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兆君

【摘要】所謂詞塊,是指出現頻率高、作為整體儲存和使用的詞語程式。詞塊是語言使用者在語言輸入和輸出過程中頻繁使用的,具有特定語義和結構并以固定或者半固定的形式存在的,有利于提高語言生成能力的短語、固定搭配、習慣用語或句式。詞塊具有整體性、固定性、預制性等特點,兼有詞匯和語法特征。在閱讀課中培養學生的詞塊意識,有助于詞匯學習,有助于提高交際的流利性和選詞的地道性、準確性。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課 詞塊意識
一、引言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語言知識目標要求中有“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有效地使用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如發表意見、進行判斷、責備、投訴等”的描述。然而,口語的測試和書面表達的試卷分析表明,學生在學習中主要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1.口語中表現猶豫,三兩個詞一停,或是一字一停,并且長句很少;2.誤解真實場景中說話人的意圖;3.不能根據特定目的有效組織信息,語法上雖然正確,卻是母語式的生硬英語,不符合英語習慣;4.固定搭配不準確,特別是介詞的使用;5.沒有詞性概念,詞義和語法不協調;6.用母語的同義詞或同音詞機械地頂替英語單詞。比如,明天我想參加熱氣球節,你想和我一起去嗎?因為want和think漢語中都有“想”的意思,學生就誤造出錯誤語句:Tomorrow I think to go to the balloon festival, do you think to come with me?Lewis指出,“語言不是由傳統語法和詞匯構成的,而常常是由多詞,預制的詞塊構成的。”
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認為,那些出現頻率高,不同程度詞匯化的詞塊構成英語中基本的語言單位。語言學家通過對語料庫的研究發現,詞塊在自然語言的真實交際中約占90%的比例。因此,為了解決這類二語習得中的這些問題,很多語言學家提出了用“詞塊”教學法改進英語教學,以便有效地提高學習者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聽和寫的能力。有些語言學家認為語言學習的任務就是記憶那些“預制詞塊”,提高學生的詞塊意識。濮建忠認為英語詞匯教學的一個重點必須放在詞塊教學上,因為是否掌握本族常用的詞塊直接關系到學習者語言的準確性和地道性。
二、詞塊的一般定義及應用詞塊教學的優勢
所謂詞塊,是指出現頻率高、作為整體儲存和使用的詞語程式。詞塊是語言使用者在語言輸入和輸出過程中頻繁使用的,具有特定語義和結構并以固定或者半固定的形式存在的,有利于提高語言生成能力的短語、固定搭配、習慣用語或句式。詞塊在教學中有以下一些優勢:
1.提高詞匯記憶效率
有些詞塊是較大的詞匯構塊,有的詞塊是以多詞形式出現的,有時甚至是一個整句,記憶過程中,在相等的時間里就可以加工更多的信息。從心理語言學的研究也表明,詞塊教學能幫助英語學習者把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英語詞匯的記憶效率。
2.提高語言的提取速度
詞塊(lexical chunks)作為一種兼具形式與功能性質的語言構件,融合了語法、語義、語境的優勢。因為語言流利程度是建立在習得大量的固定或半固定的預制詞塊的基礎上的,而這些語塊又是進行語言創新的基礎。以詞塊為單位的編碼方式可以幫助交際者在使用時從記憶庫中及時提取現成的作為整體的詞匯短語,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編碼成本和時間,極大地縮短大腦對英語詞匯的挑選的時間,提高語言地輸出速度。
3.提高語言的可接受性
有些詞塊是固定搭配是或固定句式,是人們在日常交流中頻繁使用的、早已預制好的,人們將這些詞
塊作為一個捆綁起來的單位來記憶和使用。詞塊的這些預制性特點,決定了采用使詞塊教學法會有效地克服母語的負遷移帶來的影響,保證語言的地道性。同時,詞塊是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生成的語言單位,使用時不需要有意識地注意語法結構,可以保證語言使用的正確性,提高語言的可接受性。
4.提高語篇的連貫性
如果學生在積累英語詞匯的時候,對龐雜的英語單詞進行“詞塊化”,注意到詞與詞之間的有機關聯,
整體連貫性,交際時會就不用考慮說話的內容,同時考慮如何遣詞造句,
處理語言信息,有效地克服一字一頓,詞不達意現象。同時,注意過度性語塊,就能很好地解決口語連貫性和篇章連貫性的問題。
三、閱讀課中培養詞塊意識
