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展艷


臺灣教育事務主管部門于2014年11月頒布《十二年基本教育課程總綱》(以下簡稱《總綱》),該《總綱》以“自發”“互動”以及“共好”為基本理念,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愿景,結合核心素養對小學、初中、高中職等教育階段課程進行統整。具體到語文學科,《中小學暨普通高級中學學校語文課程綱要》(以下簡稱《語文課程綱要》)確立了語文核心素養為本學科課程發展之主軸。2017年,大陸頒布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語文核心素養進入人們視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教育者探討的重要課題。如何評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果及語文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素養導向的評量配套必不可少。
一、素養導向標準本位評量計劃概述
十二年基本教育推行后,臺灣地區的小學學生免試直接進入中學就讀。這對于緩解學生的升學壓力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如何在沒有升學考試的制度下,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及維持良好的學習動機,成為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此,臺灣地區開始推行中小學素養導向標準本位評量計劃,以期服務教學,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評量標準由臺灣師范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心測中心”)研發。每個學習領域均有相應的評量標準與評量實例。評量標準由主題、次主題與表現描述三部分組成。以語文學習領域為例,《語文課程綱要》中的學習重點包括學習內容和學習表現兩個維度。其中,學習內容分為文字篇章、文本表述、文化內涵,學習表現包括聆聽、口語表達、閱讀、寫作,即聽、說、讀、寫等能力。語文評量標準依據學習表現,整合學習內容進行建構。語文評量標準的主題包括閱讀、寫作、聆聽與口語表達三個范疇,次主題由主題發展而來,且以第三學習階段的口語表達為例進行說明。
由圖1不難發現,聆聽與口語表達的評量標準是依據學習內容和口語表達的表現而制定,旨在了解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如此一來,標準本位評量不僅能緊扣《語文課程綱要》,還可以把各主題的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轉化成清晰且易于操作的評量標準,幫助教師理解與運用評量工具。
二、語文課程評量的具體操作
語文課程評量的操作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確立學習目標、選定評量目標、設計多元評量、撰寫評分指引、提供學習反饋。第一,確立學習單元與目標。這來源于《語文課程綱要》的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語文核心素養立足于語文學科的特點,是對《總綱》中的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與細化。第二,選定評量目標。選定評量標準中的主題及次主題,再選擇評量細目,進行適當調整。第三,設計多元評量。根據具體的評量目標,設計多樣化的任務。第四,撰寫質性評分指引。評分指引需要依據具體的評量任務,提供清晰的表現描述,供教師參照。第五,提供學習回饋。評量具有反撥教學的作用,其結果可以為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表現,為教學的改善探測學情和指明方向。評量結果的呈現采用等級制,共有A~E五級,其中A為優秀,B為良好,C為基礎,D是不足,E是落后。如第三學習階段(即小學五、六年級)的寫作評量標準,由立意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文字格式四個次主題組成,參見表1。
再如,心測中心提供了一道寫作任務:寫一封信給同學,向他推薦一本書或是一個電視節目。這是一個基于交際語境的寫作任務,要求學生應具體的對象,依照書信格式,寫出所推薦的書或節目及推薦的理由。
教師依據評分指引:達到溝通的目的,針對同學需求推薦,具有吸引力,達到推薦效果即為上卷(A等級、B等級)。現呈現一篇B等級的作品。
親愛的李同學:
我想推薦你看第七十二臺的節目——NBA,因為可以學到很多籃球技術,雖然你大部分都做不到,但是你還是可以學到如何進功,如何防守,因為你不太會控制力到,所以有時你連板都碰不到,而且你看他們灌籃,也會覺得很爽,看著球一聲入網,你會想變得一樣強,你可以找到最喜歡的隊伍,為他們狂歡。只要看到三分神射手進了,就像一個投籃機器每投必進,親愛的李同學你籃球技術就可以好一點。
祝:
籃球變好!
郭××敬上
5月17日
這篇作文最大的亮點是能夠針對需求推薦電視節目,選用了符合主題的素材表達自己的想法,達到了書信溝通的功能。作文的語言表達通順,內容連貫,寫明推薦的理由。在文字格式方面,逗號使用略多,需要微調,出現了兩個錯別字,進“攻”、力“道”。通過評量標準,教師明確評量的方向。評分指引和學生作品范例,為教師理解評量標準提供了清晰的參照,進一步發揮了評量促進教學的作用。
三、啟示與思考
臺灣地區實施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改革也是當前大陸課程改革的聚焦點。為了適應學生和課程發展的需要,臺灣地區在評量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1. 注重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實。臺灣地區語文核心素養由《總綱》中的核心素養推演得出,并在《語文課程綱要》中明確學習重點。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以評量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素養的形成情況,并在評量標準中呈現與《總綱》的具體對應。如此一來,課程—教學—評量三者之間相互關聯,使語文核心素養實現了從頂層設計到具體落實的有序轉化。其制定的《語文課程綱要》和語文評量工具清晰地呈現學習重點及與核心素養的對應關系,使師生更易于理解與落實,其做法值得我們重視。
2. 培訓評量實施的專業人員。在實施素養導向的語文評量時,學校和教師如何發揮評量的作用、處理評量與教學的關系非常重要,這與教師的專業發展密切相關。為了推進評量,改進教師對評量的信念,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臺灣地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專家人才庫的設立便是重要舉措。專家人才庫由大學測評專家、優秀一線教師(即種子教師)組成。每一年,種子教師工作坊會推出系列的高階課程,讓廣大教師持續學習評量的新理念和技術。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讓教師加深對本學科評量的認識,提高實施評量的能力。
大陸教師在教學示范、教學研究方面做了不少積極的嘗試。但是,關于評量方面的培訓還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小學階段。不少教師對評量的認識局限于期末測試,削弱了評量對日常教學的反饋作用。因此,臺灣地區就評量展開經常性的專業培訓,提高教師的評量能力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我們可以在新教師培訓課程、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備考研討等研修中融入測評方面的理論與案例,提高教師的評量能力。
3. 制訂清晰具體的評量標準。有效的評量能讓學生在學習時就明確預期的學習目標,清楚了解表現的標準。以作文為例,臺灣地區在評量作文示例中引入等級描述及每個等級的學生表現示例,加上針對具體任務的評分指引,使評量的開展、結果的解釋與教學回饋都有了規范。如此一來,評量的信度和效度有了一定的保障,同時,適切的評量標準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臺灣地區以核心素養為依據,考慮學生生活背景與日常經驗,發展真實有效的評量計劃,在語文素養的落實、評量專業人員的培訓、評量標準的制訂等方面,為大陸帶來一定的啟示。目前,大陸語文測評也聚焦學科素養,以綜合考查為命題導向,關注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選用的語料貼近學生的生活,以情境化的任務為載體,體現了生活化、情境化的特征。在評量專業人員的培訓方面,大陸需要加大力度,擴大評量培訓的覆蓋面,發展教師的評量能力。希望筆者的上述介紹能為廣大教師提供些許參考。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民眾鎮育才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
微言
選題是撰寫教研論文的關鍵,遵循宜新不宜舊、宜小不宜大的原則。教師要善于在教學改革、教學實踐及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而勤于閱讀、學習、思考和積累則是練就選題慧眼的基礎
信息
編輯部介紹:湯源生,福建教育出版社副社長、《新教師》常務副主編,分管期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