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高攀 袁瑞 王青云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農學院)
高職院校是培育高技能高技術復合型人才的高地、是落實職教興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新形勢下,高校黨組織確立“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指導思想,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高校各黨支部是黨的組織系統中的基本細胞,是黨聯系高校教職工的橋梁和紐帶,是高校黨委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高校二級學院黨支部建設必須與高校教學、科研中心工作相結合,教工黨支部建設在教學科研團隊上是新形勢加強高校黨的建設的有效形式。
(1)高職院校二級學院黨建品牌建設是新時代基層黨組織發展的必然產物。新時期高職院校黨建品牌建設是以專業或科研團隊為依托,進一步探索黨建工作服務業務中心工作的基礎上,朝著規律性和個性化方向發展,著力提升黨員的黨性修養,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以黨建品牌建設為抓手,推進二級學院發展。
(2)二級學院黨建品牌建設也是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黨組織的自身發展具有時代性和特定性。高等職業教育重點是為社會做好職業技能培訓、為社員傳授解決問題的應用技術操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二級學院黨組織建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圍繞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等中心工作,做好黨建品牌,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是黨組織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自身需要。
(3)二級學院黨建品牌建設是黨和政府中心工作脫貧攻堅的需要。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貧困戶脫貧。高職院校二級學院黨組織發揮組織引領、對接地方產業,發揮專業教師技術優勢,服務鄉村農業產業發展,農戶增產增收,實現持續脫貧。為地方黨委政府排憂解難,既是職業院校踐行社會服務的職能,也是職業教師踐行職教本色,用知識和技術反哺社會的職責。
高職院校二級學院按照《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設置有黨的委員會,或總支部委員會,或直屬支部委員會,并且,有的二級單位配備有專職副書記、專職組織員,有的黨總支下面根據專業發展需要將黨支部建在專業或科研團隊上,有利于黨建工作服務于中心工作。如銅仁職院農學院黨總支在養殖類專業設第一黨支部(黨員11),在種植類專業設第二黨支部(黨員10 人),有利于專業組群發展、有利于專業相近的黨員做科研、有利于組隊開展社會服務。這樣,既可以發揮黨總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又能很好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有利于探索二級學院黨員的管理機制,創建“教學科研型”黨建品牌。
(1)發展高學歷高職稱黨員少。農學院部分高學歷高職稱的群眾教師政治信念相對淡漠,政治熱情不高,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的思想傾向,認為入黨后,黨內學習多、會議多、黨內管理嚴格,會擠占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勢必影響自身業務的發展,入黨意愿不強烈。
(2)校地合作機制不完善。農學院高學歷高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參加社會服務基本上是“單打獨斗”,未形成合力,缺乏校地合作共贏的聯動機制。如地方有多少產業,哪個階段需要什么技術服務,哪個階段需要到園區,誰來聯系和組織等等在服務中出現諸多問題,致使校地合作意愿不強,合作層次不深,合作方式單一,合作領域狹窄,合作思路不合拍。
(3)部分黨員奉獻意識不強,助力脫貧攻堅模范作用發揮不充分。主要表現在工作基本過得去,被動完成學院下達的各項任務,在對接產業,服務脫貧攻堅,發揮模范作用不充分。
銅仁職院經歷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骨干專業建設、優質校建設、“雙高校”建設三個階段,農學院作為二級學院在2013-2016 年榮獲設施農業技術、茶葉生產加工技術、畜牧獸醫三個專業為國家骨干專業建設。2016-2018 年農學院在貴州省優質校建設項目中榮獲教學名師、骨干專業、“互聯網+”農業實訓基地等15 個;畜牧獸醫專業群在2019 年獲教育部批準為國家首批高水平專業群建設。
為服務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為解決地方缺技術、教師發揮專業技術優勢需要舞臺,兩者之間缺乏紐帶聯系。農學院開展“院鄉聯建”黨支部,發揮院鄉各自優勢,推動教學科研向農業產業基地深入,引導教師把科研坐在田間,文章寫在大地上。根據專業選產業,遴選碧江區桐木坪鄉開展院鄉聯建黨支部,推動教學科研進入桐木坪鄉農業產業空心李、生態漁業、生態畜牧養殖等合作社基地,服務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緊要關頭,銅仁市人才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各縣、鄉村產業發展需要,將抽調兩批農學專家趕赴去年脫貧攻迎檢出列的區縣指導農業生產,鞏固持續脫貧。然而,在脫貧攻堅邁入“最后一公里”,銅仁市7 縣三區的農業產業正處春耕管護的關鍵時節,急需專業技術人才的現場指導的產業之大、地點之廣、農戶之多,銅仁職院農學院責無旁貸,農學院黨總支實施黨員“四個一”工程,在黨員中每1-3 人聯系或掛牌一個鄉村產業實踐點;每季度開展1 次實踐點技術服務;每年為實踐點解決1 個技術難題;在實踐點開展1項科研課題。
如何激發教師黨員在教育教學中的內生動力,探索管理運行機制,增強黨員干事創業信心。制定黨員賽工作業績單,制定考核細則,將黨員在教育、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工作納入積分管理,月月曬單公布,接受黨內黨外監督,并將結果作為評選選優及民主評議黨員的主要依據。同時,建立倒逼機制,對于未合格和連續三年只是合格的黨員進行提醒約談和開展“被幫扶”。
農學院黨總支一直發揮著把握辦學方向、抓住一次次的發展機遇、為農學院的中心工作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黨員教師在每次的項目建設中發揮著攻堅克難的作用,同時,在落實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從教師的思想、專業建設、課程的建設等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有效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經過三個階段的項目建設,教師隊伍伴隨著學院的發展得到相應的發展,如教師隊伍:人數新增16 人,教授從新增4 人,副教授新增10 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新增2 個、國家萬人名師新增1 人、國家級教學名師新增1 人、省級教學名師新增2人。近年來,農學院教師獲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以上教學成果獎、科研成果獎、哲學社科獎等30余項,在省級以上刊物共發表學術科研論文300 余篇。 多名學生在市級以上技能大賽獲獎,其中省級一等獎4項,國家級二等獎3 項,三等獎9 項。
每年至少固定聯系1 個產業實踐點;每季度開展1 次實踐點技術服務;每年為實踐點解決1 個技術難題;在實踐點開展1 項科研課題,為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的思南縣、德江縣、松桃縣和沿河自治縣開展栽種辣椒、生豬養殖、 蜜蜂養殖、果蔬栽種、茶葉生產、水產養殖等產業發展的提供智支撐。
人的精氣神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起著關鍵作用。黨員有什么的價值取向,就有什么樣的“精氣神”。在高校普遍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的情況下,結合高校實際,將黨員歸屬于教學型、科研型、教學科研型、管理服務型四個類型管理,采取黨員月月曬黨內黨外工作成績單,形成監督和“倒逼”機制,激發內生動力。
高職院校二級學院黨建品牌建設路徑探索,將高校教師黨員進行分類管理,探索出黨員月月賽成績單激發內生動力的辦法,找到提升教學能力、對接地方產業,實施“四個一”工程科研服務機制,助力服務脫貧攻堅。把黨員身份“亮”出來,讓黨員思想“活”起來,把黨員形象“樹”起來,形成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黨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