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新 韓秀麗 桂園園
摘 要:為了調查齊齊哈爾市準老年人的養老意愿及養老需求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本文選擇齊齊哈爾市300位年齡介于45~59歲的準老年人,采取問卷調查方法對其進行養老意愿調查并進行影響因素分析。研究發現,調查對象大多選擇居家養老(48.3%)和社區養老(37.8%);對目前居住小區的養老服務設施比較滿意(87.8%);擔心未來養老護理人員不足、服務質量差(27.3%);最需要的生活照顧是:托管服務(51.0%),最需要的醫療護理化服務項目是:陪同看病(85.7%),最需要的精神需求服務是:休閑娛樂活動(53.5%);希望政府和社會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方面能夠提供養老服務(58.8%)。齊齊哈爾市準老年人養老意愿偏向于居家養老,養老需求還是注重基本的生活照料,在如今家庭規模逐漸縮小的背景下,居家養老為主,其他養老方式為輔的多元化養老方式是一種趨勢。
關鍵詞:準老年人;養老意愿;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9 — 0085 — 05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平均壽命在逐漸延長。據推測,2030年為老齡高峰,到本世紀中葉,60歲以上的老年人約超過4億,6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為3億,8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可能超過1億〔1〕。我國在“未富先老”、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步入老齡化社會,因此養老問題顯得格外嚴峻〔2〕。在人口老齡化和多種養老模式共同存在的背景下,研究準老年人的養老意愿和養老需求有利于將有限的養老資源合理的利用,通過對準老年人養老意愿和養老需求的調查,分析準老年人的養老意愿以及社會支持需求,同時也反映了居民在未來養老過程對不同養老模式的認知狀況。因此本文對齊齊哈爾市區準老年人的養老意愿及社會需求做了問卷調查。希望這一研究能夠為政府和社會養老機構在養老服務決策制定中提供參考依據,為養老事業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現總結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根據齊齊哈爾市行政區劃,隨機選取建華區、龍沙區、鐵鋒區這3個城區的15個社區。調查對象年齡45~59歲,在齊齊哈爾市居住6個月以上的定居居民,可以完成調查問卷的填寫或能準確回答調查員提出的問題。
1.2研究方法:采取自制調查問卷便利抽樣調查,于2019年10月~12月對300位研究對象養老意愿進行訪談調查,內容具體如下:個人基本情況、養老方式、養老服務及養老預期等方面。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根據準老年人情況進行訪談式或自填式問卷調查。發放問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問卷共286份,有效回收率為95.3%。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由表1可知,本次調查女性多于男性,準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較高,大部分都在婚,月收入5001元以上占37.8%,經濟水平一般,半數以上準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較好,能夠定期復查身體狀況,患有慢性病的準老年人能夠定期服藥。
2.2 養老方式
由表2可知,準老年人半數左右喜歡居家養老這種方式,半數以上喜歡與配偶一起生活,不愿意與子女共同居住的主要原因是怕給子女添麻煩,主要擔心未來養老護理人員不足以及服務質量差,比較看中的是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能承受的人均月費用低于2500元/月。
2.3養老服務
由表3可知,大多數準老年人對自己生活的小區環境的養老服務設施比較滿意,這與小區環境逐年改善以及我國當前的老舊小區改造政策有關。準老年人未來最需要的生活照顧是托管服務,未來最需要的醫療護理服務項目是預防保健,未來需要的精神需求服務是休閑娛樂活動及陪同聊天。
2.4養老預期
由表4可知,4/5的準老年人考慮過養老問題并自己進行儲蓄,并對未來養老事業發展很有信心,希望政府和社會能夠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3 討論
3.1養老意愿是人們對于養老居住方式與行為的看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目前主要養老意愿有家庭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3〕。“準老年人 ”是指45~59歲階段年齡的人群,即人生中從中年階段到老年階段的這一時期〔4〕。準老年人群將大部分會進入老年人群這一行列,準老年人群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準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疾病發生風險增加、對醫療服務需求越來越多〔5〕。 探究準老年人的養老意愿及養老護理需求有助于養老問題的解決,緩解未來的養老壓力。
3.2齊齊哈爾市準老年人的一般情況
本調查結果顯示,調查人群文化程度為中上水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數占總調查人數的66.2%。調查人群個人月收入5001元以上占調查總人數的37.8%。調查人群總體身體健康狀況不佳,患有慢性疾病的準老年人占總調查人數的36.7%,但是大多數都能夠按時服藥、定期復查。
