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摘要] 目的 分析內鏡治療胃腸息肉患者采取全面護理干預的效果及對預后的影響。方法 采用方便抽樣法抽選2018年1—12月在該院行內鏡治療的62例胃腸息肉患者納入該次實驗,并用均等雙盲劃分法將其中31例納入對照組(按常規開展護理),剩余31例納入觀察組(予以全面護理干預),統計并比較兩組的圍術期有關指標、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以及胃腸蠕動恢復時間分別為(15.46±1.25)h、(29.56±1.85)h、(7.75±1.35)h,對照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以及胃腸蠕動恢復時間分別為(22.40±1.02)h、(39.40±1.75)h、(13.40±1.60)h,觀察組比對照組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950、21.514、15.027,P=0.001);觀察組術后VAS評分為(2.58±1.05)分比對照組(5.18±1.42)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197,P=0.001);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23%比對照組22.58%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656,P=0.001);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77%比對照組80.65%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973,P=0.001)。結論 內鏡治療胃腸息肉患者采取全面護理干預效果顯著,能改善其圍術期指標,減少并發癥出現,提升其護理滿意度和預后效果。
[關鍵詞] 內鏡;胃腸息肉;全面護理干預;并發癥;預后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6(b)-014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prognosis o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treated with endoscopy. Methods The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62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who underwent endoscopic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and 31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by the equal double-blind division method, carrying out routine care, the remaining 31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statistics and comparison of the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ime of first exhaustion, time of first bowel movement and 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5.46±1.25) h, (29.56±1.85) h, (7.75±1.35) h. The time of first exhaustion and first bowel movemen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peristalsis were (22.40±1.02) h, (39.40±1.75) h, (13.40±1.60) 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23.950, 21.514,15.027, P=0.001); the postoperative V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58±1.05)point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18±1.42)point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8.197, P=0.001);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23% compared with 22.58%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6.656, P=0.001);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77%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0.6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2.973, P=0.001). Conclusion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ch can improve its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mprove its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prognostic effect.
[Key words] Endoscopy;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胃腸息肉屬于人體消化道一類常見疾病,具體是指胃腸黏膜受多種原因影響,使得上皮部位產生凸往胃腸腔的隆起[1]。患者臨床特征是血便、腹部不適以及粘液便等。臨床多數胃腸息肉患者無明顯癥狀表現,常造成診斷時為時過晚,易引發癌變,給其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目前,臨床多選擇內鏡下電切、電凝手術等方式開展治療。部分患者對于內鏡治療缺乏了解,易出現恐懼及緊張等情緒,進而影響其配合度,最終導致檢查與治療失敗或者放棄。同時內鏡治療期間,患者極易出現感染及出血等并發癥[2]。因此,治療的同時輔以有效合理的護理干預對確保手術順利開展、減少并發癥出現、提升患者滿意度有著重要作用。以往采取常規護理效果欠佳,積極探索出更加全面科學的護理模式始終是臨床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為此,方便選取2018年1—12月該院行內鏡治療的62例胃腸息肉患者進行研究,分析予以該類患者全面護理干預的效果,給臨床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方便抽樣法抽選在該院行內鏡治療的62例胃腸息肉患者納入該次實驗,并用均等雙盲劃分法將其中31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剩余31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兩組的男女比例分別為18:13、19:12;年齡分別為22~75歲、23~76歲,平均年齡分別為(46.25±3.54)歲、(46.38±4.02)歲;單發息肉、多發息肉比例分別為17:14、18:13;息肉部位:胃底、胃竇、胃小彎、胃大彎、直腸、乙狀結腸、橫結腸、升結腸比例分別為3∶4、3∶5、4∶4、4∶4、3∶4、4∶5、4∶4、3∶4。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分析和比較。
