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并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其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彼此交涉、相互交流的雙向過程。只有師生之間能夠達到和諧的關系,可以平等交流,整堂課的教學質(zhì)量及教學價值才能夠得到有效的增強發(fā)揮。初中階段,很多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加之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的片面,導致師生之間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矛盾,甚至會處于對立面。如此一來,既會影響到教學的質(zhì)量,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和諧師生關系;關系構(gòu)建
一、 前言
在初中體育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主要引導者,很多時候也是學生的主要管理者。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一直以來,我國教師都會把自己看作是學生的上級,會在課程中占據(jù)核心地位。在這一失衡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只能夠被動地模仿教師的動作,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育指導,不利于學生自身思維以及能力的發(fā)展。所以,體育教師需要打破這一固有概念,調(diào)整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加強教學的雙向性及互動性。
二、 影響初中體育師生關系的因素
第一,部分體育教師并不具有較高的事業(yè)心,也沒有注重和諧師生關系構(gòu)建的重要性。當前,在我國初中教育領域,很多學校仍舊會忽視體育教育。體育教師的課程經(jīng)常會被其他學科所取代,導致教師自身對于教學就會存在較高的敷衍態(tài)度。在上課時,教師也大多會存在懈怠心理,只是按部就班地把教學大綱中的任務布置給學生,不會對學生加以了解。師生之間沒有情感交流,彼此之間的關系自然也無法達到和諧狀態(tài)。
第二,部分學生并不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當代大多初中生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從小并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也沒有遇到較多的困難,不具備較強的抗挫心理,也缺乏一定的自我約束意識。同時,很多初中生開始進入青春期,會具有一定的逆反思維。在課堂上,不愿意聽從教師的指導以及命令,甚至會故意做出與教師要求相反的事情。師生之間無法達到和諧交流,甚至會呈現(xiàn)出劍拔弩張的狀態(tài)。
三、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構(gòu)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措施
(一)構(gòu)建“全面育人”的課程理念
著名的哲學家威廉迪爾泰曾經(jīng)提出過人的整體性理論。其認為,一個完整的人必須要具有獨特的意識、獨特的情感以及自主的想象。所以,對于能夠滿足這三點要求的初中生來說,其整體已經(jīng)是一個獨立完整的生命體。當體育教師在與學生溝通,引導學生開展體育學習活動時,也應該意識到這一點,樹立全面育人的課程觀念,將學生看作是一個完整的個體,而不單單是課堂的依附品。除此之外,在課堂上,教師也應該注意落實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展開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計劃,讓學生可以在體育課堂,上感受到自主和自由,能夠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發(fā)散自己的生命。體育教學的主要價值并不單單在于讓學生掌握不同的體育技能,同時也包括要讓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及心理素質(zhì),能夠形成正確樂觀積極的發(fā)展方向,健全的人格。所以,體育教師需要以生命觀為出發(fā)點,高度重視人的生命以及人的尊嚴,借此升華體育教學的價值,也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
(二)課程內(nèi)容應注意回歸學生世界
體育教學的主要對象是學生。所以,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意找準教學的落腳點,也就是教學育人。針對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也需要與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互貼合。
體育本就是一門實踐性及生活性極強的學科。初中階段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主要目的在于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心理認識,促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生活中的體育與教學領域的體育之間具有較為緊密的聯(lián)系。兩者相輔相成,息息相關。在課堂上,學生是開展體育學習的主體,在生活中,其也是開展體育運動的個體。所以,在構(gòu)建師生和諧關系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加強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以下兩個維度展開體育教育。
一方面,教師所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應該盡量貼合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促使學生可以在體育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從而愿意投身于體育學習活動中,也愿意與體育教師和諧交流。教師可以多多地觀察學生,通過了解學生生活的方式,找到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以及好奇心理的體育活動。同時,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身心健康狀態(tài)的關注程度。體育教學不僅僅是一項教學活動,也是一項服務活動,使之能夠服務于學生,促使學生健康成長。例如,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培養(yǎng)其良好的運動習慣以及運動方式,多多地與學生交流健康運動方面的常識,站在生活角度上接觸學生,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也有益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合理地選擇教學切入點以及教學關注點,注重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構(gòu)建具有價值的學習體系及生活體系。在設計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也應注重將生命意識和體育精神相互聯(lián)系,真正實現(xiàn)全面育人的目標,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正確引導,進而可以卸下心里的防備,主動與教師交流。具體來說,教師應注重以下六點因素。第一,體育教學內(nèi)容能夠促使學生達到良好的健身效果。第二,教學內(nèi)容應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第三,體育教學中需要適當?shù)卮┎逵螒蚧顒印5谒模x擇的教學案例應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典型性。第五,教學內(nèi)容要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也有利于學生價值觀形成。第六,教育內(nèi)容要與時俱進,能夠與學生當下的生活相互貼合。
