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晨
【摘 ? ?要】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一位班主任,對學生就應該像照顧花朵那樣,不應只是贊賞,還要精心管理,預防病蟲害。怎么管理學生呢?首先要給學生自我管理的機會,給學生展示的平臺,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圍繞班級小崗位建設展開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生;班主任;崗位;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5.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3-0032-02
一、深入淺出,了解為先
有一句名言說:“要想走進一個人,必須先了解一個人。”所以,每到一個班級,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學生,包括他以前的學習情況、思想情況、紀律情況、家庭情況等,這能幫助我有效地了解學生,讓我和學生逐步建立信任,真正做到互相信任,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分析和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辦事風格,對他們的溝通能力、辦事效率等各個方面做出一個整體的評價,對積極認真、埋頭肯干、熱情奔放并具有一定組織能力、威信度高的學生要做到心中有數。所謂“深入淺出”,就是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但不浮于表面,只是暗中觀察,了解為先。
二、按需設崗,人人有崗
班級崗位設置的原則是按需設崗,人人有崗。這里的“需”,一方面是看班級之需,另一方面是看學生發展之“需”。班級中每天都會有許多雞毛蒜皮的小事,面對具體而瑣碎的班級事務,需要班主任、學生共同承擔。另外,學生作為成長中的人,有實踐鍛煉的需要、展示的需要、溝通的需要,因此在設置班級崗位時,要有針對性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要符合學生年段特征,要盡可能涉及班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培養學生自律、自主能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升學生領導能力,培養學生規則意識。不少學生都有做班干部的欲望,但根據年段特點需要有不同的措施。因此,我培養小助手的總體思路是低段“選”,中段“評”,高段“輪”——即一二年級重點是教師發現,三四年級重點是學生選,選出大家喜歡的同學,再每月一評價一改選,高年級則采用人人參與輪流制度,每屆民主評議出班級最優秀的崗位。以中年級為例,中年級的小朋友仍然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但比低年級的小朋友多了些自主活動能力,這時候教師就要適當放手。開學初,我就利用班會課告訴學生要進行班級崗位競聘的消息,然后讓學生通過討論,自主明確崗位設置和崗位職責。大家各抒己見,討論熱烈紛呈:班長、副班長、食堂管理員、路隊管理員、午睡管理員等可愛的代名詞一一出現,于是,我順勢將學生提出的崗位進行歸類,形成以班長為核心,以五大部門——紀律部、勞動部、學習部、文娛部、服務部為依托,以值日班長為加持的班級管理體系,把班級打造成一個小團體。通過討論,全班同學共同明確了各個部門的職責:班長、值日班長——檢查監督各部門工作情況,并在次日的自習課上及時反饋;紀律部門——維持班級一天的紀律;勞動部——保持班級干凈整潔,放學后檢查班級的衛生;服務部門——每天午餐時,維持午餐紀律,檢查光盤情況,并在第二天進行反饋;文娛部門——黑板報、墻報的布置,學生作品的收集和展覽。通過這樣的班級管理體系,將班級的日常事務盡可能地交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極大限度地挖掘和培養學生的能力。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崗位部門一出來,學生迫不及待地開始挑選自己心儀的崗位,通過“崗位大競選”主題班隊,學生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崗位:有管理能力、領導能力的學生紛紛進入了紀律部;學習好,有表率作用的學生都成了學習部的一員;像小蜜蜂一樣勤勞能干的學生是勞動部的代名詞;文娛部都是多才多藝的學生,相信他們一定會把班級活動搞得有聲有色……這樣的崗位設置,真正做到人人有崗,能鼓勵他們發揮創造性。
三、耐心指導,評價有法
小學生的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在全新的工作崗位上需要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他們雖然具有工作熱情但缺少實踐經驗,無法準確把控自己的工作重點,這時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持,幫助他們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與工作要求。例如筆者在早讀組織、帶隊做操、眼保健操紀律管理、衛生監督與檢查等第一次活動中,手把手地給學生做示范,學生很快就適應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同時,學生也形成了責任意識,他們覺得自己能夠為集體做出貢獻是非常光榮的,我繼續鼓勵學生努力工作,做好同學們的榜樣,學生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出來巨大作用。
班級小崗位的建設,還要有與之配套的評價和獎勵機制。我利用每周班會課、晨會課,先由班長、值周班長對上星期的班級情況做總結,然后采取民主的評選辦法,由班主任和全班同學對各個部門進行評價,根據對待工作的態度是否認真負責,能否及時完成各種監督、反饋工作等方面,對每個部門一周的工作做一個綜合的評價,選出優秀部門、優秀成員及時給予鼓勵,進行班內公示,頒發表揚信,并與期末評選優秀班干部相結合。
優秀崗位的培養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其中的艱辛也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班主任在整個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旨思想,這樣才能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參考文獻:
[1]張顯燕,王振海.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