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雅婷黃梓楠田舒臣吳博宇
(1.廣西師范大學;2.中山大學旅游學院;3.北京科技大學;4.中國海洋大學)
在我國的體育市場中,Nike、Adidas、Decathlon等海外品牌不斷擴大并提升自身在我國市場中的銷售份額,使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隨著本土品牌也不斷壯大崛起,前有李寧后有特步,縱觀各路品牌的成長經歷,國內本土品牌發展并不樂觀,運動研發科技落后,科研人才流失,外觀款式陳舊落后導致突破性品牌特征日漸衰弱,我們目前想要爭取到本土品牌在國內經濟市場中的主動權就要從影響國內體育用品品牌經濟市場的各類因素展開探討與研究。
1945年后的產品時代,勞斯·瑞福斯提出了著名的USP理論,這是一種獨特的銷售主張理論,貫徹其主張理論的品牌最經典例子為“M&M`s”巧克力,數十載堅持一個USP:只融于口絕不融于手。現在它依舊保持著甜品零食中的第一品牌的位置。許多品牌的形象和USP理論實施未能與時俱進以適應市場變化。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部分企業都重視塑造自己的形象定位。由于圖像彼此復制并相互借鑒,導致每個品牌競相“脫穎而出”。經過一段時間的流行之后,該經濟功能效應將恢復為原始的普通市場,從而使消費者難以區分品牌,影響消費購買。杰克·特勞特(Jack Trout)是第一個確定性的市場發現者,他認為在信息時代,消費者應該排除信息,并會自動對信息進行簡化和分類以保護自己。
在此模式下消費者不會復雜辨認品牌的精準形象,而是將產品的特性分類記憶,每個分類只儲存幾位品牌,故杰克·特勞特為此原理命名為“心智階梯”原理。
安踏品牌的定位顧名思義就是應用“心智階梯”原理,在消費者的購物選擇思維中占據一席重地,進而能夠成為特定分類中地首選品牌。所以安踏品牌戰略的核心就是通過在消費者思維中的分類定位占據資源,在不同時期的市場風向中深入研究消費者購物因素以及購買模式,抓住市場風向,挖掘并開發顧客群體是建立起品牌定位特征第一步。首先將市場中的消費人群劃分為高端市場、中端市場以及低端市場,其次把消費者劃分為18-25歲、26-45歲兩大消費群體,再以消費行為以及方式因素進行變量分析。對于年輕群體的開拓市場路線標簽應定為時尚、潮流,追求動感與專業技術和體育精神相結合,以此作為市場需求突擊點,強調品牌的專業化以及規范國際化。打造成一個讓消費者認為同等價位中性價比較高的專業、優秀體育用品品牌。
安踏品牌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自主經營全國性營銷網絡,到如今已經形成了趨近完美的強大營銷網。安踏品牌于1999全面開啟了他的全國之路,最具突出代表性的跨越是在2007年7月10日,安踏品牌在香港交聯所成功的上市,創造了國內體育用品行業市盈率及融資金額最高紀錄,僅僅首日的股價漲幅就達到42%。該公司15天的上市估值超過209億港元,成為全球第五大體育用品品牌。接踵而至2008年,安踏品牌營業額統計突破了46.3億元人民幣,增長約55%。安踏品牌的零售店分布全國,規模達到了5600多家,制鞋生產線從15條增至23條。這是過去幾十年中安踏品牌營銷增長時期最迅速地兩年。其品牌規模成長相較于同行業十分迅速。明確品牌方向后僅用幾年的時間就成為了新一代的體育用品品牌領軍團隊,今年安踏品牌營銷數據顯示位居全國第二,緊隨李寧品牌其后。發展至今安踏品牌運營模式逐漸模仿李寧品牌,不斷開拓了數十個運動領域。在這看似朝陽發展的背后卻暗藏了巨大的品牌危機,科技實力與人才資源作為安踏品牌的短板形成了一個典型的“水桶效應”,這種軟實力遠遠不足以支撐其計劃的營銷網。
安踏品牌已經發展了20多年,但其科研團隊還遠未成熟。無論是成立時間還是技術積累到實際創新,安踏品牌的科技研發能力都遠遠落后于其他具有較強領導力的品牌企業。
這種科技實力于安踏的營銷戰略似乎有一種望塵莫及的對比感,不斷的拓寬自身營銷路線無疑是為科技團隊施以重壓,面對多線出擊的安踏,也只有最為經典的霸道系列CUBA運動鞋、芯技術籃球鞋、“A--FORM天足”跑鞋系列為消費者留下了印象。這種模式難以讓品牌中的科研團隊找到突破點單面突破,“不能在一個行業成為第一,就盡可能創領一個領域讓自己成為第一”,現實是安踏的精力并未放到如何成為領域中的第一名的思考中,導致目前在強大的營銷計劃面前,科技實力的短板暴露在了品牌之前。