3.3齊齊哈爾市準老年人養老方式選擇情況
3.3.1居家養老
本研究結果中選擇家庭養老意愿的占48.3%,家庭養老依然是居民的首要選擇。在我國,人們養老方式選擇以居家養老為主,這與我國傳統家庭文化有一定的關系,家庭養老在眾多養老方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發揮的重要作用短時間內其他養老方式無法替代〔6〕。然而隨著老齡化的發展,居家養老的負擔在增大,傳統的居家養老方式在生活照料方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7〕。如果人們的思想觀念不轉變,未來居家養老中的生活照料很難實現,此時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得不到保障。
3.3.2社區養老
社區居家養老以居家為基礎、依托社區和醫療機構,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8〕。大部分準老年人已經接受家庭結構變化的事實,能夠正確認識其他養老模式〔9〕。在本研究中,選擇社區養老占第二位(37.8%),并且準老年人對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較高,其中預防保健是需求最高的。雖然目前齊齊哈爾市的社區醫療衛生事業在不斷完善發展中,社區醫療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管理等服務,但是如何,真正實現“醫養結合”,是一個需要進一步努力探索并實踐的問題〔10〕。
3.3.3機構養老
對于多數老年人來說,養老機構能夠滿足他們在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下降,生活起居都需要他人的照護,養老機構能為其提供餐飲、醫療、康復、護理等各項服務,滿足了他們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另外養老院提供的娛樂,與同齡人交流也能夠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本次調查中,準老年人比較看中的是生活服務質量(31.1%)、價格(25.9%)以及醫療護理服務(26.2%)。
3.4齊齊哈爾市準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情況
本次調查中,準老年人對自己生活的小區環境的養老服務設施滿意率(88.8%)比較高,未來最需要的生活照顧是:托管服務(51.0%);未來需要的醫療護理化服務項目是:預防保健(85.7%);未來需要的精神需求服務是:休閑娛樂活動(53.5%),陪同聊天(48.7%)。
3.5齊齊哈爾市準老年人養老預期情況
本次調查中,大多數都考慮過養老問題(82.2%),對自己年老的生活有準備(74.1%),且對養老事業的未來發展的持有信心(80.8%)。對于政府和社會在完善醫療保險(50.7%)、完善養老保險(43.4%)、提供養老服務(58.8%);出臺老人優惠政策(57.7%)等方面有所期待,希望社會為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提供更多的保障。
3.6對策和建議
3.6.1完善養老政策及制度
第一,優化養老孝老敬老社會環境,弘揚傳統敬老愛老美德。對養老方面的法規政策進行解讀,以人們易于接受的形式進行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及愛老敬老主題宣傳活動,營造敬老愛老孝老的良好社會氛圍,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愛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第二,強化老年醫療護理服務。探索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護理等服務,同時提供老年人就診綠色通道。第三,擴大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范圍,將各種的養老費用納入醫保范疇,對于經濟狀況較差的失獨和失能老人給予適當的資金補助,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老年人的護理服務提供基本的保障。第四,加強對老年人消費服務產業的監管,對于老年人保健品的虛假營銷、對老年人實施金融詐騙等要給予嚴厲打擊,確保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
3.6.2積極發揮居家養老的作用
準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涉及面廣,包括生活、醫療護理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居家養老能獲得更多的經濟和感情支持,但目前我國家庭規模在縮小,家庭養老增加了子女負擔,不和子女同住時難以得到較好的照顧,醫療衛生服務難滿足,缺乏社會支持〔11〕。因此,老年人對于生活照顧、家務服務、日常外出照料、預防保健、精神需求等有所增加,發展居家養老產業具有長遠的現實意義,政府應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中,給予經濟上的政策性支持,優化居家養老外部環境與基礎配置,形成居家養老為主社會化居家養老為輔的服務體系〔12〕,創新養老模式,積極推動“互聯網+養老產業發展”、探索志愿者參與的居家養老、物業參與的居家養老、以房養老、時間銀行等模式,拓寬養老產業的發展,助力養老問題的解決。
3.6.3進一步完善社區養老服務的功能
