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堅
摘 要:在播音主持專業角度上分析早練聲的重要程度,早練聲作為基礎功的一部分,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夯實的專業基礎,還有對于聲音的發音和修飾能力的掌握。本文在科學的訓練角度給予適合學生的訓練方法,例如:關于橫膈肌的科學運用、肺活量的練習、口齒清晰度的練習、共鳴練習、聲音彈跳性練習等,鼓勵學生進行早練聲活動。早練聲是每一位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所以早練聲的進行需要科學的指導以及每日的重復練習。本文分析了播音主持專業早練聲教學模式以及訓練內容,希望為有關專業人士帶來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播音主持;早練聲;橫膈肌;肺活量
所謂早練聲,就是在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進校后,就是利用每天早晨集中進行訓練的發聲練習的過程。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需要在每天早晨練聲,首先是因為良好的發聲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成的,需要日復一日地積累和磨練;其次是因為學生在一天之中的早晨時段有可以進行統一訓練的空閑時間;再者,每天進行早練聲活動還可以培養學生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習慣以及勤奮和堅毅的個人品質,為其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業務基礎、身體基礎和精神基礎。
一、橫膈肌的運用
科學的胸腹聯合式呼吸對于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入門基本功。剛進入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大多采用是胸式呼吸,但是胸式呼吸相較于胸腹聯合式呼吸,很難進行長時間的吸氣動作,從而難以從事長時間的播音。而對于橫膈肌的合理運用則可以調整呼吸量。橫膈肌的訓練也是非常的簡單,可以通過發出“嘿”、“哈”、“吼”的音來感受橫膈肌的運動。胸腔容積也與橫膈肌的發達程度保持正相關。所以,科學、合理的練習橫膈肌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肺活量,進而為呼吸練習打好基礎[1]。
橫膈肌發達對于播音工作來說也有很大幫助。在早聲練習中,學生需要訓練不同的呼吸方式,為了能夠適應不同的稿件。例如:快速呼吸,快吸慢呼等方式。針對不同的播音需求,學生需要在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的呼吸方式。氣息雄厚綿延可以在播音工作上具有更大的優勢。
二、肺活量的練習
對于播音和主持專業的學生來說,肺活量也尤為重要。因為在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氣息,而氣息掌握卻又受制于肺活量。所以作為氣息掌握的基礎,肺活量的訓練也是關鍵的。肺活量可以通過不斷地進行有氧訓練來增加,其次,深呼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除此之外,靜呼吸法也是可以提升肺活量的。
具體操作為,深呼吸法可以通過觀察肋骨來判斷呼吸是否到位,吸氣的時候腹部向內,肋骨向外;呼氣的時候,腹部和肋骨回歸原位。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提高屏氣時間,由三或五秒提升至八或十秒。靜呼吸的練習方式也非常簡單,將大拇指堵住同側方的鼻孔,由另一側未堵住的鼻孔進行深呼吸,當肺部充滿空氣時,再將未堵住的鼻孔堵住,屏氣十秒后呼出,反復操作。其次,運動練習肺活量不但可以提升肺活量還可以鍛煉學生的體魄,進而使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2]。
三、口齒清晰度的練習
作為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在播報文件的時候需要對其口齒清晰度進行規范。要求學生在進行播報時,字正腔圓,做到即使沒有字幕也能讓人可以分辨出文字的效果。最經典的練習口齒清晰度的方式是口部操。
口部操分為唇部訓練和舌部訓練兩個方面。唇部訓練包含上下撅唇、雙唇打響等,舌部訓練分為彈舌、伸舌等。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說繞口令來練習。現如今,相聲的火爆也給播音、主持專業學生進行唇舌練習帶來了新方法——說貫口,既滿足了青年群體對相聲的喜愛,也練習了唇舌靈活度。因此,口部操、繞口令、說貫口都可以作為早練聲活動中訓練活動的一種[3]。
四、口腔、胸腔共鳴練習
悅耳動聽的聲音不僅需要對氣息進行控制,對口腔靈活度進行訓練還要將聲音進行美化。共鳴的練習可以做到對聲音進行潤色并豐富聲音質感。
共鳴分為口腔共鳴和胸腔共鳴。而播音需要以口腔共鳴作為主體,胸腔共鳴作為客體。在進行口腔共鳴的練習時,一定需要學生掌握的是:提顴肌、打牙關、挺軟腭、松下巴。這四種練習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聲音的音色、純度。因此,在進行早練聲活動時,也要求學生進行口腔共鳴練習。
其次,針對不同學生的音色,需要進行不同的共鳴練習。具有單薄音色的學生則需要的是胸腔共鳴的練習。胸腔是會隨著聲音的高低來進行活動的,所以,胸腔共鳴的訓練可以結合聲調進行訓練。學生可以將手放置胸腔部位,感受其在發出不同聲調的聲音時的活動程度,以此來幫助胸腔共鳴練習。
五、聲音彈跳性的練習
播音和主持專業的學生需要將聲音與情感進行融合,借此來用富有情感的聲音打動觀眾,將觀眾帶入到所設置的情景當中去。而這一點,則需要學生在早練聲活動中進行聲音彈跳性的練習[4]。
如何將聲音以圓潤的方式從口腔彈出去這是一門基礎功課。聲音的彈跳性在于聲音的發生部位在于口腔上方還是口腔下方。想要具有活潑、靈動的聲音,就需要講述聲音從口腔上部送出去,反之,則會得到低沉、富有磁性的聲音。在練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嘗試去閱讀新聞稿件或情感豐富的小說等等。聲音的彈跳性也與發聲人的心理由密切聯系,發聲人主觀對事物進行情感上的推斷,繼而心理因素影響生理因素,在閱讀過程中,就會發生聲音彈跳的行為。因此,在進行相關播音和主持活動時,積極調整自我心理,以最適合的情感去發聲。
結 語
根據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早練聲活動的練習對于學生來說是打好基礎的有效辦法。學生既可以在早練聲活動中進行對聲音的掌握,還可以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只有科學地對早練聲活動進行練習,才會將播音主持的基本功熟練掌握。
參考文獻
[1] 翁佳.智能語音技術對播音主持專業與行業影響探究[J].電視研究,2017,12:57-59.
[2] 鐘倩.高能素質的培養是播音主持人才成長的內驅力——評《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8,11:136.
[3] 梁超.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專業的應對思考——關于播音主持人的風格創新[J].新媒體研究,2017,303:118-119.
[4] 戴運財,姚爭.智能化時代的播音主持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探討——來自英國播音專業教育的啟發[J].未來傳播,2019,2606:80-8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