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亮 黃叢林 邢浩春 劉曉彬 吳忠義
摘要:日本農業模式以小型家庭農場為主要特征,采取土地分散占有和集中分散經營的政策,適應了國土面積小和耕地有限的特點。河北省邯鄲市也具有人多地少的特點,在對邯鄲市大名縣楊橋鎮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分析邯鄲市家庭農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借鑒日本發展家庭農場的經驗,提出相應對策,以期促進邯鄲市家庭農場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日本;農業經營;邯鄲市;家庭農場;啟示
中圖分類號:F3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 2020) 20-0224-05
D01:10.1408 8/j .cnki.issn0439-8114.2020.20.050
家庭農場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企業化運作是家庭農場的顯著特點,而土地流轉是家庭農場發展的重要前提。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家庭農場可以使農業經濟高效、可持續發展,是一種被實踐證明有效能的經營實體。在當今經濟高度現代化的美國,現代農業的基本經濟組織依然是家庭農場,并表現出充分的活力和優越性[1]。發展家庭農場,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盤活農村資產,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積極性,激發農業活力;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加大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因此,發展家庭農場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發展家庭農場是歷史的必然。在美國和日本,家庭農場的存在由來已久[2]。美國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幾百萬家庭農場,是美國乃至世界上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之一[1]。日本土地資源匱乏,主要依靠農業科技優勢,發展規模小、土地生產率高的節約土地型家庭農場。日本農業用地僅占國土面積的12%,通過支持農民以委托或租賃的方式來流轉土地,從而使土地集中經營,產生規模效益。在日本,農協不僅是農民農業種養殖生產活動的指導者,也是農民培訓等相關服務的提供者,還是農業政策措施的實際執行者[3]。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家庭農場確定為現代農業生產四大新型經營主體之一[4],這被認為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中國農村經濟組織形式和土地經營方式的又一次變革[5]。2013年以來,中國家庭農場迅猛發展,不僅數量增加,而且還呈現出新時代農業產業縱向、橫向延伸的多樣化發展新態勢[4]。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家庭農場出現了分化現象。一些農民專門從事農業經營活動,成為純農戶;一些農民完全脫離農業,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成為非農戶;絕大部分農民在進行農業生產活動的同時還從事非農業活動,成為兼業化農戶。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農戶兼業率達44%。而美國、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等國家的農戶兼業率達50%以上,日本、韓國等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的農戶兼業率甚至超過了80%[6]。
影響家庭農場發展的因素主要有資金支持、土地流轉的便利性、技術支持、國家政策支持、經營模式等[7]。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2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落實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政策,完善“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一家一戶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
邯鄲市沙河市惠農家庭農場是河北省首家注冊的家庭農場,流轉土地80 hm2,種植黑小麥、綠小麥、黑花生等,年銷售收入400多萬元。河北省邯鄲市國土面積約12 071 km2,人口993.1萬人,人口密度823人/km2,人均占有土地0.12 hm2,土地資源稟賦存在人多地少的現象。
楊橋鎮位于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城西北20 km,面積約63 km2,截至2017年共有人口5.5萬人,下轄40個行政村,鎮政府所在地位于楊橋村。本研究以國際視野審視日本農業模式的特點,扎實開展實地調研,綜合分析邯鄲市家庭農場發展存在的問題,精準施策,以期助力邯鄲市家庭農場的健康發展。
1 日本農業模式的特點
日本農業模式主要建立在家庭農業經營協定的基礎上,由親子協定發展而來,是一種農業經營模式的契約表現形式。例如,日本政府鼓勵農田租賃和作業委托,避免因土地分散而阻礙農業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流轉,實現農業的集約化經營。日本人口眾多、耕地面積稀少、土地細碎化嚴重,有較長的水稻種植歷史,均以小農家庭經營為主。隨著農業協同組合的發展,日本依托自然資源稟賦,逐漸形成以小農家庭經營為主、以農業協同組合為橋梁的農業經營模式。農產品高附加值、特色化和品牌化是日本農業的主要特點。近年來,雖然日本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經營主體也在不斷分化和發展,但日本農業模式仍然以小農經營為主[8]。
1.1 “家庭農場+專業農戶”模式
日本家庭農場大致可分為4類,分別是自給自足家庭農場、補充家庭農場、勞動密集型家庭農場和資本化家庭農場。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典型的人多地少,所以日本農業是典型的精耕細作型小農業,土地分散、規模小,勞動密集型家庭農場占有優勢地位,且沒有雇工。近年來,隨著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少數上層農戶通過購買、租賃土地,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增加收益,走向農業專業化生產道路,發展成專業農戶[2]。
1.2“農協+農民”模式
