧匠”技能大比武和創新工程成果展示。2015年起,舉辦“創客街”活動,進行國際大學生創客聯盟成員單位作品展,深職師生優秀創客作品展,深職創客嘉年華等。
4小結
創新創業教育是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而產生的新的教育思路。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養場所,應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重視制度建設,從學校頂層設計的高度使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彰顯,建立涵蓋創新意識培養、創業啟蒙、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創業實踐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以創新創業大賽為平臺,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學生創新能力;以創業孵化產業園為依托,促使學生創新創業成果的轉化,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王洪才,鄭雅倩.創新創業教育的哲學假設與實踐意蘊[J].高校教育管理,2020,(6):34—39.
[2] 劉貴芹.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高等教育,2016(21):5—7.
[3] 鄭俐.基于SYB模式探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J].現代教育管理,2018(9):51—55.
[4] 陳永忠,盧建飛.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研究——以江西省9所高校為例[J].轉式教學法的高校,2020(10):51—54.
[5] 劉福才,王發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性反思與實踐路向[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8):6—11.
作者簡介 :王麗英(1990—),女,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原理
謝冰欣(1987—),女,碩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語言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