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勤
[摘 要]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財政、金融以及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這些鼓勵政策充分體現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農村金融機構貸款有著很高的依賴度。對此,應積極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農村金融發展,以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步伐。基于此,本文主要就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的原因及解決途徑進行探討,以期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農村金融;農民專業合作社;解決途徑
[中圖分類號] F321.42;F832.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31-26-2
近年來,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長期的完善與發展,規模在不斷擴展,合作領域也不斷擴大。根據國家2019年6月的統計數據顯示,已經登記注冊的合作社成員達到了220.3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的普通農戶占成員總數的80.7%,是鄉村振興隊伍中的骨干力量。農民專業合作社展開了在倉庫存儲、來料加工、運輸等方面的增值服務,為社員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達到了53%[1]。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加工服務方面增速較較快,引領和服務了一大部分小規模農戶,在構建現代化新型經營體系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1 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的原因
目前,我國正處于建立現代農業體系的重要時期,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制度不規范、機構不完整、農民加入合作社主觀性較弱,造成農民專業合作社整體競爭力不強等。目前,在農民專業合作社中最突出的問題即融資難,這個問題已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發展的絆腳石。
1.1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融資資質和程序阻礙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應享有在銀行和信用社等相關金融機構貸款的基本條件,但目前阻礙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的問題就是資質問題。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注冊門檻較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要求申請注冊一個合作社最低有5戶以上農民,其在注冊資金上沒有要求。銀行、農村信用社往往排斥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名義進行銀行貸款;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看重的是合作社的經營狀況,由于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筑物、土地、農業設備等固定資產進行擔保、抵押來貸款,存在一定風險,因此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拒絕放貸,從而致使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尋求自身發展上資金短缺成為主要問題。
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在涉農資金選擇放款的形式、程序上均存在諸多不足,使得新生的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被拒之門外[2]。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前期需一定的時間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信用度的審查、認定,本身貸款的期限較短,而過程卻過于煩瑣。加之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對貸款條件設限也讓其自身陷入困難境地,往往不達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急需救火拯溺,而符合貸款條件的合作社卻不需進行貸款。這個結果勢必會阻礙資金有效進入農民專業合作社。
1.2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成本問題
農民專業合作社籌集資金主要以自籌資金和民間借貸2種方式為主。目前,民間借貸很多,受影響較大的是浙江省溫州市,農民合作社民間借貸利率普遍比銀行和信用社的貸款基準利率高出6%,有些甚至超出2倍以上。如此高的民間借貸對于普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而言難以承受。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個人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只能進行5萬元的小額信貸,這種小額信貸的變通方式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并非長久之計,農民專業合作社仍需寄希望于銀行、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支持。僅靠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采取自籌資金的單一融資渠道,作用已微乎其微,后續資金跟進的乏力讓農業生產投入得不到保證,使得合作社內的資本和資產運營與維持始終處于不穩定狀態,社員的積極性和對產出的信心大大降低,嚴重影響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正常有序運轉。
2 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問題的途徑
農民專業合作社從成立開始,不僅需要政府在財政方面的支助,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的保障,更應多途徑建立融資平臺,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貸款問題上給予財政貼息和優惠政策。
2.1 建立必要的財政幫持和補貼政策
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仍存在財政資金不到位和短缺的現象。相關部門應定期劃撥一定額度的專項財政資金,為合作社及其成員提供貼息貸款、減免稅額的資金扶助,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社員進行產、供、銷等活動,以有效提高各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和合作社內部成員的合作積極性,從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規范發展。在政策層面,政府要盡快實行農作物的相關合理補貼和農業保險以降低農業風險,為合作社貸款減少阻隔;對于新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給予一定的初創資助,以加快推進農民合作社發展。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均非常注重農民實用技術及素質的提升,并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農民培訓體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聚集全社會力量,尤其是涉農學校和相關科研院所,共同營造和構建農民的終身教育體系,有力推動了農民合作社的有序發展。此外,政府要持續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充分發揮農業科研機構的作用,構建農業技術研發與創新平臺,從而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要鼓勵農民合作社社員參加各種類型的農業實用人才培訓,并對獲得相關培訓證書的農民給予一些政策優惠,以提高其積極性。隨著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各方面素質和技能的提高,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高效運營和規范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2 整合優化融資環境
法律環境的優化對于合作社的順暢發展會產生良好的助推作用,因此,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制度,通過法律規范合作社運營,對信用社的投資范圍和納稅年限等進行明確規定,充分發揮信用社融通農業資金的功能,可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規范發展。201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各方面和問題做出了規定和解釋,對進一步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營,加強其自我持續發展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對此,政府部門應不斷研究、制定、完善農民合作社各項具體法規條例,制定相應的補充規定。尤其是應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注冊資金、合作社社員的出資方式、農民合作社融資問題以及資金互助等方面制定具體的、可操作的實施辦法。同時,應強化合作社組織治理及其外部審計制度規范,以進一步加強合作社監督體制建設。
相關各部門應切實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有關規定,明確統一核算。同時,應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破產清算時的有關會計處理,尤其是財政資金形成資產后的會計處理,以防不法分子借合作社名義套取財政補助資金。政府相關管理機構應經常指導和督促農民專業合作社相關人員認真學習、執行具體財務會計制度,并形成農民合作社及時向上級相關部門報送會計報表的規范,從而加強內部審計監督;要鼓勵地方探索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管理平臺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動態監測機制[3]。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良性規范發展與其能提供的農村社會化服務能力有著密切聯系,農村社會化服務水平直接反映了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水平。因此,相關部門應大力扶持農民合作社成立專業服務公司,圍繞農產品產供銷等各環節對農戶進行科學有效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
2.3 構建完善的農村金融服務平臺
從2013年以來,各個互聯網大咖、金融巨頭以及互聯網新銳金融平臺紛紛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造就了農村金融結構中的三足鼎立。我國創新的農業互聯網金融平臺——農發貸(nongfadai.com)上線,通過進入各農戶的消費與銷售場景等有力有效地把信息不對稱降至最低,有效解決了農業、農村及農民“融資難”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資金短缺的一系列問題。我國人民銀行等7個部門聯合發文,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引入新興金融業態,鼓勵農戶采用各種新興的電子支付形式,且特別提出對于一些投資貸款時間可為中長期,利率可低于市場利率。
金融機構應針對不同的合作社調整貸款模式、拓寬抵押物貸款范圍、簡化貸款程序,從而適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速度。此外,政府應促進村鎮銀行、小額信貸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農村租賃、擔保公司等農村金融機構發展,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增強農村金融服務供給;完善農業信息采集與發布制度,減免營銷費用,實施寬松的準入政策,發展農產品現代流通服務;應落實索證索票和購銷臺賬制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此外,政府應鼓勵農工商各部門展開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如在種、養、加工和營銷等環節建立起有效的社會服務平臺,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引導各農民合作社成員在農產品銷售流通環節加強合作,從而建立起長期穩定的產銷合作關系,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競爭力,進而提高農業的整體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玲玲.國外農業合作社發展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J].現代營銷,2010(12):116.
[2]許紅.國外農業合作社的發展經驗[J].世界農業,2016(10):177-180.
[3]陳峰.石林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研究[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3):141.