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群
摘? 要 依據國家信息化發展規劃,結合中職學校校園信息化建設實際需求,通過對信息化建設總體目標、具體任務、實施過程等方面進行探索,突出應用、科學規劃、校企合作、師生共同參與,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信息化建設機制與應用模式,提高師生信息化素養,通過校園信息化建設推動學校各方面工作創新,提升學校綜合辦學實力。
關鍵詞 中職學校;教育信息化;數字化校園;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13-0038-02
1 前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通過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關于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明確指出:“以信息化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改造傳統教育教學,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發揮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鞏固規模、提高質量、辦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務社會中的支撐作用。”
安徽機械工業學校始終堅持通過校園信息化建設來推動學校整體水平上臺階。2012年11月,安徽機械工業學校被教育部確認為“首批中職信息化試點建設學校”。多年來,安徽機械工業學校在打造信息化校園環境過程中,不斷進行數字化校園建設機制與應用模式探索,通過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對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管理手段進行革新,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實力,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同時伴隨著學校整體辦學能力的提升,對信息化建設也不斷提出新要求,二者相輔相成,協同發展。
2 數字化校園建設總目標
通過信息化建設提升學校綜合辦學實力,通過學校辦學實力的提升進一步完善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內容。以信息化校園環境建設為依托,逐步實現教學、管理及服務的數字化。開展數字化校園環境建設,增強師生的信息化意識,為全面實施校園信息化做好基礎保障;開展數字化共享教學資源及教學平臺建設,不斷加強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完善數字化校園平臺建設,日常的管理工作逐步以信息化手段來實現,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3 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主要內容
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 在梳理學校各方面應用的基礎上,重新構建共享的基礎數據庫,建立統一的用戶登錄界面,實現單一用戶、單一入口,登錄后即可暢享數字平臺資源。
1)招生就業方面,迎新生整個環節實現數字化管理。目前,從新生進校、分班到組織教學,均實現信息化管理。具體做法:由招生辦對新入學新生在平臺內進行注冊;財務部門根據注冊情況進行新生收費;學生管理部門在平臺內創建班級,并根據財務收費,通過平臺對新生進行分班;教務管理部門通過平臺內班級學生情況進行教材分發。
2)行政辦公方面,開通內部公告欄。校內外公文通過平臺運行,文件的收發、領導批閱、部門辦理情況均通過網絡實現,基本實現無紙化,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3)教學管理方面,教學安排、成績處理、教學評價、教研管理、教材管理均通過平臺完成。
4)學生管理方面,班級管理、學籍管理、班主任管理及學生動態變化情況監控均通過平臺進行。
5)教學資源管理方面,為教師開辟網絡空間,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空間開展新型教學活動。
開展多種形式的共享資源及網絡平臺建設? 組織教師參與教育部組織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其中有四個專業共計28門課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已經通過教育部驗
收;與企業合作對原有傳統的數控技術應用、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等專業進行數字化改造,建立網上教學資源及網絡平臺。同時,學校鼓勵教師通過多種方式來開發相關課程的數字化資源,目前已經擁有兩門省級精品課程及若干門精品課資源。
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在所有教室都安裝了觸摸式教學一體機并連接互聯網,在所有的實訓場地都進行了網絡覆蓋。教師可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開展教學工作,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建立網上名師課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教學工作,實現教學互動。為適應網上教學及精品課教學需要,學校還建立了自己的錄播教室,教師教學視頻及時上傳網絡,實現校內外共享。
提高師生員工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為鼓勵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革,學校多次組織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開展教師應用現代教學設備達標活動及信息化教學比賽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校內信息技術應用比賽,開展網上評比、網絡投票等活動,引導學生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校先后制定《校園網絡使用管理辦法》《網站信息發布及審核制度》《學校信息化建設激勵辦法》《學校一體機教室使用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通過規章制度來規范師生的網絡行為,通過激勵來引導師生積極參與校園信息化建設。
4 形成的建設機制與應用模式
