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呈
【摘 ? ?要】數學的知識比較抽象,思維導圖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原理主要是思維的可視化、直觀化,利于學生掌握和記憶。而組織和培養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又產生了新一層教育價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能力,培養思維素養。通常,組織學生自繪思維導圖應重視三點:一是避免純美術思想,二是掌握常用導圖類型,三是重視思維過程。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繪;思維導圖;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3-0048-02
思維導圖在我國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時間還不算太長,但它優質的助學、助教作用很快就得到了教師的廣泛認可和積極運用。思維導圖的效用原理,簡單地說,其實就是思維和知識體系的可視化、直觀化。基于腦學科的研究理論,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直觀認知、記憶效果要遠強于純抽象的理解記憶。特別是對小學數學來說,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直觀感性的認知習慣是一對顯而易見的矛盾,而思維導圖恰恰是解決這對矛盾的“金鑰匙”。通常來說,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大多是由教師設計、繪制之后展示給學生。這種運用方式的成效也是相當明顯的。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如果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去繪制思維導圖,會產生新一層的教育價值。
一、自繪思維導圖的價值
通常,由教師設計、繪制并展示給學生的思維導圖,可起到幾個效用:一是幫助學生回顧、整理知識,使學生系統、有條理地把握知識;二是從直觀可視的角度引導學生的思維,使其更快速、有效地理解新知識;三是基于感官記憶原理,使學生更牢固地記憶知識——而學生自繪導圖,同樣能起到以上幾個效用,而且還有以下幾點“增值”效益:第一,因為自繪過程是由學生自己進行思考、歸納、提煉、創新,比起“吃現成飯”來說,可以對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第二,自繪思維導圖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因而,通過這個過程可以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解析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三,視覺、聽覺等感官記憶方式已經證明比純抽象的記憶效率要高得多。而學生自繪思維導圖,圖類、形態、顏色等都是由自己思考后決定的,繪制過程加視覺直觀,使記憶效果更佳。第四,對小學生來說,繪圖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再加上參與度、開放度、自主性高,對調動其學習興趣具有較明顯的作用。
二、自繪思維導圖的策略
(一)避免純美術思想
組織學生自繪思維導圖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趣味性的一個因素,就是具有美術方向的審美和創作感。但這也容易產生一個錯誤的心理傾向,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往往會把自繪導圖任務當成一個美術創作機會。追求把思維導圖畫得美觀一些,確實是無可厚非的。而且,漂亮的導圖也能夠強化學生的記憶效果。但是,如果過于重視這種意識,忽視了思維導圖本質是數學學習任務這個核心,忽視了導學、強記的效用,就犯了形式主義錯誤。如,在學習“小數的除法”時,讓學生用思維導圖去歸納“兩個數相除,如得不到整數商,會有幾種情況”。有的學生就出現了這類問題——因為兩種情況(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后面的小項不一樣。有限小數的后面沒有分項內容,而無限小數后面又再分為“無限不循環”和“無限循環”兩個分支。有的學生畫出圖來感覺不對稱,就自作主張把無限小數后面的兩個并列分支改為合并為一個小項。這樣一看,表面上的圖形上下對稱了。可是,無限小數知識點的邏輯關系就不對了。此類問題,學生在畫樹狀導圖、組織結構導圖的時候最常出現。教師一定要特別重視,注重發現學生的這種問題并進行提示,要求學生不能為了美觀而改變知識結構或省略、添加小項。另外一個也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小學生對色彩的審美傾向比較追求“熱鬧”,不太欣賞色彩的單一、簡潔美。在畫導圖時使用顏色比較亂,一個導圖七八種顏色經常出現。顏色對于導圖的醒目提示作用被弱化,反而使導圖顯得零亂、無序,教師也應指導學生改變這種習慣。
(二)掌握導圖的類型
思維導圖有多種類型,分別用于表現不同知識信息的不同邏輯關系。比如圓環形的圈層圖,用于表達知識核心與外延的層級;氣泡形的導圖是用來表示一個核心和多個平行外延的輻射關系;樹狀圖常用于表達一個主干下多層級、多分支的復雜知識體系;橋型的思維導圖主要是用于對幾個并列關系知識點的呈現和簡明注解;流程圖(組織結構圖)類似于樹狀圖,主要用于梳理多層從屬關系,但比樹狀圖表述要簡明些……
在組織學生自繪導圖的時候,經常遇到學生采用的導圖類型與知識的邏輯關系不對應的現象。比如前面提到的“小數除法商的類型”,有的學生采用結構圖,這是正確的。但有的學生用了線性的路徑圖,把所有概念點表達為前后的因果關系,這顯然就是錯誤的。
出現此類問題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培養(這也是我們組織學生自繪導圖的意圖之一),二是教師沒有專門教過學生思維導圖的類型(潛意識中認為學生會“無師自通”)。這就造成大多數小學生只會使用樹狀圖或組織結構圖。對此,教師應專門結合具體知識點把幾種常用的思維導圖類型教給學生。這個工作做好了,學生自繪導圖的質量才能有保證。
(三)重視思維的過程
有些教師很不喜歡組織學生自繪導圖,原因是以小學生的知識把握能力和思維能力,他們繪制的思維導圖往往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漏知識點或知識邏輯關系不正確等。因而,教師習慣自己繪制,然后讓學生去照著畫。其實,我們組織學生自繪導圖的目的,結果是一個目標,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素養發展。也就是,在學生自繪的過程中去訓練其思維、探究等能力。如果只是照抄教師的導圖,省略了自己思維、歸納的過程,這就失去了教育價值。因而,既然要培養學生素養,那么就一定要讓學生親歷過程,讓他們自己獨立(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以解決部分學生能力不足的問題)歸納、提煉、總結、設計、繪制。不要怕學生出錯——通過最后教師的評閱、指導,糾正學生的錯誤,還能起到深化學習的作用。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了“小數”(五年級)的三個單元后,通常教師會馬上帶領學生回顧。這個時候,就不要直接給學生展示一個小數知識的系統思維導圖,而是在課堂上給學生時間,讓他們自己從課本上三個單元(意義和性質、加減、乘除)中歸納、提煉,并獨立確定圖形并進行繪制。由學生自己思考,既能深化其對知識的系統把握,又能訓練其思維和交流能力,一舉多得的效用是教師直接展示知識系統導圖不能達到的。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基于思維可視化的原理,對于提升教學質效和實現深度學習的作用非常明顯。而教師組織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又比教師直接提供導圖會產生新的教育價值——除了深化學習效果之外,還可以起到調動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習素養的作用。組織學生自繪思維導圖,教師可關注三個策略要點:一是指導學生避免純美術思想,二是教學生掌握常用的思維導圖類型,三是重視思維的過程性。
參考文獻:
[1]袁學新.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思維導圖的分析探討[J].教師,2011(14).
[2]冉紅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巧用思維導圖的探討分析[J].才智,2017(26).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