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君
摘 ?要:高中化學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很多知識的產生都源于實驗,因此化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及時注重實驗教學,創新實驗教學方法,促使學生能夠在實驗課堂中熟練掌握化學原理,并且有效提升學生實踐水平和創新能力。在本文中,筆者根據多年高中化學教學經驗,就在實驗探究模式下如何打造高效化學課堂進行闡述。
關鍵詞:實驗探究;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研究策略
高中這個階段的學生壓力較大,生活在應試教育的這個背景下他們需要為高考努力拼搏,學習壓力也會成比例增加。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高中生肩上的壓力。高中化學是以實驗為主的一門自然學科,高考化學要求學生除了掌握一定的實驗原理和技能外,還要掌握巧妙的學習方法,使他們不僅能夠解答一般熟悉的化學實驗,還能根據已有的儲備知識不斷創新,為其后續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一、開展開放性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其實驗在化學發展進程中始終起著關鍵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在傳統化學課堂中,教師常常通過五步法授課,學生比較被動,雖然按部就班地認真聽講和記筆記,但無法對化學課堂或者化學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開展化學實驗,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程知識,探究新領域,從而達到化學教學的目的。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可以在講授知識過程中布置一些開放性的化學實驗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學生在講授“金屬化學性質”一節中關于“金屬和水的化學反應”內容時,高中化學教師通過開展開放性的實驗來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課上,化學教師直接問道:“同學們知道金屬與水會發生哪些反應嗎?”很多學生反問道:“金屬怎么能和水發生反應呢?”教師神秘一笑,并說道:“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金屬材料,大家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些金屬合理地設計實驗,并且通過實驗探究證明哪些金屬和水能夠發生反應,它們與水會發生怎樣的反應?”學生立即展開討論,并且和小組成員一起商量出來實驗方案。不一會兒,學生們便根據實驗設計方案展開探究活動,教師在學生實驗過程中要合理地加以指導,促使他們能夠認識到活潑金屬能夠與水發生反應,并且促使其在探究過程中能夠快速得出金屬鈉和水發生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在學生完成探究試驗后,化學教師可以展開金屬與水反應的內容,激發他們學習興趣。
二、開展演示實驗,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演示實驗對于廣大師生來說并不陌生,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將課堂實驗蘊含的教學內容講述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演示實驗掌握課本中的基礎反應或者原理。為了使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演示實驗教學能更好地發揮其教學功能,為學生學習化學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能主動探索化學世界、拓展化學思維能力,高中化學教師通過在課上對演示實驗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希望促進他們思維水平的提高,進而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
例如,學生在學習“氯的化學性質”內容時,高中化學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演示實驗來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課上,化學教師引出氯氣這種活潑的非金屬后,演示了氯氣和氫氣反應的實驗,并提出問題:“同學們,通過觀看演示實驗,從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有的學生說:“兩者反應生成了亮光!”有學生道:“兩者反應有白煙生成!”教師繼續問道:“你們知道生成的白煙是什么物質嗎?”有學生立即將氯化氫回答出來,教師隨之引導學生再次思考兩者相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且促使學生與化學課堂融為一體。學生在借助演示實驗展開的化學課堂中,能夠主動思考問題,在感受到實驗樂趣的同時鍛煉與提升思維水平。
三、開展趣味實驗,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化學實驗是化學課中最使學生感興趣的一個環節,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的重要內容。高中化學教師在講授基礎化學實驗知識時可以通過開展一些趣味實驗,使學生成為實驗教學的主體,真正投入到實驗學習中來,并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從不同層次認識化學物質,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和了解物質。學生在參與趣味化學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思維很活躍,能夠主動地和教師與同學交換看法,綜合能力與素養也會隨之升高。
例如,學生在學習“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等化學知識點后,化學教師立即展示出“滴水生煙”的實驗,深深地吸引學生。學生想要進一步了解“實驗中滴入化學物質中的水是什么水,化學物質的成分是什么”等問題。當化學教師將“硝酸銨、氯化銨、碘、鋅粉”等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后,學生一臉懵。于是,教師便將提前準備好的這些物質分發給大家,促使他們通過自主進行實驗探究,看看怎樣才能證明這些物質的存在。學生在對化學實驗現象感興趣的基礎上展開探究,實驗水平和學習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言以蔽之,化學課堂教學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活動,化學教師可以通過開展開放性實驗、演示實驗、趣味實驗等各種實踐活動,促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形成態度和相應的品質。
參考文獻:
[1]馬小壘.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初探[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7(10).
[2]王杰.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8,000(00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