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維維
(南京外國語學校,江蘇南京 210008)
人從呱呱落地那一刻,就與數學產生了數不清的聯系,如醫生測量嬰兒的身高,用測量的數據和家長溝通嬰兒的健康情況等。在生活中,數據和圖形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和交流方式。數學教師要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將學科德育的教學目標滲透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數學活動培養求知精神和探究精神,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建立信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
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德育工作都是由班主任或者思政教師完成的,對德育的認識存在偏差,導致數學課程不能和德育有效結合。要轉變這種觀念,首先在課程教學設置上要做好課程的資源整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提升專業領域的能力和水平外,還要幫助學生感悟生活,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師要能夠依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密切結合實際生活,深刻挖掘數學學科中的德育資源,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及教學智慧,在發展學生認知能力的同時,有效地實現德育目標。[1]
其實,德育和數學學科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有著互相促進的關系。通常來說,班主任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是從學生的心理上、思想上進行教育,而數學學科的德育滲透則是在專業知識的教授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一定要認識到數學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有各種思想內涵。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潛心領悟,才能更好地挖掘數學學科中的德育價值,從而幫助學生真正開啟思想的大門,感受到數學世界中的美,讓學生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切實轉變教學觀念,不能簡單地將數學教學理解為數學知識的教學,而是要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和方法,并將之轉化成一種學習的力量,用數學的思維與眼光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當今,數學學科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因此在數學課程設置上提高了實踐應用的比例,提升了信息技術方面的占比,增加并豐富了數學教學活動的課程內容,并開始提倡數學文化的挖掘。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提倡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學科的知識結構,在滿足知識要求的同時,要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課堂之外的問題,這也是我們教學的主要目標。
數學教師不僅要充分了解數學課程的調整變化,還要掌握數學課程結構發展的新趨勢,能夠結合學生關注的課外實踐活動、數學作業及調查成果等進行課程設計。因此,數學教師除了要把握好傳統課堂教學外,還要提升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積極開展德育實踐活動。[2]
在數學教材中隱藏著許多德育教學資源,但是大多并不明顯。教師需要深刻理解數學課程標準,對教材進行充分挖掘,才能有效運用這些潛在的德育因素,從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德育工作貫穿始終。要做到這點,一是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科技發展等領域素材有效結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征,運用實踐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養成積極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二是根據初中數學教材中有大量圖形和應用題的特點,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圖片和數據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三是數學教材中存在著各種縱橫交錯的關系,這些關系都是辯證思想和唯物主義的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在具體的教學中結合有關教材內容,聯系一些相應的觀點,啟發教育學生。
數學學科中包含美學價值、人文價值、科學價值、知識價值等,所以數學學科不僅和自然科學有關,還和社會人文學科有諸多聯系,如社會環境、人口經濟等。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數學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因此數學教學內容和方式也要具有開闊的思維和視野,可以帶領學生進入更高的境界,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的人文價值。數學教師只有充分挖掘數學學科的人文價值,才能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比如中國的勾股術、圓周率、高次方程等,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廣闊空間,感受到具有較大差異的數學思維方式,從而在追求高度抽象和周密邏輯的道路中探索數學空間[3]。事實上,這正是數學中人文價值的力量,它對人類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學生在課堂學習數學知識時,要受智力等因素的影響,此外,個人愛好、情感心理及性格等也是影響數學學習的重要因素,其中人文價值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因素。人的數學知識能力與數學思維構成了數學精神,讓學生在更為廣闊的數學世界觀中去深刻認識自己,在不斷探究與反思中去開拓未來,在一種熱愛數學、會用數學的濃厚的人文氣息中去挖掘數學的人文價值內涵。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在口頭上向學生傳授數學定律和公式,而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交流與討論,引導他們在思考中總結心得,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學習,學生在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還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從而促進同學之間的彼此進步。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氛圍和環境中,學生能清楚意識到學習目標和個人發展目標是一致的,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正確對小組成員給予合理的評價。德育滲透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課堂上,教師還要抓住學生課外學習的機會,選擇性地開展一些數學學習活動,根據學生的興趣與個性,利用一些和數學文化密切結合的活動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4]
德育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途徑,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觀察學生的情感、心理等方面,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性,這也正是學科德育滲透的育人價值和功能。[5-6]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認知基礎和目標,結合數學知識的特點,做到教材與德育教學資源的有機統一,從科學性和思想性上把握好學科德育滲透的程度。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體現的是一種教育價值,如同給數學學科灌輸了營養,滋潤了學生的心田,既是一種數學精神的積淀,又彰顯了數學教學的文化理想信念。數學教學在承載知識傳授責任的同時,承擔著學生德育的任務,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凝聚強大的教育力量,最終促進學生走向更大、更寬廣的舞臺,實現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