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蕊
摘 要:農村發展一直是我國重點關注的內容。構建和諧、開放、綠色的新農村是加快農村建設的重要理念。分析了農村環境保護現狀,探討了農村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決措施,希望能夠積極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關鍵詞:農村環境保護;現狀與問題;解決措施;環境治理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5-0028-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X321? ? ? ? 文獻標志碼:A
1? 我國農村環境保護的現狀與問題
1.1? 片面追求經濟發展,忽略環境保護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土地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大多數工廠選擇將廠址遷到城郊甚至農村,導致農村的耕地、林地被占用。而且工廠排放的污水廢氣得不到有效處理,有的企業甚至將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或者土地上,嚴重污染水源和耕地。農村旅游業快速發展,一些風景較好的農村辦起了農家樂,農家游、果園采摘等項目也相繼出現。雖然這些娛樂項目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由于缺乏管理經驗以及資金支持,在環境保護方面出現了很大問題[1]。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與治理是相輔相成的,用經濟發展的成果來保護環境,用優良的環境來促進經濟發展。
1.2? 監管和治理主體較為單一
現階段,在環境保護與治理的過程中,主要的管理主體是政府。雖然政府有環境保護的相關科室和部門,但是采取一切由政府包辦的形式,在監管上還存在一定的漏洞。政府相關部門在進行環境治理時,會進行項目規劃、設計、實施。
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會通過招投標的方式來選擇相關企業開展項目,在項目運行后再交到村民手中,主要是因為村民缺乏環保意識,村里的資金不足,難以支撐環保項目的實施。政府存在“一把抓”的管理心態,希望能夠替村民計劃好、實施好項目。這樣雖然能使環保項目順利實施,但是沒有結合村民的實際需求,沒有將環境治理與村民日常生產生活的關系納入到項目,降低了環境治理的效率[2]。
1.3? 自然和生產生活生態系統的割裂
農村是處于半自然狀態下生產生活相結合、相統一的系統。在以前的自然生活狀態下,農民耕種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較小,整個生態系統具有較強的自我修復能力。而現代生產條件下,耕種需要大量的化肥、農藥以及其他化學藥劑促進農作物的生長,雖然對農作物防治病蟲害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對土地有不可恢復的破壞。土地污染到一定程度后,會使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而且地下水也可能被污染,破壞了生態環境。此外,由于農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缺乏經驗,照抄照搬城市的規劃方法,致使農村規劃不合理,例如拆除庭院的墻壁、馬車牛車等無處放置。與城市相比,農村管理較為松散,沒有專業的管理人員和管理制度,會出現村民隨意將生活垃圾丟放在房屋旁、路邊、田地里、林地里、池塘中的現象,這樣不僅影響美觀,還會造成空氣和水體污染。有時也會將垃圾進行集中焚燒或者掩埋處理,這種粗獷的處理方式會對土地和空氣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環境保護[3]。
1.4? 禽畜養殖和農作物種植產生的污染
農村以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為主,農民自己種植蔬菜、養殖牛羊,同時還有一些規模較大的種養方式,例如蔬菜大棚和養雞場等。這樣不僅可以滿足自身的生活需要,還可以將多余的蔬菜與禽畜售賣,以增加收入。農戶的養殖規模較小,沒有系統完善的垃圾處理措施,家禽產生的糞便一部分可以作為肥料用于農作物的種植,但剩余的只能丟棄。
此外,農民種植玉米或者其他秸稈類的農作物,在農作物成熟收割之后會留下秸稈等廢料。一般處理這種廢料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扔到田地里、河流中或者路邊,這樣會導致水源和道路阻塞,帶來交通安全隱患。二是直接在田地里焚燒,這種方式不僅會污染環境,還可能引發火災,對村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帶來威脅[4]。
2? 加快推進農村環境保護的相關措施
2.1? 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做到統籌兼顧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重視環境保護,將經濟發展帶來的收益作用于環境保護,通過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用良好的環境帶動經濟發展,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施[5]。
首先,制定完善系統的環境治理制度,加大對污染企業和工廠的監管力度,處理不合格的污水廢氣堅決杜絕對外排放,必須處理合格后方可排放。
其次,對于已經受到污染的土壤和河流加快治理,提升土壤的質量,推動綠色農業發展。
再次,成立專門的旅游監管組織。對于旅游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及時進行治理,形成科學化、系統化、素質化的旅游和娛樂體系。
2.2? 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鼓勵村民加入監管中
對于環境保護工作,政府既要起到主體作用,也要起到監管作用。與村民生產生活有密切聯系的項目工程,在決策過程中要聽取當地村民的意見,不能由政府單方面招投標。
政府要鼓勵村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工作,協調村民與第三方之間的關系。此外,對環境保護項目要做到全程監督,推進項目運行。
2.3? 在環境保護中運用科學技術
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會對土地造成了很大損害,必須要協調生產生活與環境的關系。政府出臺政策對購買綠色無污染肥料的農戶進行補貼,同時聯系農業專家對農作物種植進行指導。此外,可以在農村建設肥料廠,將家禽的糞便收集后進行統一處理,實現有機肥在農作物種植中的二次利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通過對玉米秸稈、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廢氣的處理,可將它們轉化為無污染的能源和燃料,真正做到二次利用[6]。
3? 結束語
在農村發展中,環境治理與保護至關重要。不能只重視經濟發展而忽略農村環境,要做到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建立完善的檢測、監管和治理體系,制定科學有效的治理策略,以清潔、生態、綠色為發展理念,為農村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孫勤芳,鞠昌華.生態文明背景下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策略[J].環境保護,2015(10):37-39.
[2]章力建,趙魚,朱立志.我國農村環境保護回顧與展望[J].環境保護,2011(23):42-44.
[3]劉暢,于雙民,王峻,等.中國鄉村社區資源環境保護現狀問題及技術發展研究[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3(5):
129-136.
[4]賈小梅,彭欣然,杜靜.我國農村環境保護現狀及對策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6(5):42-44.
[5]周穎輝,賈春雨.廊坊市農村環境保護現狀與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0(11):220.
[6]張冬梅,張煥.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對策探究[J].工程技術,201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