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興波
【摘 要】 中小學教育期間應打好信息技術的基礎,促使學生可自主借助網絡搜集資料,并具有一定的網絡信息分辨能力,可以避開網絡上的消極信息,通過信息技術操控技巧,而為自主學習、拓展眼界奠定根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幫助學生形成求知興趣,促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意識,探索信息技術操作的多可能性,強化學生的信息技術思維能力。
【關鍵詞】 中小學? 信息技術? 教育定位
引言: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重要,人們的工作生活均離不開信息技術,越來越多的行業和個體需要通過信息技術進行社會活動,中小學應從素質教育的基礎階段,就精準定位學生的學習方向,幫助學生正確應用信息技術,應圍繞素質教育的理念,更新教學模式,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1. 定位一:興趣
興趣使然,學生對知識會充滿動力,反之無趣環境下,學生較為沉默,中小學課堂,就是需要激情的互動,激烈的辯論來增加知識的儲備量,形成對信息技術的辯證認知心理,若是在中小學生較為朝氣蓬勃的學習階段,他們都不能積極的進行問題思考,而是一味地聽取教師的意見,機械化地操控,那么信息技術的教學意義將喪失大半,教師應分析中小學時期,學生感興趣的條件,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操作能力,在學生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下進行互動,另外要實踐多于理論,競賽等活動次數增加,在布置上機任務時,還應鼓勵學生在模板式操作下,嘗試去創新,如字體字號的選擇,藝術字的搭配等,結合學生的審美構建頁面結構,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另外教師在演示時,可以借助比較有趣的課件,在演示后,結合學生的反饋,可放慢速度重播學生沒有理解的部分,教學中,為增加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制作或搜集一些游戲的小程序,讓學生通過游戲形式來鍛煉信息技術能力,如打字小游戲,打字比賽等,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創建輕松愉悅的環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
2. 定位二:自主
在進行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之中,首先必須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在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方向的基礎之上讓其自己進行操作,然后在其操作的過程中適當地對其加以引導。例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于因特網的理解,通過引導讓學生逐步地了解因特網的作用以及其特征。在學生初步了解了因特網之后,再讓學生進行相應的實踐。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小任務,比如說讓學生在網上找一些黃果樹瀑布的圖片或者是找一些作家的文章,首先讓學生自己探索該如何應用因特網來獲取這些信息。如果學生在查找的過程中存在困難,教師再適當地對其加以引導,比如說告訴學生應該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可以通過哪一些網站來找到這些信息。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對如何通過因特網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有一個大致了解,從而為其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 定位三:分層
重視分層教學,注重整個教學的提高。初中時期學生剛剛接觸信息技術的系統性學習,難免會無所適從,在學習成績上出現劇烈的波動。有些學生的適應能力強,認知水平高,還有些學生基礎薄弱,對知識的理解有限,如果將這兩類學生放在一起,按照平均水平教學,只會拖延教學進度,尖子生得不到培養,水平低的學生基礎仍舊不牢。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次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將其劃分到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的教學進度根據其實際掌握程度而定,這樣尖子生能夠拓展思維,學習到更加高深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低的學生也能鞏固基礎,循序漸進地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夠在計算機信息技術課上真正有所收獲,有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的積極性更高,能夠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4. 定位四:任務
任務驅動式教學就是介紹有關知識和方法前,提出一些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較密切的任務,在引導學生應用計算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貫穿滲透學習內容。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適合課堂教學的相關游戲或其它內容。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和實踐,有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興趣盎然地掌握所學知識,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我經常精心設計一些作品,在一門新課程或一堂課的開始,讓學生自己試著實現,然后根據他們的實習結果,針對性地進行補充講解。在講word之前,我就布置了一個大的任務,即學完后每人制作一份小報,進行全校評比,并頒發獎項。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我又把這一大的任務劃分為小的任務。
5. 定位五:協作
小組協作式學習是培養學習生協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據情況分為若干小組,將班級信息技術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列為“小專家”,讓小專家進行巡回指導,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為了達到小組學習的目標,相互之間可以采用討論、指導等形式對問題進行充分論證,經掌握學習內容。這種協作教學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協作能力、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且在“小專家”們的“點”指導下,老師注意巡視這些同學“面”的情況,達到點、線、面結合,以點帶線提高全班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
結束語:總而言之,學生的文化課學習壓力較大,計算機信息課的課時和教學安排上難免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準確定位教學目的,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錢海慧.探究初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實施方法與高效課堂的建構[J].好家長,2017(42):180.
[2] 周亮.優化教學方法,打造高效課堂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2016(25):132.
[3] 劉曉祥.探究新時期中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