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亮
(作者系連云港開放大學副校長、教授,江蘇省連云港市教科所原所長)
2019年11月,江蘇省第31屆“教海探航”征文競賽頒獎活動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舉行。組委會向我頒發了“教海探航”感動人物獎,這使我備受鼓舞,也促使我回顧了近20年來參與組織、輔導中小學教師論文寫作的經歷。由于目前從事著開放大學教學管理工作,我便從繼續教育的視角對論文指導的組織、過程與效果等方面進行了總結與反思,以求教于方家。
我是2001年底到連云港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擔任所長的,之前在師范學校工作了15年。2002年,教科所負責推薦連云港市優秀論文參加江蘇教育報刊總社組織的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我便開始了中小學教師的論文指導工作,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2010年8月。2010年9月,我被調入連云港開放大學擔任副校長,從事成人教育的管理與研究工作。其間,仍有許多中小學教師到我的辦公室研討論文寫作事宜。這種狀況一直延續至今,涉及了連云港市城鄉10余所中小學的100余名教師,以青年骨干教師居多。久而久之,我與中小學教師的平等交流、互動提升、催生思想、促進寫作的“論文沙龍”逐漸形成。
“論文沙龍”受到了教師的歡迎,因為它在提高教師的寫作能力、研究能力、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方面發揮了特別的作用。這一過程,也使我加深了對基礎教育及教師工作特點和發展需求的認識。近20年的實踐,“論文沙龍”也逐步變為了“論文沙龍+”。即除了面對面的交流外,還包括“教育博客”“QQ群”“微信群”等形式的交流,交流的主題不限于論文寫作,還包括課題研究、課堂教學、講座選題、學位論文、論著撰寫、讀書心得等。“論文沙龍”變成了教育科研的重要平臺,構建了教師與學者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精神家園。由此,我也堅信“教師培養是可以采用非正式的教育形式的”。
“論文沙龍”不同于正規的師范教育和通常的教師培訓,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注重思想交流。教師的論文寫作往往伴隨著思想認識和情感變化,如寫作動機、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感情、學術道德等。這些問題若不加以關注和有效引導,教師就會缺乏持久的寫作動力。我在“論文沙龍”活動中,總是伺機與教師進行充分的思想交流,不斷滲透“科研與教學相統一”的理念、“學術道德與學術水平共同進步”的思想,讓教師體會教育科研與寫作的魅力,力求讓教師的寫作水平、教學水平與思想境界三者融合,相互促進,共同提升。這種思想交流不是憑空的說教,而是結合著論文修改來進行。前來參加“論文沙龍”活動的大多數是青年教師,世界觀還沒有完全確立。此時,聯系教師的思想實際、工作實際、論文修改的實際,讓教師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思想觀點、教育觀、科研觀。
二是注重規范指導。“論文沙龍”開展論文寫作指導時,我主要從“選題”“論文框架”“科研方法”“理論視角”“論文規范”等幾個方面進行。在“選題”方面,引導教師從分析教育教學現象入手:角度要新穎,倡導“仿生思想”,即用自然界的原理、其他學科的思想理念來看待教育教學。在“論文框架”的指導上,引導教師按照“是 什么”“怎 么 樣”“為 什 么”“怎 么辦”“怎 么樣(二)”的結構進行寫作,重點放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上。在“科研方法”上,引導教師在文獻研究、案例研究、敘事研究上下功夫,做到“說有根據的話”,避免單純的思辨。在“理論視角”的指導上,引導教師運用現有的理論解釋教育現象和研究結果,或對現有的理論做出改進等。在“論文規范”上,重點在引文、序號、圖表、格式上進行糾偏和示范。
三是共享實踐與研究成果。“論文沙龍”的過程也是共享教師實踐的過程。這種實踐是豐富多彩的,需要在論文寫作中反思和提煉。每次“論文沙龍”,我會讓教師講述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有趣的事”“困惑的事”“疑難的問題”。此時,許多故事就成了有研究價值的案例,在此基礎上與教師一起討論,教師會發現許多有價值的題目就在自己身邊,教育科研來源于實踐,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可以在實踐中尋求。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能學到教師的許多獨到見解和經驗方法,豐富了我對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認識。
“論文沙龍”也是研究成果交流共享的場所,交流論文獲獎體會,探討科研方法,分享學術觀點,同樣豐富精彩。此時,我會引導他們“不要輕易地改變自己的研究方向”“將獲獎論文中的思想觀點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培育自己的研究優勢”“積極地投稿,讓自己的論文被社會所肯定”,讓教師走以論文寫作為主要抓手的專業發展之路。
