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繪本圖文并茂特點有助于實現兒童的語言、思維、想象、審美以及個性的協同廣發展。繪本借助語言和美術兩種符號系統的參與,可以全面幫助孩子建構精神,培養多元智能。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繪本,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有著深遠的影響。文章就繪本融入小學美術課堂的實踐研究作了初探。
關鍵詞:繪本小學;美術課堂;實踐研究
一、 引言
時代進入21世紀,視覺審美世界變得豐富多彩,視覺方式也已成為人們生活和人際交往的基本方式,繪本正是視覺表現形式之一。繪本通過語言和美術兩種符號系統的參與,具有獨特的表達形式獨特。它用視覺形象的方式將原來純粹語言文學的構思表現出來,營造出一種視覺圖像環境,而這正適合兒童具體形象感知的特點。繪本閱讀對孩子成長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有助于孩子全面建構精神,培養多元智能。
二、 關于繪本及其主要特征
繪本指一類以繪畫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一百多年前出現于歐洲,八十年前在美國風靡,20世紀50~60年代又進入日本。可以說,繪本的流行基本與物質生活的發展同步。繪本的意義不全在于文字,欣賞畫面才是更重要的。繪本的主要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圖畫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的介質。換句話說,就是用圖畫來邏輯性很緊密的故事情節進行敘述。這也可以說是繪本的首要特征。繪本的圖畫都具有緊密的邏輯性,借助這些圖畫,讀者就可以比較容易地理解情節。
第二,繪文章字少而精煉,以圖為主。繪本以精美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繪本可以全面培養孩子多元發展,讓孩子通過生動的畫面獲得一些感受。與大人的感受相比,孩子們往往會記住更多的小細節、小瞬間,而這些卻常常被我們所忽視。繪本最想要傳遞給讀者的,可能正是這些溫情脈脈的小溫暖。繪本中的文字具有字數少、語句凝練的特點,它在書中往往起到與圖畫共同敘事的作用,使故事更加連貫。
三、 繪本對孩子審美能力的影響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繪本,將給孩子帶來什么?
首先,繪畫就和游戲一樣,玩進去就會感悟很深,更能輕松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創新”是兒童畫畫的主旋律,將孩子帶入經典繪本王國,引導他們探索奧秘、激發想象,借助繪本神奇的力量,開啟兒童的原創力,萌發孩子的美感。它讓想象長出了翅膀,孩子的作品也會因此飽滿而張揚。看過繪本的孩子,心中都會有一塊溫潤的地方。繪本課是由一幅幅畫合在一起講述的震撼人心的美麗故事。繪本故事是最貼近兒童心靈的圖書讀物,這些故事都是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年齡特征而寫的教育兒童的圖畫組成,很多我們不知道如何告訴孩子的道理,繪本以最貼近孩子內心和共鳴的方式告訴他。
其次,繪本是用圖畫來敘述故事,因此畫面里的信息量非常豐富易懂,尤其是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連貫性非常強,在限定的篇幅里,用圖畫有節奏的講述一個故事,那么繪本的作者一定是經過了上百次的反復修改和精心安排。這些非常優秀的圖片,不僅提供給孩子們視覺上美的享受、豐富的圖片信息,同樣其優秀的故事內容也充盈孩子的大腦。
再次,將繪本融入小學美術教學是一個完整縝密的思維開拓過程。首先,孩子對繪本閱讀和欣賞的過程就是一個“吸收”過程,他們會吸收優秀故事情節、故事主題,也會吸收故事畫面。接著,在老師的互動和引導下,孩子們心里會產生自己要表達的內容,于是,他們用畫筆施然內心,這是一個“吐出”的過程。這樣的“一吸一吐”之間,孩子的大腦便充盈了一次完整的思維想象和動手實踐的完美訓練。長此以往,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行動力、審美能力、自我見解意識、自信心都會得到開拓。
還有,繪本對小學生審美能力有著深遠的影響。
第一,繪畫像音樂一樣,有自己的規律和形式法則。繪本的創作風格多種多樣,圖畫呈現方式也很豐富。繪本本身把繪畫的表述性發揮到一種極致,孩子們在繪本的熏陶下,更懂得如何用繪畫表達自我的意識。繪本多樣豐富的內容和形式為兒童的審美心理建構提供了豐富的審美客體和探究刺激。對于兒童整體的系統的美的感知,借助繪本無疑可以幫助其形成完整的心理結構,也可以幫助其形成特定的審美情感,進而推動其創造美的意志行為。
第二,繪本的藝術欣賞價值非常高。優秀的繪本,不僅美,而且形式新穎有個性,會提高審美和開闊眼界開拓思維,是最好、最適宜、最便宜的藝術“畫冊”。
四、 繪本融入小學美術課堂的實踐策略
繪本就是以“圖畫書”的簡稱,圖畫就是它的生命。小學年齡段的孩子,低學段仍然側重對美的感知、涂鴉和思維發散想象等綜合素質的培養,高學段的孩子則首先尊重孩子想象、發散等素質思維,在此基礎上也側重于對其進行方法技巧等專業上的指導和訓練。將繪本融入小學美術教學正是這一教學方式的獨特性。
(一)明確特征,篩選資源
與專業的美術教學資源相比,繪本圖書通常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如極具個人風格、畫面可單幅成畫也可即情即景的圖畫以及獨立的繪畫著者。而專業美術資源則不具備這些特點。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繪本就需要將這些圖畫書轉換為美術教學資源這樣才可更好地實現繪本的美術教育功能。在篩選資源時,可首選以圖為主的繪本資源。當然,即便是以圖為主的繪本資源,也需要再經過進一步的篩選。
