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枝

【摘要】目的 探討有創機械通氣和常規方法治療ICU重癥心力衰竭臨床效果對比。方法 選擇我院50例2017年5月~2018年5月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組,常規方法治療組采取常規方法治療,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組則采取有創機械通氣方案治療。比較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 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數、人N端前腦鈉肽較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有創機械通氣方案治療ICU重癥心力衰竭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關鍵詞】有創機械通氣;常規方法治療;ICU重癥心力衰竭;臨床效果;對比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7..02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的常見病。本病發病機制復雜,誘因多,ICU危重患者心力衰竭發生率高。根據相關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齡在60歲及以上,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一般情況下,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較為危急,由于缺氧缺血,發生并發癥的概率很高,患者的死亡率也比較高。ICU重癥心力衰竭是一種病死率較高的危重心力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治療主要是糾正患者缺氧,減輕患者心臟負荷,改善臨床癥狀[1-2]。其搶救的關鍵在于呼吸機輔助呼吸和氣管切開,可維持機體通氣功能,為原發疾病治療創造良好條件,但氣管插管可增加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風險,死亡率高,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機械通氣方式 [1-2]。本研究選擇我院50例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組,常規方法治療組采取常規方法治療,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組則采取有創機械通氣方案治療,分析了有創機械通氣和常規方法治療ICU重癥心力衰竭臨床效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50例2017年5月~2018年5月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組,其中,常規方法治療組年齡61~71歲,平均65.71±2.25歲。男16例,女9例;ICU重癥心力衰竭病程1~10小時,平均(4.74±0.51)小時。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組年齡61~76歲,平均65.11±2.56歲。男15例,女10例;ICU重癥心力衰竭病程1~11小時,平均(4.72±0.14)小時。常規方法治療組、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組資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方法治療組采取常規方法治療,給予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等藥物進行心功能改善治療,并給予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感染、高流量供氧和擴張血管等治療,并給予利尿劑。
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組則采取有創機械通氣方案治療。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給予呼吸設備連接,調節模式為A-C模式,先給予PSV模式聯合SIMV模式,后期改為單純PSV模式,進行呼吸設備相關參數的調節,維持潮氣量6~10 ml/kg,呼吸頻率12~20次/min,吸氧濃度在30%左右,維持呼氣末正壓指數在4~5cmH2O,若患者出現煩躁不安可給予咪唑安定和芬太尼鎮靜鎮痛,在病情穩定后,觀察呼吸等情況,決定撤機時間[3]。
1.3 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患者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數、人N端前腦鈉肽。
1.4 統計學方法
SPSS 24.0軟件實施x2、t檢驗;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 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數、人N端前腦鈉肽較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嚴重心力衰竭多為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據統計,急性心力衰竭已成為65歲以上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又稱急性心力衰竭綜合征,其中約15%至20%為新發心力衰竭,且多為原有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償性心力衰竭。本病發病機制復雜,誘因多,發病后臨床癥狀較多,且ICU患者發病率較高。目前,醫學界對這種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規方法雖然能改善患者癥狀,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且治療后并發癥較多,患者治療后容易反復發作,給病人帶來很大的痛苦。有創機械通氣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血氣狀況,恢復過度的心率和呼吸,提高血氧飽和度,改善全身缺氧和缺血,緩解患者的心肌缺氧,有創機械通氣聯合鎮痛、鎮靜可使患者獲得良好的信息。有創機械通氣使用方便,在治療過程中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直接或間接使用,可有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潮氣量和吸氣壓,避免或減輕對肺組織的損傷,改善患者氣道通暢和氧合。有創正壓機械通氣可有效減輕肺水腫,明顯緩解呼吸肌疲勞,降低心肌耗氧量,減輕患者心臟負擔,迅速緩解心力衰竭癥狀。
重癥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主要表現出肺水腫和低氧血癥,可因心源性休克而死亡,若產生心源性休克,可快速喪失意識,導致多器官衰竭和死亡,因此對于重癥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治療關鍵在于低氧血癥的糾正和肺水腫的消除。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 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數、人N端前腦鈉肽較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有創機械通氣方案治療ICU重癥心力衰竭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機械通氣可顯著改善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通過有創機械通氣,可快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靜脈回心血量,促進血氧飽和度的提高,減少心肌耗氧,其可維持小氣道開放,對肺內分流進行抑制,避免肺泡萎縮的發生,并糾正低氧血癥,促進通氣和血流比值的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但有創機械通氣對人體生理損傷較大,患者易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在治療過程中有必要加強通氣護理。患者在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時,應密切觀察呼吸頻率和意識的變化,密切監測和分析患者的血氣,并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呼吸節律調整呼吸機的相關參數。另外,ICU患者機械通氣時心力衰竭嚴重,分解代謝強,需要消耗大量的容量,容易造成營養不良等。根據相關研究結果,機械通氣患者營養不良的概率高達74%。因此,重癥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機械通氣,身體分解代謝強烈,需要消耗大量熱量,容易造成營養不良等,在治療過程中要加強對患者的營養支持。
參考文獻
[1] 龐文淵,岳子琪.ICU重癥心力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治療效果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10):102-104.
[2] 包紅珠,史 亮.有創機械通氣治療ICU重癥心力衰竭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05):116-117.
[3] 沈 呈.無創機械通氣治療ICU重癥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18):63+65.
[4] 孫 杰.有創機械通氣治療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20,10(02):39-41.
[5] 王慶璽.有創機械通氣在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