(三)體育課程評價應關注生命發(fā)展
教學評價是拉近師生關系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教學評價期間,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步狀態(tài),學生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在乎認可以及尊重。在對學生實施教育評價時,教師不能過于片面,而是需要站在生命發(fā)展觀的角度上,予以學生全面的觀察分析。具體來說,在教學評價期間,教師應注重落實以下幾點原則。
第一,多元性原則。在對學生實施評價時,教師所選擇的評價主體應該是多元化的。教師可以對學生實施評價,那么反過來,學生也可以對教師實施評價。比如教師教學內(nèi)容的好壞,教學速度的快慢以及教學難度的高低。師生之間彼此交流,相互協(xié)調(diào),共同進步,也有助于和諧關系的形成。第二,差異性原則。每一個初中生都會有獨特的個人特點以及較為明顯的個性,并且其所展現(xiàn)出的體育學習能力及體育學習效果也會存在較大的不同。在對學生實施評價時,教師需要基于學生個體的基礎狀態(tài),為其設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借此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以及焦慮感,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以及溫暖,從而能夠更加穩(wěn)定更加自信地投入體育學習活動中。第三,及時性原則。評價的主要目的既包括要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促使其達到和諧狀態(tài),同時也包括要推動學生在體育領域更好的發(fā)展。所以每一堂課結(jié)束后,教師都需要組織學生展開教學總結(jié)及教學評價等活動,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發(fā)現(xiàn)自身在體育學習中的不足,然后對其優(yōu)化調(diào)整,推動自身全面發(fā)展。
(四)教師要與學生溝通,相互理解
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身處于兩個不同的角色。如果彼此之間無法達到有效的交流,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那么兩者之間的關系必然會出現(xiàn)問題。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與學生之間達到有效溝通,有效互動,在彼此協(xié)調(diào),相互理解的狀態(tài)下,敞開心扉互相接納,進而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
溝通是一種藝術(shù),很多時候兩個人之間所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溝通。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教師都可以多多地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比如喜歡什么樣的體育活動,想要得到什么樣的學習獎勵。只有兩者能夠坦誠相對,彼此之間的關系才會更加的融洽。針對一些不愿意面對面與自己交流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網(wǎng)絡交流的方式與之溝通,借此緩解學生的緊張心理,使之能夠消除心中的隔閡,共建和諧關系。
(五)教師主動尊重學生,配合默契
在引導初中生開展體育學習活動時,教師應予以學生真正的尊重,無論是在創(chuàng)設教學內(nèi)容,還是在創(chuàng)設教學標準時,都應該參考學生的想法以及建議。在學生能夠提出一些創(chuàng)新性并且具有較強可行性的課堂建議時,教師可以參考應用,借此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主體作用,也能夠在課堂上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活動,配合教師,促使兩者達到和諧關系。
在教學之余,教師也需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德育教育滲透,將體育教學與德育教育相互整合,讓學生能夠意識到尊重教師的重要性,能夠在課堂上主動地管理自己。只有師生之間彼此尊重,相互體諒,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夠得以形成。并且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我國開始倡導平等教育,促使師生可以在課堂上達到平等的位置關系,而不單單是教師主導或者教師管理。教師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可以讓學生更加熱愛體育這門學科。學生尊重教師、理解教師,可以讓教師更加熱情地教育學生。
(六)教師應該理解學生,平等相處
雖然,初中階段的學生還沒有真正地踏入社會,自身的心智也還沒有達到成熟狀態(tài),但是已經(jīng)逐漸進入青春期,會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及獨立意識。所以,教師并不能夠單純地把他們看作是小孩子,或者看作是自己的下級,而是應該把他們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協(xié)調(diào)自己與學生之間的管理關系,不要因為自己是教師而單方面地對學生實施命令,甚至是壓迫,而是應該予以學生理解,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探索體育教育。在課堂上,教師應多多了解觀察學生的狀態(tài),當學生存在學習障礙或者存在較量較為急躁的情緒時,教師不能過于嚴厲或?qū)ζ渲苯优u,而是可以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緩解學生的情緒,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教師能夠理解學生,學生才愿意打開自己心中封鎖的大門,主動的接納教師,彼此構(gòu)建和諧關系。
四、 結(jié)論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地改革教學方式,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的理念,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促使兩者可以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相互交流。只有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達到和諧互動,其才會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活動中,進而有效增強自身的學習效果及身心素養(yǎng)。在與學生交流時,教師一定要注重溝通的平等性,也需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尊重,進而促使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身于活動中,推動自身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田懷平.初中體育教學中和諧師生關系的構(gòu)建初探[J].當代體育科技,2019,10(13):169,171.
[2]梁力.體育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構(gòu)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8(21):34.
[3]周月勤.初中體育教學中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8(8):102-103.
[4]周惠華.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構(gòu)建和諧師生關系[J].體育世界,2017(10):127-128.
作者簡介:黃繼銘,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古田縣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