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華

摘? 要 分析依托新媒體創設小學語文家庭作業新模式的優勢,結合具體實踐,提出依托新媒體創設小學語文家庭作業新模式的方法,以期提升學生的家庭作業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科素養。
關鍵詞 新媒體;互聯網+;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13-0114-02
1 前言
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以往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布置一般采用題海戰術的模式,這讓學生對作業感到厭煩,導致作業完成效果不佳。而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出現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若能依托新媒體對小學語文家庭作業模式做出創新,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家庭作業質量,而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科素養。
2 依托新媒體創設小學語文家庭作業新模式的優勢
方便布置? 新媒體對教育教學產生巨大影響,也推動了家庭作業的變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依托新媒體對家庭作業模式做出創新具有一定的優勢。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時總是會遇到諸多問題,如忘記布置作業,或者作業布置錯誤,學生已經回家,沒有辦法進行更改。新媒體的融入為教師的作業布置創造了極大的便利,教師可以在班級QQ群和微信群發布語文作業,即使學生沒有來學校或者已經回家,依舊不影響作業的接收和完成。在以往的教學中,總是會出現學生忘帶作業本的現象,為此,很多父母甚至要撇下工作趕往學校,專程為學生送作業本,這也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依托新媒體進行家庭作業布置,學生可以使用郵件、微信或者QQ等方式遞交作業,這樣即使沒有帶作業本,只要登錄賬號,就可以重新找到作業。
通過上邊這兩個例子可以發現,新媒體為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布置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形式多樣? 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業模式是非常單一的,大多是采用題海戰術的方式,學生要完成教材或者練習本后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形式對于學生而言十分單調枯燥,為學生增添了壓力,容易使學生對作業產生厭煩情緒,這就違背了作業布置的目的和初衷。依托新媒體創設小學語文家庭作業模式改變了這種現狀。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使用社交軟件、音視頻拍攝工具、VR技術、博客網站、編輯軟件等為學生布置作業,不僅使得作業內容更加豐富,而且使得作業形式更加多樣。學生的作業不再是一支筆、一個本,也不是一冊書;作業可以寫著做,也可以聽著做、說著做、讀著做[1]。多種多樣的作業布置形式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完成質量也得到提升。
養成習慣?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相比較于傳授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學生養成學習的自覺性,這對學生的語文發展才是最有幫助的。顯然,依托新媒體創設的語文家庭作業布置模式更有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如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將班級中的優秀作業發布在班級網站和家校溝通社交軟件中,這樣一來,沒有被展示作業的學生就會自發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完成作業的自覺性就會得到激發。此外,依托于新媒體,教師還可以引導班級學生在課后借助新媒體對作業進行交流,共同分享一些做作業的良好習慣,久而久之,會幫助更多的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完成習慣。
便于批改?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的作業完全由教師手動批改,而現下每個班級中的學生很多,對于教師而言,逐個依次批改學生的作業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依托新媒體創設小學語文家庭作業新模式,為教師的作業批改創造了極大的便利。如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通過相關軟件為學生發布作業,而軟件具有自測功能,學生在填寫答案后點擊提交,軟件就可以自主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判斷,并且可以針對學生一階段以來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幫助學生找出學習的知識漏洞,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彌補。這樣的批改方式不僅節省了教師的精力,而且使作業的批改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在新媒體環境下,除紙質作業外,學生還可以說著完成作業,這樣教師就可以一邊聽,一邊對學生進行指導,同樣為教師的作業批改提供了便利。
3 依托新媒體創設小學語文家庭作業新模式的方法