近20年的“論文沙龍”活動成果豐碩,每個參加者都從不同程度取得了思想和專業上的進步,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一是教師的論文寫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提升迅速。100多位教師的論文在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中獲獎,其中一等獎論文22篇;在獲獎的教師中,有12位教師評上了江蘇省特級教師,2位教師成為“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4位教師評上正高級教師,4位教師獲得教育碩士學位。
二是催生了許多重要的教育教學思想。如“錯誤也是教育資源”“運用仿生思想改進教育教學”“關注教育現象,深究教育內涵”“把教的過程當成學的過程,學生也應當學習一些‘教’的技能”“運用辯證思維看待教育科研成果”“教學要有限度”“結構化教學”……許多教師以此為選題,發表了許多有價值的論文。
三是我本人也取得了學術上的進步。在“論文沙龍”活動中,中小學的辦學實際和教師工作的案例給我提供了許多科研上的靈感和寫作的素材。我開設了“所長博客”(廷亮博客),撰寫博文500余篇,發表關于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文章40余篇。我以《江蘇教育》專欄主持人的身份,分別組稿、發表了以“教學限度”“仿生教育”為主題的教研文章,出版了27萬字的著作《一個教科所長的課改日記》。與傳統的學校教育相比,非正式的教育形式更容易體現出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的特征。
“論文沙龍”活動的持續開展體現了其在繼續教育與學術研究中的意義與價值,說明非正式組織在教師的繼續教育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在終身教育的形勢下,除教師賴以生存的學校組織外,類似“論文沙龍”的非正式組織值得推廣,以彌補正式組織的不足。中小學以外的社會領域有許多教師培訓的資源,“論文沙龍”加強了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教育科研機構的聯系,發現了高校、教育科研機構開展教師培訓的潛能。充分地利用這種潛能,有利于教師學術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提升。“論文沙龍”活動的持續開展還說明,從事教育學科教學與研究的高校教師應該與中小學教師保持經常性的互動與聯系,這有利于自身學術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科發展。
提升論文寫作能力應該成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論文寫作能力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要素質。“論文寫得好,教師教學就會有內涵,上課就會有條理。”(邱學華)論文寫作能力是一種較為高級的能力,它涉及觀察與發現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信息檢索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質疑反思能力、規范研究能力等,綜合起來,就是探究創新的精神。然而,目前中小學教師寫作能力低的問題依然存在,值得重視。一些中小學教師經過12年的基礎教育、4年的本科教育乃至3年的研究生教育以后,不會寫教育論文的現象仍然存在,這種現象令人憂慮。為了提升廣大教師的寫作能力,中小學應該設立教師寫作能力提升的繼續教育課程。這種課程應與教師的教學實際密切結合,遵循教師成長的基本規律,保障教師逐步地提升寫作水平,同時鼓勵校內外“論文沙龍”式活動的開展。
實踐證實了成人學習理論。關于成人的學習,有幾種代表性的理論觀點。“桑代克通過自己的實證研究,肯定了成人學習的潛力。‘成人的可教性仍然很大,25歲之后仍可繼續學習’。”諾爾斯認為“學習的一般能力在人生整個階段基本不變”,還有學者認為“雖然成人在記憶能力、感知能力方面與青少年相比有很大下降,但成人意義記憶、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卻有與青少年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心理學家韋克斯勒、卡特爾、阿納尼葉夫等人的研究表明:“成人學習能力的增長不因生理成熟而終止,成人學習能力不隨年齡增長而明顯下降。學習與訓練是保持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諸多學者關于成人學習的觀點有著積極的意義,它支撐了成人繼續教育包括“論文沙龍”活動的開展,也使我堅信教師(即使是年齡大的教師)的論文寫作能力是可以培養起來的。但是,要求教師保持寫作習慣、長期專注于某個教育教學問題的研究并且取得重要成果仍有較大的難度。成人教育的理論研究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化和完善,也需要“論文沙龍”做進一步的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