總的來說,在進行繪本資源的篩選時要遵循下列一些原則:第一,要有利于實現教育的理想,即符合教育哲學;第二,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也就是說要與學習理論保持一致;第三,還要要適應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即要與教學理論相適應。
(二)注重引導,豐富技能
第一,注重色彩。在美術課的體驗中要創造色彩。因為兒童對色彩的理解不僅包括色彩感知能力,還包括色彩運用能力。要將繪本融入小學美術課,可開展多種活動培養幼兒對色彩的運用和豐富的想象能力。這些活動如閱讀拓展、區角活動等,也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對兒童的想象力進行引導并引導其運用于繪畫當中。如啟發孩子進行想象,鍛煉學生將故事的情節畫出來。
第二,注重故事性。啟發學生自己創編故事并能把自己編的故事畫出來。
第三,注重體驗。學生美術創作的前提是觀察、走進并感受自然。觀察世界對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將繪本融入小學美術教學,其內容一定要結合生活中的體驗進行欣賞創造。引導學生去感受去發現,追隨學生創造性活動,充分發展學生的審美表現能力。
(三)活動多樣,提倡個性
通過繪本,讓學生找到審美活動的最佳結合點——說和做,不斷豐富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也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將繪本融入小學美術教學,可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采用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在活動中,要提倡個性化。理解并鼓勵幼兒運用與眾不同的表現角度和表現方式。
(四)發揮特色,建美術館
孩子天生就是“藝術家”,美自然而然地滲透在兒童生活中。兒童美育,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的感受力,感受和發現生活中的日常之美。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實現繪本和美術的融合,不妨舉辦畫展,讓繪本館成為“繪本美術館”。
“繪本畫展”不是找幾幅畫簡單掛一下,而是一個嚴肅而認真的畫展。舉辦這樣的畫展,需要把畫展按主題分區表達。讀者需要導覽手冊,畫展需要插畫、實物陳列、情景再現等立體表達,需要有配套的主題活動方案,需要有孩子們可以玩轉的互動項目、美術體驗,需要海報展架宣傳甚至門票入場券設計。如展出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導覽區,瞬間將觀眾帶入繪本的世界。第二部分為主展區,展出同學們熟知及感興趣的繪本及名家名作。第三部分是互動體驗區,涂色墻、立體互動板、拍照板可供學生互動體驗。第四部分可設為周邊衍生品展示區,陳列相關紀念擺件等。展覽現場要營造出一個多元、立體的繪本世界,讓美在孩子的心靈深處安家。
(五)鼓勵創作,原創繪本
美術讓“兒童通過自我發現、自我想象的智力活動來達到智慧的更高境界”。繪本故事,利用繪本,讓孩子獲得美的感受與體驗,培養兒童對繪畫的興趣,并能在聽故事的愉快氛圍中大膽地作畫。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孩子們繪本的表現形式就會各有不同,原創繪本有利于“小蝌蚪”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生活中的經歷、思想、想象創編成一本本生動的繪本。
當美術和繪本成為好朋友,一條簡單的線也可以自由飛舞,變成小象美美的外衣;當美術和繪本成為好朋友,小蜘蛛滑過小河開始了奇妙的旅行……當美術和繪本成為好朋友,小兔子變成了小偷,肚子里還藏著它最愛看的書;當美術和繪本成為好朋友,大樹伯伯經歷了春、夏、秋、冬……還和貓頭鷹成為了朋友。當美術和繪本成為好朋友,農場里的小動物們愛上了小朋友的帽子,在那里安了家,小豬再也不搗亂了;當美術和繪本成為好朋友,臭美的小魚天天穿新衣,快樂地游來游去,飛飛的內心充滿了陽光;當美術與繪本成為好朋友,七個奇思妙想的動物走到了一起,創造出了不可思議的家!
(六)開拓創新,不忘傳統
將繪本融入小學美術課堂,可以充分利用傳統美術的多種樣式,加強我國傳統民間文化、歷史、人文、科學、藝術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將與傳統美術有關的內容納入繪本,讓這些繪本走進小學美術的課堂,美術教育工作者應抓住學校這塊教育的主陣地,充分挖掘其深刻內涵,弘揚傳統,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運用并開拓創新。
五、 結語
總之,繪本美術課,將繪本與美術完美結合,通過生動有趣的繪本閱讀導入,借助于畫、拍、揉、捏、搓、扔等形式,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以此來感受、認知色彩和簡單圖形,從而創作出屬于自己的繪畫作品。繪本融入小學美術教學是教學多樣化發展的生動體現,是教學改革的一項成果。每個孩子都能在一本本裝載著親子溫暖的繪本里找到通往神秘樂園的道路。盡管這種新的模式建構尚在發展和完善之中,但是它的優點已經明顯得到突顯。所以,將繪本融入小學美術教學這一繪本教學模式一定會越來越符合教育規律。愿更多的孩子愛上繪本、愛上世界,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夠體會到繪畫表達的自由和快樂,并因此獲得美麗人生。
參考文獻:
[1]張渝.小學美術教學中兒童繪本的作用及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17(12).
[2]徐瑞晨.中國傳統文化繪本與小學美術教育的探討[J].美與時代,2017(4).
作者簡介:丁琴,福建省南平市,福建南平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