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是前提? 信息化是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必須結合實際需要來統籌規劃;校園信息化建設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做好規劃是實施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前提。中職學校與高校及普通中小學在信息化應用方面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必須結合實際需求來進行校園信息化建設規劃。規劃過程要在提煉學校自身需求的基礎上,通過調研、論證等多種方式來完善。規劃的過程不論對中職學校來說,還是對管理人員和教學人員來說,都是一次梳理和提升的過程。因此,在制作規劃過程中,前期必須由校內人員為主,因為他們最清楚自己的需求。這樣的規劃才不會脫離實際,才能真正為后期的實施做好保障。
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是基礎? 中職學校雖然了解自身需求,但缺乏必要的技術力量;軟件企業雖然有一定的技術實力,但對中職學校缺乏真正的了解。因此,只有通過校企合作,才能真正開發出適合中職學校需要的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校企合作達到雙贏,對于學校來說,既為后期的使用打好基礎,也提高了相關參與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而對于企業來說,在了解用戶真實需求的基礎上開發出了真正適合用戶的產品。
全員參與、突出應用是目的? 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目的是應用,因此,無論是規劃還是實際實施,必須堅持以應用為先導的原則。同時,在建設過程中要調動全員參與的積極性,全員參與的過程就是全員提高的過程。要突出應用為目的,所有的建設必須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進行,從應用入手,才能避免造成投入的浪費。
完善制度、建立激勵是手段? 通過制度來規范師生的網絡行為,通過制度來督促師生養成良好的信息意識,從而提高應用能力。要制定信息化建設激勵辦法,用于激發教職工主動參與校園信息化建設;制定行政人員網上辦公相關規定,用于督促行政人員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處理日常事務的意識和能力。
組織協調、落實經費是保障? 為協調學校信息化建設工作,學校要成立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親自任組長;要有專門的信息管理責任部門,具體來實施學校整體的信息化建設工作。信息化校園建設需要穩定的經費支持,為確保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持續開展,學校每年初編制的經費預算中要列出專項資金,用于信息化建設及維護工作。
5 取得的成效
幾年來的校園信息化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是教職工的信息化意識得到增強,師生使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學校整體的信息化環境進一步完善。
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目前,學校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已經建成使用,行政辦公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基本實現無紙化信息傳送,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教學過程的現代化? 所有教學場地已經實現網絡信號覆蓋,所有教師均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骨干專業均建有與專業相配套的數字仿真教室,師生均有自己的網絡空間,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充分實施教與學的互動。
資源建設的數字化? 各重點專業參與教育部組織的共建共享課程資源,累計有28門課程的資源已經通過教育部評審。此外,有兩門省級精品課程及若干門校級精品課程數字化資源也在不斷完善中。借助于網絡資源平臺,真正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提高了教學資源的利用率。
6 體會與思考
領導應高度重視校園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需要一把手親自抓,學校領導應高度重視,全體成員應共同參與。
校園信息化建設必須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目的就是實際應用,只有通過應用才能真正提高學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全校師生的信息化素養。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避免一味地單純進行建設,或只注重硬件的投入,而忽視應用。只有建立在應用基礎上的信息化建設,才真正符合中職學校的需要。
確保校園信息化建設經費投入持續不斷? 信息化自身就是在發展過程中,通過自身發展來不斷完善各方面功能。因此,校園信息化建設需要不斷的經費投入,學校每年要從經費預算中為信息化建設及維護列出專項資金,以保障信息化建設的不斷創新。
數字化校園建設要注重與教學融合? 要對傳統專業進行數字化改造,以適應現階段企業用人的需要。要逐步完善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中職教育要結合用人市場的需求變化,不斷調整專業教學內容,因此要不斷地完善教學資源。
要有配套的激勵措施,以調動全員參與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 學校在信息化建設初期要建立配套的激勵制度,以鼓勵教職工參與信息化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教職工的信息化意識不斷增強,運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不斷提升,同時通過信息化獲益的認識也在提升,從而營造出濃郁的信息化氛圍,推動學校綜合辦學實力上臺階。
參考文獻
[1]唐權.探論中職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J].當代職業教育,2012(9):73-75.
[2]潘洪楠,張冬梅.中職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3(12):35-36,42.
[3]王其友,馮正國,薛兆義.基于中職數字化校園建設實踐的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15(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