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旭榮,汪玉容,舒敏潔,汪洋 (凱里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貴州 凱里 556011)
隨著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以新技術、軟件為依托的線上資源已逐漸融入到高校的日常教學中,網絡學習平臺快速的興起與日趨成熟,為線上教學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1]。線上有豐富的教育學習資源,支持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教師從知識的講授者轉變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
建設法規課程作為本校土木工程、工程造價核心課程,同時是土建類執業資格考試的必考內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建設法規課程教學改革的文獻中普遍提到該課程存在教學內容龐雜、內容陳舊交叉、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單一、學生課堂的參與度不夠等問題。筆者已根據上述問題針對性進行了教學改革,以土建類執業資格考試法規考試大綱為藍本對教學大綱進行修訂,使教學內容與土建類執業資格考試接軌,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接軌[2]。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采用案例教學法、翻轉課堂等教學手段,相比傳統教學手段,教學效果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學生分析及辨別思考問題的能力不夠,離教學目的的實現還有一定的差距。為了著實提高教學效果,對“建設工程施工環境保護、節約能源和文物保護法律制度”教學單元進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建設法規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適用性。
根據課程線上資源條件,選擇現在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作為線上教學平臺,凱里學院網絡教學平臺屬于一種小規模限制性課程(即SPOC),只有選擇該課程的在校注冊學生才能學習。該平臺是以課程為中心的網絡管理系統,老師可以通過該平臺發布課程簡介、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案、課件、等教學資源,向學生發布案例、試題庫、問題討論等[2]。學生可以下載該平臺APP或直接從網頁進入該平臺,下載教學資源,自行學習、完成直線測試、作業等任務。根據“建設工程施工環境保護、節約能源和文物保護法律制度”教學單元的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碎片化處理成“施工現場噪聲污染防治的規定”、“施工現場廢氣污染防治的規定”、“施工現場廢水污染的規定”、“施工現場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規定”、“施工節約能源制度”及“文物保護范圍”六個知識點,根據知識點錄制相應的微課視頻。視頻中還包括根據知識點設置的案例和習題,以便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理解和實踐應用能力。然后將視頻發布到學校網絡教學平臺《建設法規》課程中相應的學習播課單元中,供學生在線學習使用。
在上課的前一周,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發布學習任務清單,提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要求學生根據學習任務清單觀看微課視頻,完成視頻中的習題解答,實現知識點的內化與鞏固。在學完全部視頻之后,再完成從試題庫中隨機抽取線上測試試題,檢驗學習效果。
為了有效地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地結合過渡,首先是檢測線上教學效果。在開展線下教學之前檢查學生線上學習情況,通過統計學生的線上學習時長、知識點習題回答準確情況、在線測試情況等綜合評價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易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擬在線下課堂進行講解答疑。二是鞏固難重點,回顧本章節線上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達到鞏固本章節知識點的難重點目的,指出學生在線測試、知識點習題中的易錯點,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三是理論聯系實際,使用案例教學法,分組討論的形式實現知識的實踐工程應用,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與思考解析實際問題能力。通過實際建設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及發現文物等時事熱點新聞作為案例,學生分組討論施工單位的違法行為及應該做的保護措施,各單位的職責問題,導致停工等損失賠償問題。從“四節一環”中的“節地”角度討論本科畢業設計施工組織設計中施工場地布置圖合理性問題。
根據學生線上、線下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布置線上課后作業。作業以土建類執業資格考試真題為主要內容,不僅可以使學生提前感受土建類執業資格考試氛圍,提前了解土建類職業資格考試法規的考試形式,而且能有效地完成知識內化,再次檢驗教學成果。老師可以在線解答學生的錯題,再次幫助鞏固復習相關的知識點。
相比其他土木工程類專業課程,建設法規課程內容繁雜、法律法規條文多,專業性和綜合性強,在學生的潛意識中,建設法規課程屬于“無用”課程,導致學生對課程重視度不夠[3]。如何達到課程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和增加課堂參與度等問題,尤其是線上教學在沒有教師監督下,學生如何能夠自主學習、獨自完成知識點習題及在線測試等問題,是線上教學必須解決的難題。本次將過程性考核成績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過程,建立綜合的過程性考核評價機制,其中線上考核占60%,線下考核占40%。線上過程性考核包括在線學習時長、知識點習題回答情況及在線測試成績,并將在線學習時長納入到考勤考核,解決知識點習題解答抄襲問題。線下考核包括小組案例討論表現情況、小組間成員互評成績。同時建立線上線下互懲勵機制,對線上表現良好,但線下表現不好的小組成員進行相應的減分,對線上考核成績不好,但是線下課中表現優異的小組成員給予加分,課程線上、線下都表現優異的小組成員給予額外的加分。
與其他教學單元相比,本次課程采用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學效果得到較大改善。一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增強,學生進入課程的次數及在線學習時間長度明顯增加。二是教學效果明顯,知識點習題及在線測試成績及課后知識內化參與率及成績都有一定提升。三是課堂氛圍活躍,學生課堂參與度高,在課堂案例討論環節,小組成員分析討論問題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氛圍活躍。四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學生在課堂案例分析中,學生能夠對案例背景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見解,課堂知識內化中的真題不是死搬硬套課文原話而是需要理解性的解答,體現了線上教學模式學生不受學習時間及方式的限制的優點,學生可以反復學習,達到對知識點真正意義上的理解掌握。
運用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在“建設工程施工環境保護、節約能源和文物保護法律制度”章節中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對課程的線上教學資源建設及線上、線下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教學效果、課堂氛圍、學生課堂參與度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均有提高,體現了混合教學模式優勢,說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適用于建設法規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