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芃 陳浩 左妍
【摘要】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對參賽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教師的全面發展。在對教師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通過多種方法提高教師對學習職業教育發展、教育理論水平、信息化教學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專業和課程建設能力,促進其養成良好的教學規范,注重在日常教學中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為參加比賽打下基礎。
【關鍵詞】教學能力?實訓教學?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
自2010年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已成功舉辦9屆,在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兩年,原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調整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納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賽事體系繼續舉辦,由重點考察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拓展為全面考察教師的教學能力。2019年,要求提供不少于12/16學時連續、完整的教學內容,對教師基本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校在近四屆信息化教學和教學能力比賽中獲得5個一等獎,在教師培養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筆者在比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得益于學校對教師職業教育、教育理論、信息化教學、實踐教學等方面的培養培訓,教師教學能力顯著提高,為參加比賽奠定了良好基礎,現結合培養培訓要點進行闡述,希望為今后的教學能力比賽備賽及日常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一、提高教師對職業教育政策的學習能力
當前,職業教育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可通過組織會議、統一學習、開展自學的形式,加強教師對產教融合、醫教協同、校企合作、1+X證書制度、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三教”改革等職業教育發展政策方面的培訓,提高教師要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敏感性,提高教師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學習能力,加深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了解,緊跟時代發展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只有充分掌握政策文件精神,才能將相關要點落實在日常教學工作和比賽作品中。
二、提升教師教育理論水平
目前,較多職業教育教師對教育理論不甚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進行教學實踐,缺少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容易將教學實踐帶入誤區。一名好老師不僅要知道有何種教學方法、有何種學習評價與反饋,還要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習評價與反饋方法;不僅要知道有何種教育理論依據,還要知道每種教學理論的優點與不足,能夠依據學生認知規律、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因此,在平時的培訓中,應注重對教育理論的培訓,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較好地進行教學設計,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三、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信息技術與資源的使用是教學能力比賽中的重要方面,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方案中強調,注重利用信息技術與資源,關注教與學全過程的信息采集,解決技術技能培養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筆者在比賽中針對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最早、最突出的臨床表現,即記憶力減退,從日常教學內容中選取最應早期實施的護理措施“記憶力訓練的護理”作為參賽項目進行比賽。教學設計階段,不少院校教師反映,記憶力訓練的護理符合題目要求,但是不知該如何融入信息化手段。而在該項目中,記憶力訓練原理的展現、操作過程的記錄,與患者溝通的內容均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才能完成。筆者在教學和比賽中,使用了自主開發的腦萎縮和改善認知功能原理動畫、記憶力訓練操作實時評價軟件、操作訓練軟件,采用同屏技術、智能監測陪護設備等多種信息化手段進行授課,解決了難以理解的教學問題,強化了操作效果。由此可見,部分教師對信息化手段作用和內涵的理解還不夠透徹,信息化教學能力亟待提高。在信息化教學時代,學校應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參加信息化教學培訓,學習信息化技術手段應用方法,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四、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技術技能培養是高職教育培養的關鍵,在比賽中,教師需完成關鍵技術技能的操作與示范,這就要求職業院校教師需具有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技能操作需嚴謹規范。我校每年定期派出專任教師到醫院、企業實踐,聘請醫院、企業兼職教師承擔實訓課程,專兼職教師定期開展教研,通過臨床實踐、參加教研活動,專任教師普遍對臨床護理技術掌握較為熟練,具有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能夠較好地承擔實訓教學任務,對日常教學和參加比賽具有較強支撐作用。
五、提高教師專業和課程建設能力
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要求教師對堂課教學進行展示,而要想設計好一堂課或一個教學內容,就要求參賽教師熟知課程內容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知曉人才培養運行流程、課程體系、課程與實習的關系、課程運行過程,這樣才能做到教學設計過程流暢。因此,需采取職稱評定、績效改革等措施,引導教師參加專業和課程建設、課題研究、項目建設、參加培訓,通過多種途徑提高教師專業和課程建設能力,從而順暢地完成教學設計。
六、培養教師形成良好的教學規范
目前,職業院校專任教師幾乎都是畢業后直接到學校工作,大部分為非師范專業學生,雖然在剛剛進入工作崗位時已經過教育理論等培訓,但教師的儀表儀態、語言表達、板書課件等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指導和訓練才能形成符合教學規范要求,單純靠日常教學中自身摸索或比賽前短時間的準備難以達到要求。而在比賽中,教師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學規范將會直接體現在作品中,如出現不規范行為將會影響作品質量。近年來,我校建立了青年教師“一對一”培養機制,年輕教師與教學效果好、教學經驗豐富的高級職稱教師簽訂培養協議,由專人對年輕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學行為進行指導,幫助年輕教師盡快成長,取得較好效果。
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涉及師資培養中的多個方面,學校可為教師制定師資培養方案,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培養和培訓,這樣才能使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參加比賽時做到胸有成竹,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1]王揚南.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述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4):14.
[2]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方案[EB/OL].
[3]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方案[EB/OL].
[4]熊美珍.信息化教學大賽對高職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提高的思考[J].才智,2017,(36):134.
基金項目: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VE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