依托新媒體創設“聽”的作業? “聽”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一種基本技能,但以往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師很難為學生布置有關“聽”的作業。而在新媒體教學環境下,語文作業終于可以聽著做了,這對提升學生的語感以及學生對字詞語句的認識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以字詞聽寫作業為例,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依托新型軟件載體將要對學生布置的聽寫作業錄制成MP3格式,并將其上傳到班級微信群和QQ群里。這樣學生只要登錄賬號下載,就可以接收教師為其布置的聽的作業;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若是一遍沒有聽清楚,還可以重復聽,直至完成教師布置的聽寫作業。這樣的作業布置形式顯然是十分新穎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學生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教師就在身邊,盯著自己完成聽寫作業,會使作業的完成質量得到極大提升。
依托新媒體創設“說”的作業? 在最新推行的課程標準中很明確地提出:“基礎階段的語文教育要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多積累、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和實踐。”基于此,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為學生布置更多的口語交際練習作業是十分必要的。以往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相關的口語交際學習多是在課堂上練習完成,而在學生回家后,就很難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訓練,但新媒體為教師解決了這一難題。
在新媒體環境下,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關聯詞說話、看圖說話、講故事、家長問答式對話等口頭作業,讓學生將作業完成的過程用抖音小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并上傳到班級群中。這樣的作業形式生動有趣,學生一定會積極踴躍地完成。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從聲情并茂的要求出發,為學生布置講述見聞、復述轉述、辯論等口語作業。對于這些“說”的作業,可通過音視頻拍攝工具進行錄制,并轉化成MP3或MP4格式,然后通過電子郵箱或者QQ群進行上傳。顯然,這些“說”的作業是極具創新性的,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創新能力發展大有裨益。
依托新媒體創設“讀”的作業? “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并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始終,在小學階段為學生布置有關讀的作業至為重要。以往關于“讀”的作業內容多在早讀或課堂上進行,而有了更多新型軟件的支持,學生的“讀”便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依托新媒體,隨時隨地為學生布置多種與“讀”有關的作業,下面筆者列舉兩個例子。
如教學李白《贈汪倫》這首詩歌時,教師為學生布置家庭朗讀作業,可以借助多媒體動畫技術將動畫、聲音、文字、圖片有機結合,然后將圖1所示視頻統一發送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視頻內容在家中朗讀詩歌。這種創新的作業布置方式,由于更具有聲情并茂的特點,可以讓一些不愛朗讀的學生因此愛上朗讀;同時,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也更容易領會詩意,有效提升作業的完成質量[2]。
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為學生布置名著閱讀的家庭作業,依托新型媒體軟件,讓學生進行數字化閱讀,讀到精彩之處,只需點擊相關按鈕,軟件就會自動彈出相關窗口,將選中的段落轉化為可保存的文本。這樣就輕松實現了閱讀摘錄的功能,學生的“讀”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在新媒體軟件的幫助下,學生還可以將自己的閱讀感想與他人在線交流分享,這樣的“讀”的作業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
依托新媒體創設“寫”的作業? “寫”是完成作業的主要方式,但在新媒體環境下,“寫”的家庭作業也可以出現諸多的模式創新,這就為學生“寫”作業注入極大的動力。在新媒體環境下衍生出多種作業APP,如“作業盒子”“一起做作業”“作業通”“作業互助組”等,作業雖然還是需要學生“寫”,但是形式很有創新性。以“一起做作業”為例,軟件之中有很多的語文知識問題,如字詞辨析題、古詩默寫題、拼音填空題等,學生只要填寫出正確的答案,就會被獎勵一定的學習豆,學習豆最多的學生就有機會做作業榜學霸。這樣的“寫”非常吸引學生,學生“寫”作業的熱情更加高漲。
寫作文是最令學生感到頭痛的作業。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對寫作文的作業形式做出創新,如可以將寫作文改成寫微博、寫朋友圈、寫動態,讓學生每天在這些軟件中分享一個自己的小故事或者小心情,并且配上自己喜歡的圖片。這樣“寫”作文的形式無疑是十分新穎有趣的,寫作文對學生不再是一種壓力,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
4 結語
新媒體推動了社會發展,也推動了教育變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依托新媒體對家庭作業模式做出創新,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減輕作業負擔,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提升作業完成質量。依托新媒體創新家庭作業的模式有很多,一線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素養,加強學習,力爭為學生創設出更多的新媒體家庭作業模式。
參考文獻
[1]王軍平.依托新媒體創設家庭作業新模式:以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為例[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8(3):46-48.
[2]宣圣琦.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小學語文口頭作業的設計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