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律師的執業環境主要是指在執業活動中外部的因素總加和,其中包含微觀環境和宏觀環境。在社會法治建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律師的執業環境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從律師執業環境上能夠體現出國家法治建設的水平。所以,要想使法治建設得到良好的發展,就需要有良好的律師執業環境。而研究律師執業環境,其具體內涵、分類以及評價標準等內容是非常關鍵的,鑒于此,本文對有關內容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執業環境;律師;內涵;分類;評價標準
自從提出依法治國理念后,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律師執業環境的良好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律師執業環境的內涵
有關律師執業環境的內涵,梅麗娜在《我國律師執業環境研究》中指出,刑事律師執業環境主要是指在執業活動中面對的外部社會環境、司法環境、立法環境等因素的總加和。其他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就非常少。律師執業環境所包含的內容范圍比較廣泛,其中也包括律師執業權利。從《辭海》解釋的角度來講,環境主要是指人類的外部世界,包含所有的條件因素,有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之分。環境有圍繞的主體,也就是能夠對主體產生影響的全部外界因素。從環境概念的解釋延伸到律師執業環境中,就是指律師執業活動進行中,所有能夠對其產生影響的外部條件因素的總和。其中包含物質性因素和非物質性因素。
二、律師執業環境的分類
(一)宏觀環境
從宏觀環境來講,律師執業環境就是指能夠從全局整體性對其產生影響的外部因素,包含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政治法治環境以及自然環境等。
1.經濟環境。這一分類主要是指律師執業活動中所有會產生影響的經濟因素的總和,其中包含經濟結構、制度、生產資料、生產力等。律師執業環境的分類中,經濟環境對其的影響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律師執業體系還沒有形成時,社會關系的建立主要依靠宗法倫理、自給自足的經濟秩序,這是社會發展的主要架構。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并沒有律師制度和權利,而在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后,律師行業的發展才有了良好的空間,進而得到快速的發展。出現律師這一職業主要是受商品經濟的影響,所以經濟環境對律師執業環境有較大的影響。同時,經濟發展的水平、經濟結構也會影響律師執業環境。從行業的從業人數和發展規模角度講,經濟發展水平與其存在正比關系,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律師業的發展較快,而且律師從業人員的綜合水平也較高。同時,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對律師行業的認可度也比較高,在職業規范制度建設和律師權利保障方面都比較完善,進一步規范了律師執業流程。所以,律師業的發展以及執業環境的決定性影響因素就是經濟環境。
2.政治法治環境。這一分類主要是指律師執業活動中由于政治因素和法治因素對其產生的影響。政治環境包含國家政體、政治文化等的總加和,在律師執業環境中也有較大的影響。律師業的制度建設和政治狀態存在較大的聯系,民主政治制度在得到一定的發展后出現的,律師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中的一部分。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的執行需要律師的正確監督,使公民的權利得到保障,進而對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維護。也就是說,要想形成良好的律師執業環境,民主政治制度以及律師制度就要更加完善。在政治環境中還包含法治環境因素,會直接影響到律師執業環境。法治環境因素包含法治文化和法治制度。法治制度是在國家制度體系中明確的治理國家的手段。主要特征是具有法律平等適用性和法律至上性,在部分權利的保障和約束上都與律師制度有相同的目的,所以,法治環境是律師執業活動進行的基礎。而法治文化主要是指基于法治的行為方式和文明精神成果,其中包括社會對法治觀念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對其接受度。法治文化建立了人們對法治制度的認同性,法治文化的良好體現,才能使法治制度以及律師制度更加完善,進一步優化了律師執業環境。
3.社會文化環境。這一分類主要是依據社會因素和文化因素對律師執業環境的影響,比如道德倫理、宗教、思想意識、民族、風俗習慣等。具體在進行法律實踐時,律師進行執業活動需要依靠自身專業知識能力,對委托當事人的合法權利進行維護,同時監督司法機關行使公正權,進而維護社會秩序。法律文化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沉淀而來,但是傳統的法律文化對律師執業環境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對人情關系和權利的過度注重,使得法律的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通過非正當渠道解決糾紛問題,忽視了律師行業的重要性,對律師執業環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4.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主要是指律師執業活動中的自然狀態和地理信息,與律師執業環境也有一定的關系。特別是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人口密度較小,自然環境較差,律師執業環境就會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偏僻、科技信息水平不發達的地理范圍內,對律師業的認可度不高,自然律師執業活動的進行也就受影響。
(二)微觀環境
微觀環境就主要是律師執業活動中的具體面對的工作環境,比如立法環境、司法環境、社會關系等,還包括律師之間的各類關系、執業活動中與檢察院、法院、公安機關以及當事人建立的關系、律師業的權利保障、地位等。微觀環境從兩方面來分的話首先是律師業內部,律師之間的關系,有沒有形成有序共贏的狀態。另外是律師執業活動中,律師的被認可度,對律師權利的有效保障。從律師執業環境的分類來看,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宏觀環境對微觀環境起決定作用,微觀環境也是宏觀環境的具體體現。