在日常交際中,絕大多數情況下,語言輸出不得不用適合某個場合的現成單元組合,理解必須依靠這些場合。這些句式、可能生成的組合、變化的形態以及發生的場合、語境等都可以在閱讀課中學習到。“對目標語詞匯的選擇不僅僅是語法的,更是習慣的,人們熟知的、常用的。在許多表達方式、語言概念和言語行為中,都存在著這種習慣性的詞塊模式或語言鏈接。”同時,“學習者如能將其作為整體,或能將其形成自動鏈接,或能從長久記憶中找回這些表達方式,那么,就能大大減少語句內部的解碼工作,自由的運用到話語交流中。”因此,在閱讀課教學中,加強詞塊模式的認知,熟悉記塊模式的鏈接,可以大大縮短詞匯輸入與輸出過程。
現在,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也在喚起教師的詞塊意識。新西蘭維多利亞大學Graeme Kennedy認為“教師的任務是找到確保學習者有充足機會記憶并熟練使用‘常規用法的方法。”并指出“保證學習者有充分的機會接觸這些‘預制詞串當然不是語言教師的唯一責任,但往往是被忽視的。”
四、教學閱讀課中操作實例
閱讀課中以閱讀為主,但是很多詞匯的擴大離不開閱讀,在閱讀中學習單詞是為運用做準備。詞塊教學法切實解決詞匯和應用脫節的現象。因為詞塊的意義是置于特定的語境中的,對于記憶詞匯和用法來說,在閱讀中記憶單詞比脫離語境單獨背詞匯更容易記住,也不易忘記,特別在操練使用詞塊環節中。比如,“讓學生復述剛閱讀完的文章之后做詞匯測試,要比那些沒有做過閱讀文章的復述便進行詞匯測試的學生掌握更多的生詞,因為他在復述中有機會重復使用生詞,或解釋生詞乃至創造性的運用生詞。”詞塊的記憶亦是如此。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表:
下面以人教版第一模塊第五單元閱讀課“ELIAS STORY”為例(省略導入、布置作業部分),簡要說明:
步驟1:
閱讀教材文本:
(1)完成課本第35頁練習1;
(2)完成課本第35頁練習2。
A.Elias visited Nelson Mandela with the purpose of_______
B.To help black people Mandela_______
步驟2:
(1)重讀文本,找出文本中常用詞塊,并標注出來;
A.the time when I did sth was_______
B.介詞+whom/which/whose_______
C.to offer guidance to sb. on sth.
_______be put into prison.
(2)向班級同學分享所找到的詞塊,提出相應問題。
步驟3:
(1)在真實材料中感知詞塊、提高詞塊意識;
(2)進行詞塊的講解和一些重要知識點講解。
A.However,連詞時表轉折,尤其用于談及一個既成事實時,譯為可是;
B.介詞+whom/which/whose
結構。關系代詞whom/which/whose在從句中做介詞賓語時,可以和介詞一起放在先行詞和從句之間,有時也可以把介詞放在從句中相關動詞的后面。但含有介詞的短語動詞一般不分開,介詞仍放在動詞的后面。
The gentleman about whom you told me yesterday proved to be a bad guy.
The gentleman whom you told me about yesterday proved to be a bad guy.
The patient whom the nurse is looking after is much better now.
步驟4:
學生朗讀詞塊并理解記憶詞塊。
步驟5:
應用詞塊復述課文。
例如,The first time when Elias met Mandela was a very difficult period of his life. Mandela was the lawyer to whom he went for advice._______. As a matter of fact,he didnt lik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 but, in 1963,_______.He was put in prison.
五、結束語
在閱讀課中培養詞塊意識,把詞塊看作是一個整體,使它們就像單詞一樣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組塊,在實際場合下運用并儲存在大腦詞庫中,便于學習者學習使用時更容易進行詞塊自動檢索。詞匯組塊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生學習詞匯、使用詞匯的方法。在閱讀課中或補充閱讀課中合理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的交際,更流利、更準確、更得體,提高學生的語言的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張立英,徐勇.以詞塊為主的詞匯教學.Sino-US English Teaching.[J].Nov.2007,volume 4,No.11
[3]王佩娜.運用詞塊學習策略,提高高中英語水平[J].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