社區養老是以家庭為中心,依托社區醫療機構,將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提供給老年人,社區養老符合大多數人們的居家養老的養老意愿,同機構養老相比也減少了家庭養老費用的支出。因此,可以加大社區醫療衛生事業財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對于社區工作人員做好相關知識培訓、拓展服務功能、發展信息化服務、加強疾病預防體系建設、注重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等都是社區基層醫療服務單位的努力方向〔13〕。同時社區工作人員,要注重養老政策和老年護理知識的宣教,對老年人進行養老觀念的正確引導,進而幫助老年人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促進以家庭養老為主導的多種養老方式并存的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形成〔14〕。
3.6.4多方面提高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
按需求改革發展養老機構。根據本次調查,準老年人比較在意的是生活服務質量(31.1%)、價格(25.9%)以及醫療護理服務(26.2%)。因此,政府應加大對養老機構資金的扶持和營運的監管力度。第一,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其基礎設施和文娛活動的建設,為老年人提供舒適的身心生活環境。提高養老護理人員的技能和水平,加強護理人員慢性病護理、心理護理等方面的培訓,多方面提高機構養的服務質量。第二,加強對養老機構的監管,使養老機構規范化,對其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進行督查、解決和整改,切實做好各項養老工作,以達到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的養老服務。第三,合理配置公立和民辦養老機構的資源。根據老年人不同的護理需求制定不同的服務標準及收費標準。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老年人的需求等做出規劃,確保養老資源合理分配,保證養老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在養老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解決養老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它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老服務內容越廣泛化和多樣化〔15〕。因此,需要在全社會樹立養老共同責任意識,加強社會化養老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培養,建設專業化的養老護理員、心理咨詢師、營養師、老年社區工作者以及志愿者參與的養老服務隊伍,可以促進養老方式多元化的更好的發展,進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松巖.浙江省第一份關于養老意愿的調查報告〔J〕.社會福利,2005,(04):46-48.
〔2〕王召青,閆雯鑫,孫欣然,等.城市低齡和中高齡老年人養老意愿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20):5101-5104.
〔3〕徐宏,李陳陳.我國老年人口養老居住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6(06):52-62+119-120.
〔4〕吳忠觀.人口科學辭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
〔5〕何剛,丁國武,范艷存.我國準老年人、老年人自評健康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CHARLS數據的實證分析〔J〕.老齡科學研究,2016,(03):46-54.
〔6〕唐艷,劉潔瓊,王詩,賀艷,王衛紅.中老年人家庭養老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
2017,(07):6-9.
〔7〕胡冬梅,馮曉敏.城市養老意愿與代際家庭結構——基于深圳市微觀調查數據的研究〔J〕.江漢學術,2019,(05):14-24.
〔8〕李志南,關持循,郭佳新,等.大連市居民養老意愿現狀調查研究〔J〕.北方經貿,2019,(09):126
-128.
〔9〕韓聞芳,李輝.我國中年人養老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10〕孫玥,張海鷹,周洪宇,等.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齊齊哈爾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探究〔J〕.理論觀察,2018,(05):89-91.
〔11〕郭玉芳,曹軍華,胡秀英,等.社區居家老年人綜合健康狀況與養老意愿分析〔J〕.護理研究,2019,(17):3049-3052.
〔12〕張淼.城市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
〔13〕吳麗娜,楊若曦,白麗.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齊齊哈爾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研究〔J〕.理論觀察,2018,(05):92-94.
〔14〕許麗春,沈笈洪,傅建國,等.廈門市老年人養老方式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9,(09):2271-2273.
〔15〕劉濤,梁春光,彭博,等.錦州市區居民的養老意向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
(16):4066-4067.〔責任編輯:孫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