三、律師執業環境的評價標準
(一)宏觀評價標準
自從法治中國建設的宏觀目標提出后,我國先后又提出了依法治國戰略,堅持法治國家,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的方針。這就說明了律師執業和法治建設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要想更好的實現法治建設目標,就需要將其作為律師執業環境的宏觀評價標準。
1.法治國家建設。法治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特征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是律師執業環境的一個評價標準。法治國家建設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前提,也是法治國家下的關鍵特點。律師職業的出現和發展是依托市場經濟而成,而律師也會為市場經濟自身存在的約束給與幫助,為市場經濟的良好發展提供保障。也就說明了,在市場經濟發展良好的狀態下,律師業就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因而律師執業環境也就更優越。所以,對律師執業環境的評價標準其中還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構建。另外,法治國家建設中,保持司法公正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實現這一點的基礎是確保司法的獨立。律師制度的建設是需要依托司法制度,律師在執業活動中和司法機關具有較大的關聯。律師會根據當事人的委托參與到執業活動中,通過自身專業的知識能力來維護委托人的合法權利,同時監督司法公正權的行使。司法的公正和獨立保障對律師執業環境存在較大的影響。如果司法環境存在不公正性,律師執業活動的進行就會受到較大的阻礙。所以,律師執業環境的評價標準還包括司法的公正和獨立性。
2.法治社會建設。法治社會主要是指社會存在的一種形式,因此,法治社會的良好建設是律師執業環境評價標準之一。律師這一職業是獨立在當事人和國家之外的,管理律師方面,通常是通過律師協會實現“自治”管理。律師協會是一種社會組織,從律師的自治水平上可以看出社會自治水平。律師與其他的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之間不存在管轄關系,通過律師協會規范律師行為和紀律,律師才會更具有獨立性。這樣在維護當事人合法權利時才不會受到執業環境的負面影響。另外,社會行為規范對律師執業環境也存在影響,律師制度的有效制定和實施,是社會自治規范建設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完善建立社會自治規范,律師執業環境也會得到良好的改善。再者,從律師的職業性質來講,對委托人合法權利進行維護時,需要對司法權的合法行使進行監督,防止權力濫用,律師業的存在是監督制約權力運行的有效路徑,社會監督機制的建設,也會對權力濫用起到約束作用,對律師執業環境的改善起到有效的幫助。
(二)具體評價標準
1.高政治地位。律師這一職業具有較高的政治地位,尤其是在西方法治健全的國家中。在政治參與方面,律師占據的比例較大,在政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拿美國來舉例,國會議員中有超過50%是有過律師職業經歷的。較高的政治地位可以使律師在權力機關中交涉力和話語權更高,這樣對權力的制衡就會更加有作用,發揮監督角色。而如果律師的政治地位不高,在制約權力機關時就無法充分發揮作用,這樣律師執業環境也會有負面影響。所以,具體的評價標準之一就是較高的政治地位。
2.社會認可度較高,社會評價較好。律師對于國家的法規政策有充分的理解,這一職業會跟國家權力機關打交道,也會對群眾的個人合法權利進行維護,是聯系兩者的紐帶。如果要想律師執業有個良好的環境,國家權力機關需要對律師這一職業產生高度的認同,同時社會對律師也要有良好的評價和信任。這樣律師執業活動的開展才會更加順利。從認可度和社會評價來講,律師需要自身具備專業知識能力和道德素養,在獲得較高的社會認可度和評價后,律師執業環境才會更好。
3.健全的執業權利保障。我國在有關訴訟法和律師法中都明確規定了律師權利,執業權利得以良好保障,律師執業活動的進行才會更加順利,也能夠判斷出執業環境是好是壞。在擁有健全的執業權利保障后,高效的執業流程也是具體的評價標準之一。通過對執業活動的部分程序進行優化,可以提高律師執業的效率。簡化掉部分手續和繁瑣的程序,律師執業活動更加暢通,降低了執業活動中存在的阻力,也使律師執業環境得到優化。
4.公民法治意識。在法治社會建設中,公民法治意識的強弱也會影響律師執業環境的評價。構建法治社會,就需要建立全民法治思想觀念。人們只有在懂法、守法的環境下,才能使法治環境更好,通過這一良好的循環,律師執業環境也能得到良好的優化。律師執業是否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與人們對法律的信任和個人權利的保護意識有很大的關聯,人們只有具備較強的法治意識,在個人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才會想到通過委托律師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權益。公民具備了較強的法治意識,律師執業活動的進行才會更加有發展空間,有一個良好的執業環境。
5.有序的職業競爭。針對于律師的管理,主要是通過律師協會和行政管理相結合的機制,在保障了律師執業權利的同時,使律師的職業能力和道德素養得到提升,規范律師執業行為。另外,通過有序的職業競爭,可以使律師行業內的不正當競爭得到規避,使律師這一職業得到較高的社會認可,推動律師業的良好發展,這樣律師執業才會有更好的環境。
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對律師執業環境的內涵、分類以及評價標準的研究,得出影響律師執業環境的因素和條件,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優化律師執業環境,確保律師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溫曉燕.律師執業環境的內涵、分類和評價標準[J]. 焦作大學學報, 2019, 033(001):9-13.
[2] 高亞男.論律師職業倫理與社會一般倫理的沖突與化解[J]. 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18(04):73-80.
[3] 張繼豪.辯護律師的執業困境及出路探索[J]. 法制與社會:旬刊, 2016.
[4] 宋韜.《重慶律協模式有何不同》系列報道之二"嚴管厚愛":一個良好的律師執業環境如何營造?[J]. 民主與法制, 2019(8):13-16.
[5] 滕文飛.律師執業規范性研究[J]. 法制博覽, 2017(6).
作者簡介:王書華(1976.04-),男,大專文憑,山東 濟寧,法律工作者,研究方向:法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