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娟,陸艷艷,何語薇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美術與設計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教科書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也是學生獲取系統知識的重要來源,是師生共同倚重的教學媒介和交流平臺,尤其特殊教育的對象與外界的交流更加不足和困難,所以,教材的選擇和使用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聾人學生對教材的具體反映直接影響設計課程的教育質量,為了研究高校聾人藝術專業教材方面的編寫和使用情況,本研究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考察了學生使用教材的具體情況。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在設置聾人大學生的專業時,是以服飾設計和電腦藝術設計方向為主的。對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的10位專任教師以及服飾設計專業4個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調查主要采取問卷和個別談話相結合的方式。問卷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調查小組設計并分發“關于聾人大學生藝術教材反饋的調查問卷”6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58份,回收率達96%。與此同時,還采取詢問、個體談話等方式收集相關的信息資料,為獲得準確而全面的調查數據提供了必要的補充和支持。
通過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學生對教材的反饋情況如下。
(1)在教材使用情況上,使用設計實踐教材的學生較多,占61%;與之相比,設計理論教材的使用明顯更少,只占26%。
(2)對教材的滿意度同樣不甚理想,對教材滿意的人只占36%,完全不滿意的占1%,大多數同學都認為教材對他們的幫助程度一般,有26%的學生遇到教學上的問題時更傾向于網絡咨詢。
(3)從調查情況來看,學生對教材的感興趣程度不高,雖然認可教材的專業性和適用性,但由于脫離聾人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在他們群體中的受歡迎程度不高,尤其是理論方向的教材。以“工藝美術史”為例,作為服裝設計專業的基礎理論課,在授課過程中缺乏應用實踐,容易偏重于書本知識,但美術史的難點又在于內容繁復浩瀚,這讓基礎知識本來就薄弱的聾人大學生產生畏難心理,教學無法收到應有成效。
(4)在教材改進要求上,聾人學生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包括教材要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可以提高學習興趣;設計實踐部分占比希望增大,需要更多實踐體驗;課程內容盡量簡潔,針對聾生的理解能力進行改良等。
通過調查發現,當前聾人服飾設計課程的教材上有幾個問題比較突出:(1)直接使用普通高校教材,不符合聾人學生的學習特點;(2)教學內容不實用;(3)過多強調專業技能,忽略了其他素質的培養。因此,建議可以加強多個方向的改善,為融合教育開發和建設新的設計專業教材提供前期探索。
關于聾人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比較注重實用性,也就是說在教學環節中對提高學生人文修養和社會融合等能力關注度相對薄弱,更多是側重對他們生存技能的培養,這也和國內社會經濟的發展、大眾對特殊教育事業的認知息息相關。所以,在教材編寫時可以適當突出實用性的部分,尤其是理論型的教材更加需要注重和實踐內容相結合,語言方面也要盡量做到精簡易懂,配合更多的圖片或可視材料[1]。
作為教學主體,教師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顯得尤其重要。由于長期和聾人學生相處,教師對特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特點、教材的優劣了解得比較透徹。雖然在調查中發現每個教師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度各有偏差,但多數老師還是在自己專任的課程和學生能力上認知比較清晰,所以,如果要編寫這類針對性較強的專業教材,長期從事特殊教育的專職老師是最適合的人選。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也應該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措施,鼓勵自己的專業教師積極編寫教材,完善特殊教育課程體系[2]。
融合教育是世界特殊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培養聾人大學生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主流社會。在特殊教育實力相對薄弱的情況下,改善資源平臺也是一個直接有效的辦法。互聯網時代,人們已經完全可以做到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自主自助地進行學習,處于不同層次、環境和需求的學習者都能從互聯網上獲得想要的知識,其中就包含了殘疾學生。多媒體的方式非常適合聾人學習,不僅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也能充分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甚至可以做到在畢業離校后終身學習的理想狀態。教育教學資源平臺的開放,取長補短、創新優化的方式也為特殊教育的未來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3-4]。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教育觀念的轉變,人們對特殊教育的認識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首先,國家和社會越來越重視特殊教育。其次,接受高等教育的殘疾大學生人數也越來越多,而國內高等特殊教育還是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體系和模式,由此產生的矛盾和問題也日漸凸顯。通過這次調查發現,由于目前的殘疾人高等教育不大符合特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也頻頻出現問題,比如普通高等院校的服飾設計專業教材不僅不適合聾生,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熱情。通過問卷調查和個體交流,學生期望教材在形式上更加多樣化,尤其要提高可視性和趣味性,而在內容上則要盡量做到通俗易懂,準確簡潔。因此,以聽障生為服務對象的專業教材在編寫過程中要以專業發展為主,把課程取向、目標和功能融合在一起,依循普通大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進程來安排教學順序,同時,更應該注意聾人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學需求,加強研究,早日編寫出更加適應聾生特點的藝術設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