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仁才(鹽城市亭湖區南洋中心衛生院)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國民健康水平提升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與群眾提供醫療衛生服務。隨著時代的發展,相關機構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更需要強化內部管理水平,明確內控制度執行的意義,分析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科學的舉措進行解決,強調內控作用的發揮。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內部控制工作的目的,是實現經濟效益提升、經營速度增加以及獲得良好效果,保證業務信息資料的完整可靠性,確保員工可以執行上級領導的方針要求,而在內部進行的自我調整、規劃、控制等工作。應對內控工作情況進行探討,研究其存在的問題,分析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內控措施。然后在此基礎上對工作體系進行評價和控制,優化和調整,以保證經營效率及效果,同時確保對法律法規的遵守,最終保證機構經營目標的達成。
機構的內部控制體系可行性并不高,有效性也不強,無法發揮工作的實際效用。部分管理層的認識依然落后,或者沒有重視其開展,或者開展的方式比較滯后,不注重創新。實踐中更多的是事后控制,不關注在風險事件發生前就進行預判和防范;管控機制不嚴格,約束性不足,醫療糾紛等頻發;沒有事先防范違法亂紀行為的出現,而多是在發生后進行反思,再改進。比如醫保政策執行過程中問題不斷出現,都是后期改善等方式來處理,這樣無法發揮內控的監管作用。部分工作存在職責劃分不清楚,工作責任歸屬不不明確,存在誰都可能不管的“自由”區域,或者部分工作職責劃分不清晰,存在交叉情況,出現問題時無法有效追責,帶來責任人互相推卸責任,相互推諉的情況,無法解決問題,難以追究準確的責任,最終不了了之。
近幾年來機構內部控制的范圍已逐漸由傳統的財務控制、經濟責任控制轉向生產經營各方面,有關于資金使用、降本增效等專項控制,也有經營業績和管理等方面的控制,但內控工作的重心仍然在監督和控制方面,注重對機構運營和經濟活動發生過程進行監管和調整,對機構經營中隱藏較深的風險揭示太淺顯,更多履行的是監督職能,管理咨詢的新功能基本未得以開展。在內控制度執行之后也沒有對執行效果進行評估,沒有及時進行反思,形成的執行報告很平淡,管控監督效果比較平庸,無法起到建章立制的效果,內控工作在增加的價值方面有局限性。
內控制度的執行團隊中需要不同學科背景的人才,才能打破一成不變的工作思路,發現更有價值的工作信息,對問題和風險因素的定性和評價也會更到位。多數機構在實施內控制度過程中采取的是傳統的工作方式,也就是上級發布任務,由內控部門承接并安排人員落實,最后上交工作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模型創建、計算機輔助的技術手段應用則顯得匱乏,也沒有相關軟件的應用,降低了執行人員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也影響到執行效果,進一步影響到內控職能的發揮。
機構要積極對內控制度和體系進行完善,可以收集其他優秀機構開展內控的經驗,提取適用于本機構的部分,然后結合本機構的特點,聯系本機構的實情,進行調查和討論,最終形成適用于本機構的特色的內控制度執行體系。在制度建設中,需要明確崗位責任的歸屬,明確信息獲取的要求,明確各部門工作的標準要求,保證各項工作的規范化開展。同時內控工作開展需要保證機構各部門之間建立起統一的信息溝通網絡,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推動各部門之間形成合力,發揮各個部門的職能作用。
機構需要建立專門的執行部門,并安排其他部門相關的人員進行監督和評估,通過自評和他評的方式,保證執行效果到位。一方面,機構需要按照當前的業務需求分配崗位職能權限,按照不同的等級給予不同的權利,不同部門的業務事項由自身的管理層進行規范,而內控事項由專門的內控部門決定。另一方面,機構要遵循崗位和工作內容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確保每個崗位都能被約束,進而保證內控制度的執行是所有員工都參與其中的。
機構要關注高水平專業化內控人員的招聘和引進,根據內控管理和業務上的要求指定聘用標準,提供合理的薪資待遇和晉升機會,吸引更多的人才。機構要定期組織常態化的人才培養機制,針對在職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通過打造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定期輪轉,提升員工隊伍的整體水平。機構要積極打造機構文化,從思想素養入手,提升員工的道德素養和責任意識,配合科學的激勵制度,同時還要幫助員工建立職業生涯規劃,定期組織技能培訓,將績效與福利和機構發展相聯系,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面對全新發展格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進一步發揮管理價值,提升管理效能,推動經營活動的順利穩定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內部控制是一項重點,其發展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與時代的發展要求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