納入標準[3]:均經臨床檢查確診是胃腸息肉。均于該院行內鏡手術治療。均取得患者和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有關書面說明。得到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已接受過其他手術治療者。消化道存在其他疾病者。認知功能或者精神存在障礙者。無法配合該次研究者。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按常規開展胃腸鏡治療及麻醉準備,屈膝左側臥位,開放靜脈通路,做好血氧飽和度與心電圖監測,以緩慢速度推注1.5~2.5 mg/kg丙泊酚,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加強觀察,待麻醉起效后在胃鏡或者結腸鏡下行檢查治療,完成治療將患者送入復蘇間監護,待其完全清醒后再送回病房中。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開展護理,即患者入院后依據常規流程給其進行病房安排,說明住院須知和有關規定及信息,維持病房整潔通風,及時進行床上用品更換。治療前給患者和其家屬講解內鏡治療目的、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項等,耐心詢問病史及過敏史,完善各項常規檢查,禁飲6 h,禁食12 h,行結腸鏡治療者應做好術前腸道及用物準備工作,術后加強并發癥觀察。
觀察組予以全面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術前護理:入院后,護士應給患者開展疾病有關知識宣教,耐心講解疾病的誘因、手術方式、治療方案以及術前術后有關注意事項等,以提升其對疾病的認知,適當列舉治療成功病例,幫助其建立起治療疾病自信心,提升其配合度;告知患者應盡量減少產氣類食物的攝入,注意飲食應清淡,術前6 h禁食,遵醫囑使患者服下和爽(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或者硫酸鎂開展灌腸,做好術前腸道準備工作。術中護理:護士應在術前做好手術有關設備的準備工作。仔細檢查和清點手術器械,幫助患者取屈膝左側臥位,確保其躺好后,妥善連接好電極板;護士應在內鏡達到手術位置時,協助醫師于患者息肉下方進行0.9%氯化鈉溶液注射,同時連接圈套器,遵醫囑收緊圈套器。在收緊的過程中應加強觀察,并合理控制好相應速度。術后護理:術后應連續禁食1 d,1~3 d予以流質飲食,如無并發癥可逐漸過渡到半流質和正常飲食,告知患者禁止攝入肉類、刺激性以及粗纖維素類食物;術后指導患者維持6 h絕對臥床休息,后才能下床進行活動。兩周內避免進行劇烈運動及體力活動。并發癥護理:對患者術后有無發熱進行觀察,當其體溫<38.5°C時應予以物理降溫,>38.5°C時應遵醫囑予以退燒藥;對患者術后有無出現腹痛和反跳痛等加強觀察,出現則代表可能存在漿膜炎,需禁食,同時按醫囑予以補液及抗生素等有關治療,有低血糖反應的患者,可予口服2~3塊糖果;定期進行血壓測量,對于血壓較高者,需按醫囑予以降壓藥,防止上消化道出血;對于腹痛劇烈,有嘔血、血便等情況出現的患者,需嚴密開展觀察,同時及時通報醫師予以處理,配合醫師減輕患者不適感。出院指導:責任護士給患者開展相應指導,術后耐心給其講解需注意的地方,囑其維持心情愉快,少食多餐,規律生活,定期前往醫院進行復查。提升患者自我防護意識,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進而減少疾病復發,改善其生活質量。
1.3? 觀察指標
圍術期有關指標:包含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胃腸蠕動恢復時間及術后疼痛評分。選擇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分別在術后對兩組開展評估,總分在0~10分,分數越高說明疼痛越嚴重[4]。
并發癥:包含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漿膜裂傷以及漿膜炎。統計兩組并發癥的出現例數占比。
護理滿意度:采取該院自制滿意度評分表,內容包括滿意、一般和不滿意等選項,對總滿意度進行觀察。總滿意度=(一般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1.4? 統計方法
數據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圍術期有關指標
觀察組的首次排氣、首次排便及胃腸蠕動恢復時間比對照組更短,術后VAS評分比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并發癥
觀察組的并發癥出現比對照組更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胃腸息肉屬于消化系統一類常見疾病,其病因暫未明確,息肉過大者會引發出血甚至癌變,增加患者痛苦及其家庭經濟負擔。伴隨醫學技術日漸進步,內鏡技術也取得了一定發展,開始被廣泛應用到胃腸息肉的治療中,但該方法對醫護人員專業性及配合度要求較高,除需醫師具備熟練操作技能之外,對護士的護理配合也有著較高要求[5]。據有關研究顯示[6],積極有效的護理配合對確保胃腸息肉治療順利開展、減少術后并發癥出現、提升患者的預后效果有著重要作用。
全面護理干預是指將一定的科學理論作為基礎,于護理診斷指導下,依據事先預訂的各項干預方法開展的多方面護理活動[7]。朱善敏等[8]對胃腸息肉共80例患者開展研究,一組予以常規護理設為對照組,一組予以全面護理干預設為觀察組,結果發現,觀察組的并發癥率是15.00%比對照組42.50%更低,護理滿意度是97.50%比對照組80.00%更高。該次研究發現,觀察組并發癥率是3.23%低于對照組22.58%,護理滿意度96.77%高于對照組80.65%,這與朱善敏等研究中的結果相一致,說明全面護理干預能減少并發癥出現,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此外,在觀察圍術期指標時發現,觀察組首次排氣、首次排便及胃腸蠕動恢復時間比對照組更短,術后VAS評分比對照組更低,說明觀察組護理模式效果更佳,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分析原因可能是:全面護理干預作為一種針對性、整體性護理模式,其通過術前給患者開展健康宣教、飲食指導、心理護理,并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等,能有效安撫其不良情緒,提升其機體的耐受度,進而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術中予以體位指導,做好術中配合工作等能確保手術順利開展,保障手術有效性及安全性;術后給患者開展運動指導、飲食指導,并做好并發癥護理等,能促進其術后身體恢復,保障其獲得充足休息,機體功能不斷恢復,并發癥得到有效防治,保障術后治療的安全性,進而使得患者的預后效果大大提高。但該次研究中仍存在一定不足,例如選取的樣本量過少,同時受研究時間限制,未對兩組的復發率進行統計比較,未來仍需擴大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以探討內鏡治療胃腸息肉患者采取全面護理干預的遠期效果。
綜上所述,內鏡治療胃腸息肉患者采取全面護理干預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朱遂美.護理干預對內鏡下高頻電切除腸息肉手術中的配合和護理方法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6):163-164.
[2]? 吳小紅,王霞,何淑波,等.無痛苦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胃腸息肉的護理[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4,9(2):203-204.
[3]? 李巧.無痛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胃腸息肉的護理體會[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11):151-152.
[4]? 魏麗萍.臨床護理路徑在胃腸息肉內鏡下鉗除術圍術期應用效果及對預后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7):137-138.
[5]? 李艷,張小平.臨床護理路徑對消化內鏡治療胃腸息肉效果及滿意度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8,42(7):892-893.
[6]? 蘇曉云.綜合護理在內鏡下小兒結直腸息肉切除術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9,39(4):59-60.
[7]? 陳興蓮,孫玉勤.護理干預對腸息肉切除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4):89-91.
[8]? 朱善敏,王瑩.護理干預在內鏡下治療40例胃腸息肉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9):122,128.
(收稿日期: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