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平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經濟的繁榮發展,社會中出現新的閱讀常態,即能夠和不同行業領域交互式融合發展的“閱讀+”,其有助于人們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進一步拓寬自身的知識面。而本文則旨在闡明“閱讀+”的概念和影響作用前提下,分析“閱讀+”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跨界閱讀推廣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閱讀+”;公共圖書館;跨界閱讀;推廣策略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172
為了引導社會大眾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大意義,滿足社會各界多元化的閱讀體驗需要,更好地貫徹落實全民閱讀的目標,就需要基于互聯網技術來開發和推廣實施“閱讀+”模式。截止至今,“閱讀+”已然成為我國公共圖書館組織閱讀服務的主流趨勢,至于究竟如何科學有效地基于“閱讀+”背景特征來推廣跨界閱讀,具體方法會在后續有機延展。
1 “閱讀+”的概念
“閱讀+”實質上是跨越界限的閱讀方式,其跨界融合了技術、文化、經濟等領域內容,促進閱讀飛快地轉型升級。而這部分跨界升級可以延展出三個類型,分別對應的是跨要素、跨業態、跨學科和主題融合。諸如基于科技和資本市場來開拓全新的移動閱讀模式,促進閱讀新產業的發展壯大;又如和其他產業互補和延伸,令閱讀空間急速拓寬,朝著多元化方向過渡轉變,賦予社會大眾全新的閱讀文化體驗;再如加入教育、心理治療、音樂等要素,形成繪本館、閱讀自療館、音樂圖書館等差異化的閱讀形態。
2 “閱讀+”模式的影響作用
2.1 “閱讀+智能終端”方面
移動通信技術的持續更新升級,促進了閱讀和互聯網的跨界融合,更為日后閱讀轉型過渡、開發移動閱讀等全新產業形態等,奠定基礎。長此以往,人們閱讀時就不會再受時間和空間因素的過分制約,可以隨時便捷性地在線檢索、瀏覽需要的信息,帶動個人閱讀和思維模式的靈活轉變。此外,許多跨界經營的移動閱讀產業都開發推廣了“移動閱讀+”模式,發展路徑日漸多元化,這對于網絡文字內容向影視、游戲等方向跨界轉變,以及文化影視產業鏈更新、經濟資源豐富等,奠定了基礎。
2.2 “閱讀+公共圖書館、社區、書店”方面
結合現狀觀察,“閱讀+多元業態”的跨界融合,已然在公共圖書館的宣傳普及作用下,迎來更好地突破擴張契機。至于該類跨界融合的特征則表現為:創建主體的跨界組合、公益性和經營性的融合、服務內容和業務的混搭等等。而現階段社會大眾經常接觸的模式則主要是“閱讀+書店”、“閱讀+圖書館”。
1)“閱讀+公共圖書館”。我國在積極推行全民閱讀、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還大力倡導公共圖書館與本地知名企業、進步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由此開拓出更大規模的城市公共閱讀空間,分別分布在城市的商場、娛樂場所等人流量聚集的地方,促成流動閱讀、藝術賞析、教育培訓、閱讀普及等目標的落實。諸如北京市的西城區“磚讀空間”等等,帶動城市閱讀空間建設標準的日漸升高,實現了無線網絡的全方位覆蓋還有閱讀的智能化、數字化,這些都為公共圖書館文化服務網絡體系健全提供了重要支撐。2)“閱讀+社區”。設置閱讀社區的目的,就是方便隨時聚集讀者群體互動交流,不斷加深對本地文化的認同感,表現形式包括文學社亦或是讀書會等等。事實上,經過互聯網技術快速更新和發展,“互聯網+”也開始在閱讀社區中貫穿融入,一時間帶動了社區文化的壯大繁榮。特別是隨著微博和微信等互聯網閱讀平臺推廣應用之后,社會大眾的閱讀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憑借優質化的用戶體驗構造出更大規模的線上、線下閱讀社區。3)“閱讀+書店”。隨著網絡閱讀普及之后,實體書店銷售業績面臨著一定的沖擊,基于此,實體書店紛紛推行“閱讀+多元化業態”的模式,希望由此借用書籍來覆蓋諸多面域、釋放出更多且強烈的藝術和人文氣息美感,迎合基層民眾不同的閱讀體驗需要,屬于全新的跨業態融合形式,令閱讀由此生機勃發。好比說誠品書店,多年來大力推廣使用“閱讀+”模式,一改曾經持續將近十五年的虧損危機,同時出現了更加新穎多樣的文創類商品,包括餐飲和私人電影院等等。由此可以了解到,經過閱讀內容日漸完善、商業形態水平大幅度提升過后,跨業績融合自然會同步拓寬發展。現在,我們可以到任何地方看書,包括機場、銀行、醫院等等,這些都是“閱讀+”跨界融合帶來的成果。
