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迪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社會各個行業領域都在進行積極的轉型,職業院校也不例外,在職業院校發展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已經成為推動職業院校改革的主要方式,職業院校將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作為教育重點,積極鼓勵學生展開創新創業實踐。本文對"互聯網+"新常態下職業院校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必要性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培養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實踐策略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新常態;職業院校;創業;創新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5.222
基金項目:該論文為湖南省教育科研工作者協會2020年規劃課題“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培養模式與體驗式教育探索”(項目編號:XJKX20B351)的階段性成果。
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多個行業的重要組成,有效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此背景下的職業院校教育對于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逐漸愈發重視,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起“互聯網+”教育的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新模式,消除了傳統職業院校教育模式下的弊端,鼓勵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訓練中大膽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模式,為學生的創業發展提供方法論指導,保證職業院校學生未來更進一步的
發展。
1 “互聯網+”新常態下職業院校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必要性
1.1 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
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近些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要求人才具備較強的綜合素養水平,形成創業能力、就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幾種必須要具備的能力。職業院校教育中,在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開展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社會實踐,能夠幫助學生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深度融合,提高文化修養和專業技能水平,形成較強的創業就業能力,實現自我價值,提高綜合素養水平[1]。
1.2 是時代發展新形勢下的必然方向
隨著國際競爭的愈發激烈,立足當前全球的經濟發展現狀,我國在互聯網新常態下應將知識和人才作為核心競爭力,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提高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推動經濟工業化、經濟知識化之間的協調發展。我國教育體系中,職業院校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對于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是當前職業院校教育必須要高度重視的關鍵。職業院校應積極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形勢,實現人才的創新、產品的創新、企業的創新,培養職業院校人才的創新創業思想意識。
1.3 是區域經濟發展下的必然要求
職業院校在“互聯網+”新常態下擔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使命,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夢,推動區域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必須被重視的環節。構建學生的創新意識應從制度、文化、觀念等多個方面著手,提高職業院校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的意識能力,認清當前形勢,接受新時期背景下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戰,將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相融合。強化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責任心,把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結合到創業創新實踐中,提高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建設做貢獻[2]。
2 “互聯網+”新常態下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實踐策略分析
2.1 革新教學理念
互聯網時代,教育教學活動打破了傳統的紙質模式,實現了紙質和互聯網的相結合,學生們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各種豐富的知識和信息。職業院校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實踐教學活動中,應對當前的教育發展新形勢形成明確的認知,落實互聯網思維,積極推動教育教學理念的革新,實現教育教學活動的創新改革。以在線學習和網絡教育為例,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打破有限的課堂實踐限制,將教學效果最優化。組織和開展互聯網創新實踐知識大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在專業課程實踐中,結合社會實際崗位的工作過程,全方位考慮技術崗位、管理崗位等技能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為未來的創新創業做好基礎的準備[3]。
2.2 開展豐富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下,職業院校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實踐教學,可開展多種豐富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拓展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渠道。始終堅持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結合互聯網方面的內容,讓學生自己規劃活動的組織策略、具體內容和實施方案,培養學生較強的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在實踐中形成創新創業的洞察力和決策力,例如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物流等模式的實踐活動。組建創業導師團隊,幫助學生明確商業模式開發中的風險,加強對風險的管控,提高創新創業成功的概率。
2.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需要綜合素質較強的師資團隊,保證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實踐活動的高效開展。職業院校管理者應立足于互聯網視角,積極引進專業能力較強的人才作為輔導教師,保證教師工作崗位和教育目標相匹配,形成教育合力,開發出優秀的教師隊伍資源,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夯實基礎。將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作為最終的教育目標,樹立教師正確的教學觀念,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構建互聯網+產業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實現理論和實踐的融合教學[4]。
3 結論
綜上所述,“互聯網+”新常態下的社會各個行業領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創新改革。職業院校在互聯網技術應用下,將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活動和互聯網思維相融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作為最終目標,將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和信息技術深度結合,構建起完善的“互聯網+”產業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制定切實可行的創新創業實踐訓練活動方案,樹立起全新的教學觀念,將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相結合,展開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活動,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陶曉星.“互聯網+”新常態下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實踐研究[J].智庫時代,2020(11):134-135.
[2]詹曉麗.基于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探索[J].營銷界,2019(46):289-290.
[3]張萬金,王可雨.“互聯網+”新常態下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實踐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11):35.
[4]文繼權.“互聯網+”新常態下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實踐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