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智錕
(景德鎮市第十七小學分校,江西景德鎮 333000)
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將更多精力和關注點都落在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水平上,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多有忽視。事實上,培養學生提問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學生學習熱情與主動性也會更高。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還需要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重要性,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對學生提問能力進行培養,從而更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生提問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重視度不高。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教師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重視度不高,這就導致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不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學生也得不到鍛煉和提升。二是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培養學生提問能力需要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教師依然習慣性采取“灌輸式”教學,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都受到很大的影響,提問能力的培養效果也比較差,不利于學生后續的學習和發展。
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存在的問題,對其原因進行分析。一是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都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習慣性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也就會被忽略。二是學生自身的問題。小學生年齡小,在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定性比較差,很多學生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容易在課堂上開小差,自制力不強,學習主動性也會受到影響。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心理也在不斷發展,加上學生性格、興趣愛好等差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對抽象知識理解難度大的原因,利用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的內容以更加形象、具體的方式展示出來,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高,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漸轉變,教師則可以適當引入抽象性思維內容,引導學生完成思維過渡,教學情境的作用也能發揮出來,學生提問能力隨之提升。
例如,在“除法的初步認識”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境。教師提前準備好幾根小棒,在課堂上,讓學生將小棒分堆。教師準備的小棒數量要能夠除盡,比如8 根、9根、12根等,然后讓學生分為2堆、3堆等,學生在分堆的時候,就會發現可以有很多種分堆方法,教師再進行適當的引導,學生嘗試提出問題,如此一來,學生不但能很好地掌握除法相關內容,還能有效鍛煉自身的提問能力。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習慣性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自主性比較低,久而久之學生問題意識得到不到鍛煉,思維也會慢慢僵化。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時候,需要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是面向全體學生來設計相應的問題情境,通過問題情境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在設計問題情境的時候,需要先做好素材的挖掘,找到問題隱含的條件,并且列出更多的可能性,問題情境創設之后,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其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例如,在“分數乘法應用題”教學中,教師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類似“小明媽媽買了一個蛋糕,吃了1/3,請問還剩下多少?如果后續每天吃1/3,剩下的蛋糕可以吃幾天?”或者“老師給大家分西瓜,一個西瓜切成8 塊,每個小朋友都分到1/8,4個小朋友分到西瓜的多少?”通過問題情境,學生對分數有一定的了解,同時自身的思維也能活躍起來,從而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問題意識得到鍛煉,久而久之學生提問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下,多樣化教學方式的引入更加符合小學生的特點。教師在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時候,可以將啟發作為教學的核心,然后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引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參與課堂學習過程中,自身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參與積極性也會更高。同時通過啟發性學習,學生提問意識和提問能力都能得到鍛煉,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教師在開展啟發式教學的時候,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話題,并將話題導入課堂中,然后創設啟發式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融入其中,讓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和分析,更好地保障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講解“平均分”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應用方法,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場景,提出問題:“老師手里有66 個梨子,現在要將梨子平均分給班上33 個學生,大家算一算,每個學生手中能夠得到多少個梨子?”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腦海中就會有一個平均分的概念,然后教師進行啟發性教學,讓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而學生在研究和分析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碰到的問題說出來,通過與同學一起討論或者教師指導的方式,更好地解決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建立完整的知識架構。教師在引導學生總結教學內容的時候,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些精美的圖片,然后教師結合圖片編一些趣味性的小故事,最后教師通過動手操作、課堂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一步計算應用題”為例,教師復習總結的時候,可以先將班上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設計教學場景,類似“班上學生一起做燈籠,總共需要做43個,現在已經做好了8個”,再讓學生嘗試提出問題,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的提問能力和計算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十分重要。因此,教師需要對當前的教育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