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云輝(平鄉縣油召鄉衛生院)
建立真實、完整、符合基層醫院經營發展目標的財務預算體系,全面評價績效和成本計劃,以達到既定目標。深化實施基層衛生院全員工作目標任務管理體系,科學、全面地規劃和管理基層醫院的各個業務環節。比如,如何對基本藥物零調整行動中不同科室的相關年度工作目標進行評估,如何科學合理地對科室工作進行評估,如何對其任務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監控,這樣才能找出原因,明晰責任,使整個組織順利進行,給所有員工以正能量,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公共服務和管理能力。
二是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管理的效率和決策的科學性,即基層衛生院通過公共衛生服務發揮基礎性作用,確保基本衛生服務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管理水平,必須建立一套新的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規定,基層醫療機構的經營管理屬于公共服務范圍,如基層衛生院購置新儀器設備時,應當編制初步概算,實施后進行資產評估,使得基層醫療機構財務管理部門能夠掌握真實、合理的財務信息,從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使基層醫療機構盡可能地提供公共醫療服務。
根據新會計制度的要求,醫院管理部門將通過公共服務來開展這項工作,如醫院要引進更先進的儀器設備,通常會根據預算對采購設備后產生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和評估,為醫院管理提供科學有效的財務數據和會計信息,也為公共衛生效率的最大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因為基層醫院已經成為為基層提供公益性服務的醫療機構,醫院的整體經營需要更加科學全面的管理,成本控制體系和綜合績效考核體系符合基層醫療醫院的經營目標,所有員工都有責任完成科學層面規定的任務。與新會計制度的要求相比,找出不足之處,可以確保問責制,規范全體員工的績效,完善員工激勵機制,旨在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
加強預算管理可以有效規范財務制度和財務管理,結合各部門的實際工作,將全面預算程序納入計劃預算流程,確保收支管理與具體項目之間的平衡,確保醫院支出平衡。
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建議完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建立醫院管理中的財務綜合分析體系、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和資產績效指標體系,確保指標體系的完整性,采用支付能力和發展指標的特殊分類。
加強醫療物資管理是減輕患者就醫負擔的好辦法,特別是要控制好患者物資的價值,讓醫療服務的價值回歸常理,醫療收費用更為合理,并且以其服務的合理價格為準。
醫院設備的采購是一個比較論證的過程,在體現采購雙方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矛盾。為此,采購員必須運用專業技能,解決法律法規沖突,與采購規范流程相協調,使之標準化、程序化。
一是確保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和創新。注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在基層衛生院各科室科學利用,為了適應發展需要,基層衛生院要在自己的管理范圍內實行信息化管理,把基層醫療機構的日常管理和財務管理結合起來,從而擴大基層醫院財務管理的覆蓋面和效率[1]。
二是完善相關監管規定,進而完善基層醫療機構財務管理。財務風險主要是由于自身財務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如對財務收支缺乏控制、賬款不一致等。因此,基層衛生院必須建立自己的財務管理制度,讓其融入相關專業人員的日常工作,向其灌輸職業道德,嚴格執行與財務活動有關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在資金上為自己創造條件,制定預算、支出、收入等管理制度,包括與成本有關的制度,提供更加規范、準確的財務信息。
三是通過協調本組織的活動,增強財務管理的戰略重要性。醫院要認真貫徹執行新會計制度的規定,把基層醫院財務管理作為統籌管理的一部分,通過基層醫院集中統一財務管理等方式,對相關財務人員進行專業化管理,確保總會計師的責任[2]。
綜上所述,我國基層醫療機構財務管理存在一些不足,新會計制度對于亟待糾正的問題是非常有益和有效的。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提出了新會計制度下基層醫療機構財務管理的若干措施,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