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良
關鍵詞林業管護;存在問題;基本策略
森林覆蓋率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環境和綠化效果的重要指標,森林覆蓋率對當地氣候的調節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提升森林覆蓋率,就要加大林業建設,大力植樹造林,提高林木土地占有率。提升森林覆蓋率并不是單純地植樹造林,還要加強管護。林業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內提升森林覆蓋率。為了提高林業建設成果,加強林業管理和養護,只有建設和管理同時加強,才能盡快形成林業建設規模,更好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目前,林業管理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管理模式,林業發展也在穩步前進,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盡管林業建設和管理走上了比較正常的發展渠道,但是,隨著林業建設的深入發展,各種管護方面的問題也會逐步出現,即林業建設和管理方面并不存在永遠適用的建設和管理模式,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推動林業建設和發展。為了探索林業管護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就要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并從根源查找問題實質,從而得出解決的基本方法,促進林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1林業管護當前存在的問題
林業建設作為一項長期性工程,在建設過程中,還存在管護問題。管護效果的優劣會直接影響林業建設的成果,因此,要重視林業建設過程中的管護。目前,林業管護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適應林業建設的需求,但是,隨著林業建設的不斷深入,目前的林業管護也出現了新的問題,分析和查找這些新的問題產生的根源,有利于促進林業建設的穩步前進。
1.1管護范圍不清
林業建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公益性生態工程,為了重建生態優美的河山,國家運用了大量的資金用于恢復生態。在恢復生態過程中,退耕還林還草成為當前最為龐大的林業建設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讓原有的山坡地重新成為林地。大面積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使得原來的山坡地重新恢復生態,林業發展迅速。在各種林業建設措施的推動下,林業建設成果也逐步顯現,氣候逐漸變得適宜,風沙天氣減少,各種惡劣的天氣現象也逐步減少。這是各種林業建設綜合措施共同推動的結果,在林業建設成為當前生態恢復工程主旋律的同時,管護方面的問題并未完全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在大力建設林業工程的同時,對各種林業用地產權、管轄權等出現了劃分不清的現象。管轄范圍不清,導致責任難以明確,這樣就造成重復管轄或無人管轄現象。這兩種現象都不利于林業管護,也不利于林業發展。另外,隨著林業建設的深入發展和快速進步,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林業建設步伐的要求,這樣就造成林業管理制度的缺失,導致管理出現漏洞。
1.2林政執法問題
林業管護過程是維護林業建設成果的重要舉措,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就難以形成林業建設成果。林業執法隊伍作為林業部門唯一具有執法權的行使者,有效執行法律所賦予的執法權力,對于破壞林業建設成果的行為擁有執法能力。目前,各地林業部門都設立了林政執法大隊,林政執法大隊的成立,對于維護林業建設成果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林政執法大隊在各地都可以行使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也確實保障了林業發展,但是,林業執法大隊成立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是執法人員的法律素養問題。各地執法人員都是從各自單位抽調組成,并不是專業從事法律人員,執法人員有些是直接轉行或只是經過簡單的培訓,法律素質較低。這些法律素養并不過關的執法人員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很容易犯錯,有些甚至對基本的林業法律法規都不甚了解。其次,大多數執法人員沒有執法證件,屬于無證執法,這樣造成的后果就是知法犯法。實際上,無證執法并沒有執法權力,下發的執行通知并不具備法律效力,但是,在實際執法過程中,這樣的執法現象非常常見,這就造成林業執法非常被動,有些執法人員因為法律素質和沒有執法證的原因而不能執法。
1.3林業開發問題
