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摘要】目的 探究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應用分期護理干預臨床價值。方法 選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29例,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29例,實施分期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出血次數較常規組少、成功止血時間較常規組短,護理滿意度較常規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分期護理干預,可提升其止血效果及護理滿意度,效果顯著。
【關鍵詞】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分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7..0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同發病時期,其心理狀態、生命體征均有所差異,護理需求也有所不同[1]。為保證針對性護理干預效果,本次研究選5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將其隨機分組評價分期護理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5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研究組,各29例。常規組男20例,女9例;年齡35~69歲,平均(51.03±2.54)歲;研究組男19例,女10例;年齡34~71歲,平均(51.42±3.52)歲;排除精神異常、合并嚴重系統疾病者;組間資料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研究符合醫學倫理。
1.2 方法
常規組:積極配合急救工作、安撫患者及家屬情緒、提醒其日常注意事項等常規護理。
研究組(實施分期護理):①活動性出血期:患者出血嚴重,易因視覺刺激出現應激情緒;因此護理中與患者有效溝通,講解負性情緒可影響止血效果,同時在室內播放輕音樂、指導患者冥想等緩解其恐懼情緒;與患者家屬溝通,使其為患者提供鑒定情感支持,以提升患者護理依從性;②穩定期:此階段護理重點為預防再出血,因此實施基礎護理同時,指導患者再出血識別方式、注意飲食,以奠定恢復基礎;③恢復期:患者穩定恢復期易存在心理創傷,需加強心理護理,引導患者主動闡述其患病想法,通過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生活觀,使其正確面對疾病、保持良好情緒;④院外期:患者出院后,定期展開電話隨訪,了解患者日常作息、飲食情況等,幫助患者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定期開展知識講座以穩定其院外自我護理能力。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止血情況;(2)患者出院后1個月對其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滿分為10分,分數高表示護理滿意度高。
1.4 統計學方法
選SPSS 24.0軟件計算,(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P<0.05提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研究組出血次數較常規組少、成功止血時間較常規組短,護理滿意度較常規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依據其病情變化,可分為活動出血期、穩定期、恢復期及院外患者自我護理期,不同時期患者心理狀態、護理需求均有所差異,而常規護理一般以治療進程、患者日常照護為主,難以滿足患者實際護理需求,因此護理效果有限[2]。
分期護理指結合患者病情實施的具有針對性、目的性護理方式,護理期間通過分析并實施針對性干預,可保證不同時期護理干預均與患者實際需求相契合,具提升整體護理效果之效[3]。本次研究中,對研究組患者實施分期護理干預,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止血效果優于常規組,且護理滿意度評分較常規組高,考慮原因為,對研究組患者實施分期護理,通過穩定活動性出血期患者情緒狀態、預防再出血指導,可保證活動性出血期、穩定期患者情緒狀態穩定性,避免過激情緒影響血管功能,進而可提升止血效果,并通過指導飲食可促進患者生理機能恢復;同時在恢復期幫助患者正確面對疾病、緩解疾病相關心理創傷,并以電話隨訪、召開知識講座等方式提升患者疾病理解能力及院外自我護理能力,可持續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進而可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分期護理,可提升止血效果及護理滿意度,與常規護理相比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馮沙沙,王 慧.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出血患者的分期護理[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9,7(29):123.
[2] 劉增霞,曹 睿,姜 琦.協同護理模式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8,23(2):102-104.
[3] 孔宏芳,周曉麗,周秀娥.分期護理、系統護理對消化性潰瘍患者臨床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8,23(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