安踏品牌的營銷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它的內在危機感,同時也能感受它的無奈。首先在安踏品牌進軍體育用品領域時,國內市場的主導品牌已經被占據—Nike、Adidas,本土國貨第一品牌也已被李寧品牌作為了他的獨有消費招牌,安踏品牌一直采用跟隨戰略,在營銷手段上賞前車之鑒,極力模仿李寧和Nike這類品牌,但始終無法使自己的品牌也加其標簽特征。居為國內體育品牌第二品牌后依舊寸步難行。其次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更新,尤其表現在推出了“全民健身”的主打風后,越來越多的體育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在國內的體育品牌市場中并迅速成長,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市場中的消費群體有限,如何將自己的市場擴大至最優則變成了安踏品牌的難題。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體育用品品牌在市場中呈井噴式現象出現,大批晉江的體育用品品牌緊隨安踏的成長之路,又通過中央臺第五套電視節目在晉江廣告臺的戰略加快了自身品牌的成長。
產品科技是品牌營銷成功的基石,有了新技術才能在偌大的市場中彰顯立足。若沒有華夫跑鞋Nike也不會找到突破口進入國際市場,在體育用品市場中占領一席重要之地,而華夫跑鞋正是他們的科研團隊研發實力的證明。進入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后,Nike每年推出新一代跑鞋都會對其科技特點進行一輪全新的闡述,并尋找合適的科技代言人加深該科研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讓消費者理解并在腦中形成對比類別模型。這種新穎的營銷模式迅速加強了Nike在全球拓展市場的速度,成為體育用品品牌中的一巨頭。安踏應學習Nike重視研發科技的做法,加強自身研發能力,著重推出獨具創新的產品,樹立自己與其他體育品牌的產品分界線。要堅持從“領域通”到“領域精”,從國內體育用品的市場中成功突圍。只有在國內的體育用品經濟市場占領了主動權,安踏才能在下一步逐漸走向國際化的品牌而發展,逐步拓寬自身在體育運動領域的市場,形成良性循環使品牌更具新穎性。
在當代多元化的體育經濟市場下,產品互相的借鑒與模仿已成常態,僅僅憑品牌科技與品牌代言相結合的銷售方式已經難以做出一番成績,部分體育品牌以消費著名品牌文化為營銷手段進行發展,這種做法在消費者腦中造成記憶模型構成混亂的現象,品牌之間的界限十分模糊。而自身品牌的文化塑造度低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定度以及品牌忠誠度。與Nike的籃球文化,Adidas的專業相比,安踏品牌在文化內涵上的塑造程度較之相差甚遠。探索發現自身的突出特點使自己在體育用品市場中脫穎而出,挖掘自身文化的閃光點,找出與體育精神內涵的吻合處加以渲染融合,最后襯托出安踏品牌的文化,再將其無限放大運用在產品以及宣傳活動中才是發展之道。“讓傷疤成為你的勛章”安踏這句廣告也巧妙對應了自身品牌文化的發展與努力。
精準定位可以贏得利益最大化的消費經濟市場,也為今后的品牌發展輔以方向。安踏品牌根據自身特點制定市場策略,安踏作為近幾年來國內的體育用品品牌翹楚之一,它的運營方式毋庸置疑,但在這成功的身后更應該直視發展路線上的問題。只有堅持重視研發技術以及加塑品牌文化,將其加入現有的市場營銷方案路線中,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多元化國內體育用品經濟市場下贏得勝利,打造自己獨有的運動品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