以林業建設為主題進行生態恢復的林業開發具有很大的難度。但是,任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都是建設和開發利用并重才能獲取最大效益。因此,林業開發問題需要謹慎對待。目前,為了大力建設林業,國家采取退耕還林還草補助的方式恢復生態進行林業建設,目的是盡快恢復山清水秀的大好河山。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林業開發難度巨大,如何把控其中的關鍵,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建設困難但破壞容易,經過幾十年無序的野蠻掠奪開發,森林覆蓋面積大為縮小,氣候變化異常,風沙天氣增多,水土流失嚴重,各種反常現象頻發,這些現象的形成讓國家認識到瘋狂掠奪自然的嚴重后果。在這種情況下,西部大開發的決策開始出臺并強力執行,經過近二十年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生態開始恢復,林業建設穩步前進,大自然的各種異常現象開始減少。林業建設成效的顯著讓人們認識到破壞林業的巨大代價,也在社會上形成共識,林業開發利用在目前并沒有前途,也沒有投資價值,造成有限的林業資源難以開發利用,沒有形成可持續建設模式。
2解決林業管護的基本策略
林業發展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改善能夠提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林業的健康穩定對生態、社會經濟都具有促進和保障作用。解決林業建設過程中的管護問題,對于提升林業建設管理效益和林業的健康發展都具有積極作用。在林業管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利于林業發展的問題,要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法,這樣更有利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1幫助就業。穩定管理
在退耕還林還草政策的推動下,大部分山坡地都開始退出耕作,封山育林。這些退出的耕地目前所有權歸農民所有,栽種和補種都是農民自己負責,當地鄉鎮林業站進行監督和管理,這種方式在目前情況下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由于退耕后的林地所有權屬于農民,農民有權處置自己的耕地。移民搬遷的退耕戶雖然離開家鄉,但仍然擁有耕地所有權。部分林地由于栽種不同樹種,林地的權屬也有不同,這些情況的構成因素有其復雜的歷史原因。為了保護生態,保證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對這些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對農民自己的耕地所有權問題,雖然農民依然擁有所有權,但是國家進行了相應的補助,因此,可以以補助為信托,督促農民保證退耕還林成果。對于已經離開家鄉的農民,要對其進行相關就業培訓,最大限度地幫助其就業,讓退耕地不再復種對于不同林地的不同歸屬,要區分林地的用途,根據用途確定管理權,但要保證林地不能用作他途。
2.2加強培訓。持證執法
為了加強林業管護,林政執法是目前林業部門唯一可行的強力管控措施。針對目前各地林政執法人員法律素質低下的情況,要對執法人員進行行政執法方面的專業培訓,聘請專業從事行政法律專業人員對所有執法大隊人員進行培訓,為了保證培訓效果,培訓結束后要進行考核,同時,行政執法培訓要具有長期性,不能培訓一次就保證執法人員能夠對執法范圍內的法律條款熟悉。對于沒有接觸過行政法律的執法人員需要長期的培訓和學習,才能理解和掌握相關法律條款,才能在實際執法過程中依法辦事。在加強執法人員培訓的同時,要挑選能力強,業務能力好的執法人員進行執法證培訓。執法證是執法人員從事執法工作時有唯一有效證件,沒有執法證就沒有處罰決定權,也沒有相應的執法權,因此,執法人員進行執法證件培訓是非常必要的措施。為了嚴肅林政執法,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必須亮證執法,沒有持執法證件的執法一律按無證執法處理。作為執法人員,絕對不能知法犯法,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要求依法行事。
2.3加強探索,合理開發
林業建設有其合理的規律,西部大開發20年,生態逐步得到恢復,林業建設成果斐然,取得這樣的成果,是全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因此,全民都會珍惜來之不易生態改善。在林業建設成果逐步走向規模化的同時,研究和探索林業合理性開發是林業可持續建設的必經之路,只有開發利用和建設兼顧,才能推動林業更加健康發展。針對目前林業發展情況,在持續推動林業建設的同時,要鼓勵農戶營造經濟林。經濟林也是林業建設,同樣具有改善生態的效果,而且經濟林營造也是擴大林地面積。經濟林的營造成果是林業開發和利用的健康發展,也是增加農戶收入的有效措施,因此,農戶會積極配合。這種農戶主動行為,能夠快速推動林業建設,使林業建設更加健康發展。利用林業資源發展生態旅游,是林業有效利用的又一種體現,這種利用方式,不僅不會破壞林業,還可帶來林業收入,而且能夠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林業,了解生態。林業開發利用不是破壞,更不是不顧生態,而是為了林業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只要對林業進行認真的研究,就能發現許多保持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3結語
林業建設的目的是恢復生態,為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在林業建設過程中,不僅要保持林業建設的力度,更要管護好林業建設成果。只有建設和管護雙重并重,才能更好地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