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忱
【摘要】文言文閱讀是歷年對口升學考試必考項,通過對近幾年黑龍江省中等職業學校對口升學語文考試試卷分析,文言文分值約占整套試卷分值的10%,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效率,已經成為很多中職語文教師教學活動關注的重點內容。鑒于此,近幾年新興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微課引進文言文課堂教學中,根據文言文考試大綱內容重點分析微課在文言文各類教學知識點中的運用,從而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微課?有效性
一、微課在文言文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微信、微博、微電影……近幾年,“微+X“格式悄無聲息地來到我們的身邊,影響著各行各業。“微時代”已然到來,而現代教育也迎來了新型的教學資源——微課。“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根據概念,我們知道微課的作用主要幫助教師解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中等職業學校對口升學語文考試大綱中明確指出要重點考察考生對文言實詞含義、虛詞用法的理解;會分析文言句式及對整體文章關鍵語句的翻譯等。因此,教師在組織文言文教學活動時主要的教學任務有介紹創作背景;對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等文言現象的總結和歸納;與現代漢語比學會分析文言句式;翻譯關鍵文言語句等。而傳統的文言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為達成優良的教學效果,努力嘗試各種方式和方法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但結果卻總是老師頭疼,學生迷糊,反復講,循環聽,效果卻往往差強人意。鑒于文言文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微課的授課特點及功能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教學難題。
二、微課在文言文教學各環節中的有效應用
(一)微課在課前準備的應用
受文體限制,中職語文教材中很多文言文篇目都是節選整個篇目的部分內容,為了保證學生對節選片段的理解,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對整篇文章的創作背景或者節選片段的故事梗概有個初步交代。另外,教師也需要對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有個細致地講解,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有助于其從總體上把握作品的內涵,準確理解作者的情感。如講授課文《鴻門宴》時,本片文章選自史學名著《史記》。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發展梗概,教師可借助影視作品和相關歷史題材的紀錄片,先行制作“楚漢爭霸”的微課視頻,幫助學生理解“鴻門宴”產生的時代背景。再如,教師在講解水滸傳名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林沖性格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思想發展變化,教師對“東岳廟里辱嬌妻”“白虎堂上設奸計”“野豬林中謀性命”“火燒草料場斷后路”四個情節制作微課,為本節課做好鋪墊,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林沖性格及思想發展變化。
(二)微課在文言文句式中的應用
文言文教學中一大教學難點是對文言句式的把握。常見的文言文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和省略句。這些句式中以倒裝句為學生在學習文言文中最難突破的學習難點。通過對黑龍江省中等職業學校對口升學語文考試試卷中文言文試題分析得知,倒裝句是必考項目。倒裝句中以“定語后置”和“狀語后置”“賓語前置”最為典型,學生常常弄混。例如: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句,《勸學》。
(2)得復見將軍于此。狀語后置句,《鴻門宴》。
(3)大王來何操?賓語前置,《鴻門宴》。
教師在講解這三種倒裝句句式時,提前錄制好每種倒裝句式的構式結構,運用對比法、歸納法和演繹法,幫助學生理解這三種句式。首先,通過歸納法總結出每種倒裝句的格式,在運用對比法分析比較三種句式的構式特點。其次,運用演繹法讓學生自主嘗試發現、歸納總結,以課后練習的形式來檢測和鞏固學生的學習。在錄制微課時先由學生熟悉的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則入手,歸納出現代漢語的三種句式語法規則,然后由現代漢語句式的意思引出這三種倒裝句式的文言表達,從而歸納出文言文中這三種常見的倒裝句的語法規則。學生就可以通過對文言例句微課的反復觀看,運用演繹法,自行分析文言文中其余倒裝句式的格式,由淺入深,逐步實現倒裝句結構的翻譯。最后,進而運用歸納法,訓練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和轉化能力,然后讓學生自主歸納總結出每一篇文言文中倒裝句句式。
(三)微課在“積累型”文言知識點中的應用
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等屬于文言文教學中積累型知識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多數采用講授法,學生歸納總結記筆記,往往是教師講完,學生記完就大功告成了。等一次遇到此類問題時,學生依然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諸如詞類如何活用,古今異義詞在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同樣的詞都有哪些不同的含義等,這些積累型題型,除了學生識記外,配合教師微課錄制好每一類知識點的用法解析,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講解《勸學》已經深深的融入到每個人的心靈成為各行各業的指導力量。從社會每一個科學范疇進行分析,都可以捕捉到數學思想的存在,一直在為各個學科的發展不斷地發光發熱。
三、多樣性
“人為規定”的思想具有多樣性,這一特點可以表現為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時而異體現在教科書的改版中,教科書的制定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變化的。變化的內容絕不是客觀規律的知識點,而是“人為規定”的那些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會在不同時期數學家的理解和時代要求的變化而變化。而因人而異是指不同的人會對不同的“人為規定”的知識點進行理解比如“余數比除數小”這一定理不同科學家就有不同的看法試想如果規定“余數不能為零”那么9÷3=2.9的循環,這似乎有而符合常理,同樣符合數學教學的規定,所以“人為”規定的思想具有多樣性。它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的意識型態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要合理的理解它,并加以利用。
總之,數學教學應當“明其理”,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尤其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思想的滲透與發掘。小學時期的孩子們就如同白紙一樣,只有充分地讓孩子明白數學的道理,體會數學的美,在孩子們的思想中埋下數學邏輯的思維,才會讓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獲得興趣,體會數學的精彩,理解數學的奧秘。另外,更好地響應國家重視發展小學教育的號召,更好地讓孩子們成長,培養他們去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這樣才不會使小學數學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有缺失的地方,更好地領悟文化真諦,傳承數學精神。另外,數學教育的本質是文化的傳承所以要重視數學過程教育,傳遞數學圣火。
參考文獻:
[1]郭龍先,張毅敏,何建瓊.高等代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朱進.影響人類文明的主要學說導論[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12.
[3]周明儒,苗正科.文科高等數學基礎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4]馬丁玲,匡柏.簡約物理·發現世界叢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