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香君
摘要:地理綜合思維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是重要的教學目標。教學中,教師應通過結合地理知識規律,有效運用比較方法、靈活運用追問方法、分析周邊地理現象等,有效培養學生的概括思維、聯想思維、逆向思維、探究思維等,促進學生形成地理綜合思維,提高地理教學實效。
關鍵詞:高中地理?地理綜合思維?培養方法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后形成的穩定的品格與能力,包括地理基礎知識、地理思維、地理觀念、地理學習能力等,是促進學生從地理視角觀察事物、利用地理思維和地理技能解決問題的內在素質。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一般包括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人地觀念等四方面,綜合思維是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對于某種事物的分析和基本判斷所采用的思維方式可稱作綜合思維,包括概括、聯想、逆向和探究等,是地理學科中比較穩定的基本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地理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著力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
一、結合地理知識規律,培養概括思維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首先應結合地理知識的基本規律,培養學生的概括思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地理知識,更好地在考試中作答分析題。地理綜合思維中的概括思維,一般包括以下幾點:一是認識到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產生地理問題,局部變化或者部分要素的改變會對整體產生影響;二是綜合時間與空間因素,分析地理問題的產生與變化;三是從自然、社會和人文等多方面概括和總結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
高中地理試題中,自然地理主要是對基本原理和規律的考察,人文地理主要是對基本理論、相關觀點、人地關系及可持續發展的考察,教師可以結合相關地理知識和地理試題,指導學生分析其中原理,把握知識規律,通過理論結合實際,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概括思維。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發育》等自然地理知識教學中,除了應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外,還應根據相關例題,幫助學生總結地理知識規律,培養概括思維。比如有關河流的問題可以分為水系和水文兩個方面,主要是根據水系和水文特征,要求學生分析其影響因素,如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流速、含沙量、水溫、冰情、水化學等,教師可以為學生總結影響含沙量的因素,主要有土壤、植被覆蓋程度、地形、降水多少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再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其他影響因素。對于人文地理知識規律的總結,同樣可以運用以上方法。
二、有效運用比較方法,培養聯想思維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通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在地理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在這個過程中聯想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應加強學生聯想思維的培養。教師可先根據地理課程內容,設置一些比較性質的問題,并運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文本資料和視頻等,讓學生結合這些內容和已學知識進行聯想,思考存在這些問題和出現這類結果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聯想思維,為培養地理綜合思維打好基礎。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的教學中,在主要內容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比較意義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可根據日本東京灣工業區和德國魯爾工業區,從自然區位因素、環境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等方面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和總結兩大工業區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日本和德國的自然資源對比圖、河流與水資源對比圖、交通布局圖以及大學和科研機構分布圖等,展示有關日本和德國勞動力分析資料、國家政策資料、工業基礎資料、農業支持資料等,讓學生結合地圖和資料,聯想已經學過的相關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全方位比較,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和聯想思維。
三、靈活運用追問方法,培養逆向思維
在傳統的高中地理學習中,很多學生總是習慣用固定的思維方式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方式雖然能解決一般問題,但面對一些特殊的問題和難題時卻難以勝任。這時,教師可以靈活運用追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讓他們從已知結論向前倒推,從而使復雜問題變得簡單。
例如,自然地理中有這樣一個習題:請結合俄羅斯地形地貌圖和伏爾加河周邊地圖思考,在伏爾加河的補給中,季節性的積雪融水占比高達60%,地下水補給占比30%,雨水補給占比10%,那么請分析伏爾加河徑流補給形成以上方式的原因。對于這個問題,可指導學生從兩個方面進行思考和解答:一是季節性積雪融水的補給為什么占比最大,二是地下水的補給為什么占比也比較大。教師可以運用追問的方法,引導學生逆向思考,提出以下問題,指導學生一邊分析一邊解答:積雪融水的補給方式通常是在什么季節進行?學生經過思考可以得出一般是在春季融水,說明此地周邊冬季的積雪量較大;接著繼續提問:伏爾加河沿岸的冬季為何積雪量較大?指導學生從周圍氣候進行分析,如伏爾加河沿岸所處的緯度、海陸位置、水汽影響、風帶影響、冬季氣溫等,結合氣溫、降水與蒸發量綜合分析。通過逆向提問,指導學生進行逆向思考,能夠解答季節性積雪融水的補給占比最大的原因。對于地下水的補給為什么占比也比較大的問題,可以指導學生思考地下水的來源、地表徑流等,引導學生從周邊地形、土壤結構、植被覆蓋率、降水量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
四、分析周邊地理現象,培養探究思維
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它不僅能夠指導我們更好的生活,而且也可以從周邊的地理現象中總結地理知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分析周邊地理現象,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
例如,對于城市學生,教師可以指導他們關注人口問題、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城市化的利弊問題、就業問題等;對于農村學生,教師可以指導他們關注河流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農業區位的選擇、農業地域發展類型、農業生產與綠色食品、城市化與留守兒童問題、工業化與鄉村振興等。教師可以擬定一些選題,讓學生建立合作學習小組,選擇一兩個選題進行研究和探索。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加強指導和監督,讓學生先根據選題做好規劃,結合課文知識和互聯網資源探索基礎資料,深入社區和農村進行社會調研,寫出調研報告,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明確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認識到地理綜合思維的主要內容,結合高中地理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結合地理知識規律,有效運用比較方法,靈活運用追問方法,分析周邊地理現象,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及根據已有經驗去回答問題,促進學生概括思維、聯想思維、逆向思維、探究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從而更為有效地培養地理綜合思維。
參考文獻:
鞠相南.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20(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