日本農協起源于1900年,全稱是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Jap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以提高農業生產力、提高農民社會經濟地位、實現國民經濟發展為目的,是法制化的農民自主合作組織,對以小規模經營為主要特征的亞洲各國農業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參考價值。盡管農協并不是日本現代農業的直接經營主體,但其在代表農民談判、組織協調、監督管理、銷售農副產品、采購農業生產資料、農業金融服務、農業保險服務及農業管理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9]。
1.3“環保+農業技術”模式
日本非常重視充分利用和保護農業農村所具有的國土保護和環境保護機能,嚴格限制污染嚴重的企業立項、投產,工業廢水、廢氣、廢渣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后才能排放,污水不直接排人江河。同時,還開展抗病育種、抗蟲育種等選育工作,加強先進、實用、適用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制定相關的環保推進政策,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還大力改良水稻品質、減輕污染程度、降低生產成本,鼓勵生產綠色優質大米[2]。
2 邯鄲市家庭農場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土地流轉規模偏小,制約因素偏多
大名縣楊橋鎮是邯鄲學院的對口精準扶貧點,調研發現,當地大量農民進城務工為土地流轉創造了有利條件,但由于受工作難找、工作不固定、工資時有拖欠、工資不穩定等因素影響,農民不愿意放棄土地。調研還發現,大部分農民表示,“如果租金合適,就愿意流轉土地”。如楊橋鎮東周莊村流轉土地100 hm2,規模種植蜜桃;來自山東省的2個客戶流轉了楊橋鎮大霍莊村約27 hm2土地,主要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基本實行機械化生產;但更多的情況是農民以自己承包的土地為基礎,適當流轉貧困戶的土地,加上國家對貧困戶的扶貧資金,建設春秋蔬菜大棚,主要種植西瓜、絲瓜、甘藍等,年底給貧困戶分紅。楊橋鎮大霍莊村有2個在北京市務工的農民,利用在北京市的資源回村流轉了約7 hm2土地,建設冬季蔬菜大棚,主要種植青椒,并利用北京市的渠道將產品銷往北京市。但調研中還發現,一些家庭養殖農場在擴大養殖規模時需要占用部分土地,土地流轉渠道不是很通暢,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庭養殖農場的規?;?。少部分農民甚至片面認為,“自己承包的土地就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可以隨意處置”,因此有意無意地私自決定不流轉土地,加上目前農村仍然存在鄰里糾紛、干群關系等諸多矛盾,造成土地無法規?;鬓D。此外,有些農民私自高價轉讓自己承包的土地,也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家庭農場的健康發展。作為土地流轉的主導者和牽線人的鄉鎮政府以及作為農場主和有地農民中介人的村民委員會,在土地流轉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盡管土地歸集體所有,村集體卻沒有土地流轉的決定權,這也是造成土地流轉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
2.2產業化水平偏低,產品知名度較小
大名縣楊橋鎮的家庭農場以種養殖為主,但產業化水平偏低。目前,在政府資金的支持下,借助扶貧資金,各種家庭種植、養殖農場得到較大發展。但家庭農場主多是普通農民,從種養殖大戶轉變過來的偏少,習慣自給自足,缺乏農業實用新技術,如蔬菜大棚建設技術、蔬菜種植及管理技術等,只能花錢聘請技術指導。產品主要自產自銷,多數還沒有形成自有品牌和產業化規模,即使是已有品牌,也只在邯鄲市及周邊地區有一定影響,在全國知名度較小。迫于壓力,部分產品如雞蛋只能與品牌企業、超市進行合作,實行借牌經營、貼牌銷售,但許多大型超市都有自己的產品供應地,家庭農場的利潤空間變小。
2.3 產品質量偏低,經營風險偏高
一些家庭農場主由種養殖大戶發展而來,承擔市場風險的能力較低,市場競爭力弱。由于家庭農場的企業化特征,優勝劣汰機制凸顯,家庭農場在初期發展中面臨較高的經營風險。盡管可以通過加入合作社來降低風險,但中國的專業合作社對家庭農場的服務能力與歐美的農業合作組織、日本的農協還存在一定差距,與家庭農場的關系需要繼續理順。在大名縣縣委、縣政府協調下,部分家庭農場與一些農業產業化企業,如種苗培育農業企業、養豬龍頭企業之間開展了初步合作,但缺乏成熟的對接機制。借助互聯網的農村電商平臺建設剛剛起步,家庭農場產品銷售渠道不暢,出現產品滯銷、效益低下等問題,有的家庭農場主陷入資金困境,嚴重影響了家庭農場的發展。值得深思的是,許多大型家庭農場確實實現了土地規?;?,產品銷售順暢、效益提升,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化經營,但這是在利用國家政策、使用國家補貼資金的前提下。一旦離開了國家資金的支持,許多家庭農場步履維艱,發展緩慢。這些凸顯的瓶頸,阻礙了多數家庭農場的快速發展。
3 推進邯鄲市家庭農場發展的對策
日本農業以小型家庭農場為主要特征,采取土地分散占有和集中分散經營的政策,適應了日本國土面積小以及耕地有限的特點,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基于實地調研,借鑒日本發展家庭農場的經驗,提出如下推進邯鄲市家庭農場發展的對策。
3.1 加快土地流轉,發展中小型家庭農場
一般認為,影響土地分配的因素主要有4個,包括自然條件因素如氣候、地理、土壤、水分利用條件;農場管理因素如農場大小、經營規模、農場土地使用強度、農業勞動力、耕作類型及依靠農場的收入;地方層面因素如地方政府政策、城鎮化水平、農產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準人及農業合作社的領導力;國家和國際因素如農產品供需平衡、國家政策、國際貿易影響。如果研究區域是一個國家或全球地區,則更高層次的因素變得更加重要[10]。結合邯鄲市人多地少的實際,借鑒日本發展小型家庭農場的模式,邯鄲市應大力進行土地流轉,發展小型家庭農場,適度發展中型家庭農場。一方面,加強宣傳力度,使農民充分認識土地流轉、發展家庭農場的重要性,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培育家庭農場主,制定優惠政策,引導專業大戶擴大經營規模,吸引有經濟實力的農民工回鄉創業,發展家庭農場。同時,要積極探索土地流轉的有效辦法。如統一土地認證標準,明確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解除流轉土地農民的后顧之憂;制定土地流轉程序,規范土地租賃經營,積極開展土地掛牌拍賣試點,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簽訂土地流轉合同,逐步形成一整套土地流轉的制度體系。保護流轉土地農民和家庭農場主雙方的利益,農民不僅有流轉土地的收入,在農場里打工還有兼業性收入,從而促進農民增收;而農場主也能通過土地連片經營,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規模效益。此外,還要鼓勵有條件的家庭農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使農產品出口創匯,提高經營效益;制定優惠政策,保證家庭養殖農場的經營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