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啟超(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趙縣分局)
我國豐富的自然環境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產資料和環境條件,為了實現我國國民經濟更好的持續健康發展,身為中國公民的每個人都應對環境保護工作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環境監察執法是一種能夠有效遏制破壞生態和減輕環境污染管理手段。現階段我國對于環境保護宣傳和治理工作已經成為我國的社會熱點,在環境保護工作的全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環境監察執法。針對環境監察執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整理和分析,來保證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并達到預期效果,同時,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環境監察執法也有更多的要求。
由于環境監察執法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差別較大,致使一些環境監察執法工作在開展之后得不到預期的效果,環境監察執法人員由于其自身素質和專業素質的限制,不能對環境污染事件或者環境治理問題做出科學的準確的判斷,同時由于環境監察執法人員的數量也不夠,導致了現階段環境監察執法的效果不理想[1]。
在環境監察執法過程中,對于取證的設備以及交通工具的依賴程度很高。而客觀情況是在各環境監察執法部門或各執法小組,由于財政資金問題,都面臨著嚴重的執法設備和交通工具的短缺,加之現有設備因超負荷工作導致設備老化、損壞的情況非常普遍,嚴重影響了環境監察執法工作的開展。
現階段,對于環境違法問題的調查和處理的方式基本上是“限期整改”和“行政處罰”。在“限期整改”方面整改期限的確定是重點,整改期限的確定要從實際出發,既要體現問題整改的緊迫性,讓相關企業和個人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又要有理有據的確定相關涉事企業和個人能夠在此期限內能夠完成整改目標。在這個前提下,到達整改期限后,執法人員應對整改結果進行檢查。在“行政處罰”方面,一般適用于違規行為較為嚴重或者“限期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情況[2]。另外,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規定的處罰數量范圍較大,基層執法部門的自由裁量權過大,以及環境監察執法程序的不完善。忽視執法和違法執法的情況仍然存在,加之監察執法人員的惰性和執法不力等因素,共同導致了環境監察執法效果的不理想。
就當前環境監察執法中存在的問題,應該通過環境監察執法依據的完善、建強執法主體的培育兩方面來加強環境監察執法工作。
1.創建完善的評估制度
首先,對不合理的環評現象進行改善。在環評過程中,一直存在違法時間越長、成本越低的不合理現象。所以,為了改善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必須要制定特殊措施,不在受兩年執行期的限制,創建違法行為年齡累計的一種處罰監督制度,提升威懾力。
其次,完善環評審批細則。環境評估機構在編制環境評估報告時,并沒有充分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為了提高環評審批準則的健全性,環評機構要利用高標準來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監督[3]。
2.提升違法懲治力度
在環境監察執法過程中,除了常規懲治,還可以曝光企業的違法行為,并征收額外的環境稅,追究企業違法人員的刑事責任,同時處以罰款。與此同時,對于遵守環境法的企業來說,要給予適當的獎勵,降低企業的稅收及貸款利息,促進企業守法意識的不斷提升。
1.更新執法理念
及時更新執法理念,有利于環境監察人員高質量地開展環境監察工作。這就要求環境監察人員必須要更新執法理念,提高環境執法的能動性。
2.增加環境監察工作人員的數量
環境監察部門日常的工作內容十分繁重,而環境監察工作人員的數量十分有限,特別是高素質的環境監察人員更是缺乏[4]。所以,完善監察人員的結構體系是當前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對監察隊伍進行科學規劃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專業人士,構建完善的環境監察體制。
3.分類執法管理
企業所處環境不同,其控制方法也存在差異,所以,要根據企業所處的環境類別進行分類控制,創建各個類別的環境控制標準,以提升環境監察的執法的效率。
環境問題是當前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這在很大程度加大了環境監察執法的壓力,隨著新環保法的頒布與實施,環境監察執法迎來新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環境監察執法工作人員要積極總結分析現存的環境監察問題,不斷探索加強環境執法策略,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因此,圍繞環境監察執法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