3 “閱讀+”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跨界閱讀推廣策略
3.1 調整思維,靈活使用跨界融合技術
第一,公共圖書館當在原有基礎上持續革新理念和技術方法,大力推廣“閱讀+”發展模式,促進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吸引更多企業還有社會團體加入進來,合作共創完善的閱讀空間,再透過閱讀服務購買、合同管理等途徑,增強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服務時效。第二,公共圖書館當基于全新理念去拓展服務范疇,保證實時性關注和迎合各類讀者的實際需要,憑借大數據和交互式體驗等途徑帶動跨界融合,令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水平由此同步提升,憑借更加準確人性化的服務來提高廣大讀者的滿意度,靈活適應他們的個性化閱讀體驗要求。
3.2 竭力保障閱讀服務的均等化和特色化
為了更深層次地帶動閱讀跨界融合,需要依靠公益性和經營性機構的同步支持。經營性機構的代表主要就是在商界,其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服務收費,要在壯大發展自身產業的同時,全力支持閱讀跨界融合發展,為閱讀轉型還有實現全民閱讀目標等,做好必要的過渡準備工作。而這部分強調的公益性機構則包括政府和公共圖書館,尤其是作為各地的公共圖書館,要發揮好民眾閱讀服務的核心陣地作用,不單單要竭力保障公民的閱讀權利,并且要保障弱勢群體享受閱讀服務的均等性。具體方法就是力求在跨界融合的閱讀服務中立足本職、不忘初心,集中精力在去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基礎上,秉承公益性公平閱讀的理念,推進閱讀全方位發展。歸結來講,包括公益性和經營性機構在內,都應該及時找準自身定位,長期相互補充、協調發展,促進完美結合,為日后打造更加富有時代特色的閱讀跨界融合模式積累實力,更為民眾自由性篩選喜歡的閱讀模式和閱讀事業深入性發展等,奠定基礎。
3.3 深入性開發和應用館藏資源
公共圖書館想要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就應該結合全民閱讀的多元化需要,大力推廣使用“互聯網+”和“閱讀+”模式,其間竭力考慮到館內實際,借助充沛的館藏資源優勢和全新的“閱讀+”思維,來加強學科、領域、技術服務彼此間的跨界融合發展,開拓出更加便捷人性化的閱讀服務模式。經過長期以來的實踐經驗累積之后,各地公共圖書館紛紛開創出全新的“閱讀+”服務模式和產品,當中融入了較多的資源創新成果,一時間令閱讀跨界融合轉變成今后公共圖書館改革發展的主要途徑。
4 結語
綜上所述,處于“閱讀+”背景之下,公共圖書館要盡快轉變思維,利用“互聯網+”、“閱讀+”等技術條件,竭力促成館藏資源和其他領域的跨界融合,并在日常服務中維護讀者閱讀體驗的公平性、全面性、個性化需要。長此以往,引起社會各界對公共圖書館的關注和認可,打造出更加優質化的閱讀服務品牌形象,賦予社會大眾更加新穎和精彩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嚴慧英,馮曉霞.“閱讀+”:公共圖書館跨界融合閱讀服務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37(07):166-168.
[2]王一寧,趙谞炯.我國公共圖書館嬰幼兒閱讀服務現狀及對策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8,19(08):144-149.
[3]周冬英.“圖書館+”理念下的全民閱讀推廣:以常熟市圖書館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16(35):212-213.
[4]王喜明,杜占江,王金娜,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16(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